片地開花,目不暇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早翻閱一篇舊文——【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淺介王陽明的思想學說】,這是寫於2012年1月30日的,目的有二:
一者、透過淺白的文字,配合香港中學生過往所曾學習之相關篇章,略略介紹王陽明的思想學說及其人格生命。
文中提到過去在教學上比較少提及這位明朝的大思想家——王守仁,學者稱陽明先生。其實,在2005年之前的中三中國語文,收錄了《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可惜此後學生就再無緣認識這位自孔孟以來的大思想家。
二者、當年寫作該文時,有感大陸學術界雖在幾年前已開講《論語》、《易經》、《三字經》等儒家的典籍;但,至於宋明理學,特別是王陽明的思想,當時還沒萌動,也只有浙江大學董平先生開講王陽明的傳奇。
但,時至今日的大陸,關於王陽明的傳奇、哲學思想及其人格世界,透過形形色色,影視講演,建館立言…等等,簡直就是片地開花,目不暇給。
反之,中華文化在香港,就奄奄一息,變成「雞肋文化」。悲乎!
2021-9-6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2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孟子: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剛才翻翻以前所做的電子簡報——金耀基·中國的傳統社會,當中提到「賢人政治」:
孔子說:你要心齋,把自己所有的妄想去掉,不要自以為是,專一心思……
——話說《莊子》裡的哀駘它 (寫在東京奧殘會之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察覺到老朽的言論,一時一樣,甚至乍看矛盾,前後不一。
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總有許許多多的無奈的,比如:天生醜陋、形軀殘缺,又或因言獲罪,含冤莫白,憂鬱終老…然則,如何撫平這些人生的無奈呢?
孟子: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剛才翻翻以前所做的電子簡報——金耀基·中國的傳統社會,當中提到「賢人政治」:
孔子說:你要心齋,把自己所有的妄想去掉,不要自以為是,專一心思……
——話說《莊子》裡的哀駘它 (寫在東京奧殘會之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察覺到老朽的言論,一時一樣,甚至乍看矛盾,前後不一。
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總有許許多多的無奈的,比如:天生醜陋、形軀殘缺,又或因言獲罪,含冤莫白,憂鬱終老…然則,如何撫平這些人生的無奈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陽冬梅開滿湘沅 常德路遙思綿遠 會向夢裏池台苑 總是春豔難自掩 學庸2006.11.06 作品號03-0352-03
Thumbnail
別毀了台語文的優雅 楊渡 台語文的議題引發另一個人的回響,他的觀點跟我雷同!所謂「欲速則不達」,「愛之適以害之!」 愛的方法不對,只會溺死對方! 從沒有爭議的書面字開始,再擴大到生活用語,這樣循序漸進,至少障礙會減少很多! 許夢青是鹿港詩人,生於1870年,卒於1904年,只有35歲。他自幼受漢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科技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知識的獲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卻很難真正去做。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同時也困擾著許多人。我試著去尋找答案,而王陽明的心學給了我一些啟發。因此,本文將探討王陽明主張的「知行合一」的意義及其實踐的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文學的歷史和開卷有益的意義,指出對於現代人而言,這個標語的意義已經偏離古代的含義。文章中提到了陶淵明和古代文學作品,突顯了開卷有益的文學限定和當代讀者的現狀。
Thumbnail
(一)真誠而不媚俗  曾經是七○年代臺灣鄉土文學旗手的小說家黃春明(1939-),自一九八三年發表小說〈大餅〉之後,其創作量銳減,直到一九九九年,十六年間只發表了十一篇小說,黃春明選其中以老年人為主角的作品十篇,合為《放生》(臺北:聯合文學,一九九九年十月初版),與久違了的讀者見面,不敢去想自己已
