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中秋快樂!】現象觀察--台灣越來越無法感受到過節氛圍

上次看到一個馬來西亞的youtuber分享當地如何過年,除了百貨公司都會盛大裝潢、布置之外,街道上也有人表演舞龍舞獅,一整個大家族相聚在一起吃飯聊天,看著影片的我,回想自己的家鄉--台灣,對於過年這件事情好像就只是一個節日,少了許多儀式感,不禁讓人有些感嘆。
聽爸爸說在他還小的時候,每當逢年過節時,就會有阿兵哥自己組成一個表演團隊,到廟口或者街道上表演舞龍舞獅,那時候沒有娛樂節目和電視遊戲機,因此所有的小孩都會衝到廟口去看表演,甚至有時候大人會邀請表演團隊到家中沾個喜氣。許多人都很討厭大人講古,但我剛好相反,我最喜歡聽爸爸說他小時候的時光,每每從他口中的描述,就可以想像當時有多麼熱鬧。
但到了現在,我們不只沒了這些餘興表演,在百貨公司、街道上,也頂多是放個新年歌曲,貼個春聯,就草率的結束了五天的休假時間,或者選擇在過年期間出國,少了大夥兒相聚在一起談天說地的情感聯繫。
然而,在傳統文化逐漸式微的今日,台灣人開始過起國外的節日,像是萬聖節、聖誕節等等,但我們過聖誕節,也過得不太完全,例如國外會把自家的整條街道布置的閃閃發光,甚至還變成一個可以參觀的景點,到處都可以感受到聖誕節的氛圍。但在台灣呢?只有特定政府廣場舉辦的聖誕節晚會,一旦離開某個範圍,就會讓人有一種彷彿是兩個世界的不一致感。
對我來說,這是一種想要模仿國外、過外國的節日,卻還是沒有把過節的氣氛、儀式做到精隨,然後也漸漸的丟失華人春年的傳統,越來越沒有喜氣過節的感受。不禁讓人覺得,現在的台灣,是不是處在一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尷尬狀況?
明明華人文化也有相當深刻的歷史與人文意涵,為什麼我們都不願意好好的去正視這些節日呢?如果我們可以只選擇過好一種節日,然後用心、深刻的去過,會不會讓感受和意義變的更加不同、更烙印在我們的心中呢?
我也沒有解答,只是剛好應景的打下這些存在許久的疑問。
在尋找答案的同時,還是要祝福大家「中秋節快樂」!
我是溫曉風,持續在撰寫「心理學與人生經驗」的專題中!
努力將U質好文分享給大家,請大家也不吝嗇地給予我一些回饋,讓我有更多的動力維持寫作!
如果你還心有餘力的話,也歡迎各位乾爹乾媽給我一杯咖啡的打賞,讓我在困難的疫情時代,可以靠著寫作多些生活費!
Ps.七天日更真的好難,只好把之前大學寫的文章,都一篇篇拿出來獻醜!請大家見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