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從「內外動機」、「倒U壓力理論」淺談兩位奧運選手—沒拿到金牌,說不定是上天給的禮物?

2021/09/1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沒有得到金牌也許是好事

「可是…我想拿的是金牌!」我想台灣人應該都對這句話不陌生吧?這是柔道選手楊勇緯在賽後聯訪時,邊哭邊說完的話,除了可以看到他的自信以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未來的企圖心。
先撇除我個人對這位奧運選手的欣賞,回到名次本身,假如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會不會沒有得到金牌,反而是上天給的禮物?

內外在動機是什麼

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由社會心理學家狄西(E.L. Deci)提出的「內外動機」理論,用來解釋人類願意動身執行的動力來源。
所謂的「內在動機」白話來說,就是指「想執行事件的動力來自於內在」,像是喜愛一個事物時,即使沒有任何外在回饋,仍自願完成該任務的動力。
而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得到更多滿足、喜悅的回饋感受,則稱為「內在獎賞」。而「外在動機」與「外在獎賞」則顧名思義,是指為了外在的目標與回饋,像是金錢、名聲、社會地位等等,才有執行該任務的動力。

一旦加入外在動機就回不去

許多事情的最原頭,當然都是出自於內在動機,舉個例子:因為我喜歡音樂,所以我去學琴(內在動機),漸漸的我練得越來越好,而越來越喜歡彈琴(內在獎賞)。
之後,在某一次的鋼琴大賽中獲得佳績,獲得許多機會接受採訪、邀約(外在獎賞),因此我更努力的去練習,想要在比賽中拿到更好成績,這樣才能得到更多外界的掌聲和名氣(外在動機)。
這便是一個從內在動機,轉變成外在動機的過程。
上述的舉例,正是因為在其他相關研究中也舉出,如果原本由「內在動機」出發的興趣、嗜好,一旦加入了「外在動機」的因素,「內在動機」就再也不單純,很容易變成由「外在動機」所驅使,也就是說原本單純喜歡的事物,可能就再也不純真,而是被金錢、名聲推動著。

外在動機使我們失去過程中的快樂

而名次本身就是一種外在動機,所以如果把第一名當成目標,在拿到第一名以後,因為賽場上最好的名次也就只有第一名,或者繼續蟬聯第一名,就容易在得到冠軍後反而開始失去動力,或者轉而追求更高層次的物質慾望。如此一來,會讓出自於喜愛某物而努力的過程,變成為了得到獎賞而努力,失去原先在過程中的快樂、滿足。
不過,難道因此就不能設下外在目標嗎?當然不是。

釐清初衷與內在動機

我們可以做的,是試著在外在動機干擾以前,多穩固自己的內在動機,比方說「喜歡唱歌」的人,可以多了解自己為何願意「沒給予任何酬賞也要唱歌」,是因為享受音樂?喜歡一同同樂?還是其他的因素?
不管是什麼,先清楚這些最原始的內在動機,再去追求自己的外在目標。當自己越來越迷失時,便回想原先的內在動力是什麼?自己最初想學習、完成這個任務的目的是什麼?鞏固內在動機,是一個避免被外在動機牽動時,較好穩定自己的方法。
因此,我認為不論是哪一種動機,本身都沒有對錯,只要清楚自己的目標與目的,且別因此在過程中漸漸迷失自我,那不管是什麼力量的推動,都可以是一種動力。只不過因為得到第二名,能讓追求外在目標的人,依然有動力可以繼續往前邁進,所以我才說這可能反而是祝福。

給第一名的過大壓力

再來,大家一定也有聽過「戴資穎,戴資穎,第一名。」這句出現在廣告中的口號吧?
這句朗朗上口的廣告口號,除了是一句台詞,也顯示出了台灣人對羽球選手戴資穎的期望。
身為台灣女單第一名的戴資穎,在這次的奧運上,被賦予更多的期待,而這樣龐大的社會關注,其實也容易造成莫大的壓力,也可能影響了他的比賽心態。雖然在我心中他已經打得很好,但從他下場時落寞的眼神,我知道他對自己的期許是第一名。

倒U型壓力假說

而根據倒U型壓力假說,我們可以知道適當的壓力會使一個人的表現呈現最好的狀態,一旦太多或太少都不好,你認為戴資穎當時承受的,是在U型曲線的哪裡呢?
我認為之所以大家會給予她如此大的期待,是因為她在比賽之前,就頗有名氣,也都知道她是排名第一。
但奇怪的是,難道曾經世界排名第一,就一定可以在往後的每一場戰役都拿第一嗎?
當然我知道她肯定有這個實力,但「曾經第一,下一場就也要拿到第一」的這種想法,就是一種「偏誤認知」。類似於骰骰子時,當我們前幾次都骰到6,就認為這一次也應該可以骰到6,同樣是一種錯誤的期待。因為每一次都是獨立事件,不能完全看做一樣啊!

過度的壓力使人失常

正是類似於此的期待與壓力,而影響了選手的心態調適與最終的表現。
其實,從來沒有一個成績是理所當然的,好好的欣賞每一場比賽,以及選手在賽場上的表現,對於運動員來說,就已經是最大的鼓勵了!
這一次拿下銀牌,雖然心中一定有些落寞,但我認為戴資穎反而可以卸下「非拿金不可」的壓力,不管她要不要比下一屆奧運,這樣的結果可能會促使他在下一場比賽中,因為比較放鬆而表現得更好。
所以說沒拿金牌,會不會是更大的祝福呢?
----
個人murmur
希望大家都應該好好珍惜每個球員,即使是這次沒有拿到獎項的人,他們也都是相當的努力與認真的在練習,而且拿金牌到底是禍還是福,其實全看選手自己的心態調整,如果越來越往外追求,那勢必是會漸漸迷失自我,但如何讓選手保有內在動機,又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有充足訓練資源和經費,才是台灣人民應該要真正去思考的。
也期待可以藉由這次奧運的表現,讓台灣的財團、政府好好重新規畫台灣的運動圈,其他像是音樂、美術等學科,也期待在未來可以好好被整治一翻。那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是時候該改變了吧?
我是溫曉風,持續在撰寫「心理學與人生經驗」的專題中!
努力將U質好文分享給大家,請大家也不吝嗇地給予我一些留言或鼓勵,讓我有更多的動力維持寫作!
如果你還心有餘力的話,也歡迎各位乾爹乾媽給我一杯咖啡的打賞,讓我在困難的疫情時代,可以靠著寫作生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5會員
131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