這篇文章涵蓋的部分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五十餘年之儒學發展,尤其是後者作為明代最長的統治期,這段半個世紀的歲月不只政治、經濟和國際局勢的發展相當劇烈,延續十五世紀前半的朱王兩派平分天下,這段時期經歷了陽明心學的鼎盛時期,逐漸沒落,朱王合流的趨勢形成等轉變。 一、陽明學的鼎盛時期:
作者:He ChangMing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寫過幾本浮薄之作,這讓我很後悔,甚至羞於提及。之所以說浮薄,是因為它們所關注的僅僅是肉體生命和思想生命(只是個人生活方面的,並非政治意義上的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沒有深入到民族生命和天地生命,更沒有將此四
Thumbnail
楊牧的作品跨越了詩歌、散文、雜文等多種文類,充滿豐富的深意,對臺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章探討通才與專才的優勢,並提到了楊牧專注而嚴謹的態度對其持續創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文心》是寫於1930年代初的一本書,書中有三十二篇故事,圍繞着幾位中學老師和學生們的故事,學生們由第一篇剛上國中,到最後一篇國中畢業,作者濃縮了三年的國文課,寫成了這些短篇故事,借此帶出一些中國語文與文化的常識,並用輕鬆的筆調向讀者介紹如何學好國文。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陽冬梅開滿湘沅 常德路遙思綿遠 會向夢裏池台苑 總是春豔難自掩 學庸2006.11.06 作品號03-0352-03
Thumbnail
別毀了台語文的優雅 楊渡 台語文的議題引發另一個人的回響,他的觀點跟我雷同!所謂「欲速則不達」,「愛之適以害之!」 愛的方法不對,只會溺死對方! 從沒有爭議的書面字開始,再擴大到生活用語,這樣循序漸進,至少障礙會減少很多! 許夢青是鹿港詩人,生於1870年,卒於1904年,只有35歲。他自幼受漢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科技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知識的獲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卻很難真正去做。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同時也困擾著許多人。我試著去尋找答案,而王陽明的心學給了我一些啟發。因此,本文將探討王陽明主張的「知行合一」的意義及其實踐的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文學的歷史和開卷有益的意義,指出對於現代人而言,這個標語的意義已經偏離古代的含義。文章中提到了陶淵明和古代文學作品,突顯了開卷有益的文學限定和當代讀者的現狀。
Thumbnail
(一)真誠而不媚俗  曾經是七○年代臺灣鄉土文學旗手的小說家黃春明(1939-),自一九八三年發表小說〈大餅〉之後,其創作量銳減,直到一九九九年,十六年間只發表了十一篇小說,黃春明選其中以老年人為主角的作品十篇,合為《放生》(臺北:聯合文學,一九九九年十月初版),與久違了的讀者見面,不敢去想自己已
這篇文章涵蓋的部分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五十餘年之儒學發展,尤其是後者作為明代最長的統治期,這段半個世紀的歲月不只政治、經濟和國際局勢的發展相當劇烈,延續十五世紀前半的朱王兩派平分天下,這段時期經歷了陽明心學的鼎盛時期,逐漸沒落,朱王合流的趨勢形成等轉變。 一、陽明學的鼎盛時期:
作者:He ChangMing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寫過幾本浮薄之作,這讓我很後悔,甚至羞於提及。之所以說浮薄,是因為它們所關注的僅僅是肉體生命和思想生命(只是個人生活方面的,並非政治意義上的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沒有深入到民族生命和天地生命,更沒有將此四
Thumbnail
楊牧的作品跨越了詩歌、散文、雜文等多種文類,充滿豐富的深意,對臺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章探討通才與專才的優勢,並提到了楊牧專注而嚴謹的態度對其持續創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文心》是寫於1930年代初的一本書,書中有三十二篇故事,圍繞着幾位中學老師和學生們的故事,學生們由第一篇剛上國中,到最後一篇國中畢業,作者濃縮了三年的國文課,寫成了這些短篇故事,借此帶出一些中國語文與文化的常識,並用輕鬆的筆調向讀者介紹如何學好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