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9/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領導者的線索

什麼樣的組織需要管理? 或說,什麼樣的團隊不用管理?

這,沒有一定的答案!

如果有,那就不會有很多理論來說明組織或績效。
但是,想想大自然,魚群、鳥群飛翔時,為什麼整群會以相同方向前進? 想想交響樂隊演奏時,各式各樣的樂器為什麼可以借指揮的手,呈現和諧的音樂? 想想非營利組織或志工,沒有金錢或約束而能主動積極完成任務?
雖然沒有答案,但卻有一些線索:
  • 組織或團隊有清晰的目的或使命,而這目的與使命是否能連結到個人的目的或使命。
  例如: 荷蘭有個居家照護的組織Buurtzorg(博祖克)採取信任自主性的團隊合作,沒有績效管理指標,只有清晰的使命。沒有管理者,只有教練與團隊。教練給予專業的指導,團隊分工並給予成員支持,相互分享案例,針對做得不好的地方提出討論與修正。(可以參考其成果、員工滿意度等)
  • 同儕力量比管理者更直接,更容易影響到每個人的表現。 
  例如: 泳渡日月潭、馬拉松長跑時,領先群與落後群拉開後,每個人的表現會受到旁邊人影響,所以落後群內的人如果沒辦法衝到領先群,那結果就會是落後群的時間,這時就算耳邊有教練在嘶吼,團體無形的手還是會產生相當的阻力。
  • 節奏決定團隊的力量,鬆散的節奏或不同步的運作,會讓接力賽跑掉棒失誤,甚至造成相互的抱怨與指責。
  例如: 團隊跑步,隊長的速度與跟著腳步的口令就是讓團隊的步調維持,這樣體力強、弱的人也能夠達成目標。這樣的動作,也可以在拔河與管弦樂隊中看到。
組織的領導人要做什麼,不妨先想想組織的使命,最好能以圖像的方式讓團隊清楚了解與認同,更進一步連結到個人的使命。讓有共同使命的人聚在一起,就會形成同儕的力量,並影響到團隊所有人。並讓團隊找到節奏,依節奏分工合作,什麼時間產出什麼,讓合作不是靠感覺或猜測,而是有相同的規則與運作邏輯。
所以,簡單來說,把跑道的界線畫清楚,找喜歡跑步的人下場跑,讓場上的人知道方向後開始跑,給予跑百米或馬拉松的節奏,以及提醒跑出跑道的人修正腳步。接下來就是鼓勵跑得快的人,跑得快的人會慢慢影響到整體速度,進而讓團隊效果出現。這樣,領導者才不用跟在每位跑者後面,只要注意方向有沒有偏差、跑道界線有沒有模糊、節奏有沒有跑掉,其結果自然不用多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