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有點時間沒用,急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身而為人你有很多超能力,其中之一就是:能思考推演未來的能力。而這個能力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發揮作用,而延遲的概念就是盡可能善用能用的時間。
嗨,我是拜倫。
你總是著急於完成什麼嗎?
在你的各種計畫、和想法裡,能夠推算到多久以後的未來呢?

不要急著反應,學會延遲。

身而為人你有很多超能力,其中之一就是:能思考推演到未來的能力。而這個能力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發揮作用,而延遲的概念就是盡可能善用能用的時間
除非你是個專家,否則不可能只花幾秒鐘就能做出好決定,更何況是在壓力滿載的情況下理智考慮,做任何決策前,你需要時間。
你一定有過這種經驗:
你正急躁著想完成什麼事(比方說你想快點下班),結果犯了更多錯,在往後花了更多更多的時間去彌補;
你很快地在某件事上做了決定(比方說買了某個東西),結果沒多久你就後悔了,因為你發現還有更適當的選擇。
正所謂欲速則不達,急躁就容易犯錯,我們捫心自問,
真的有必要這麼急嗎?
你完全沒有時間緩緩?
不馬上做決定的時間會有可怕的後果嗎?
明明還能多做些準備,搶這點時間,有比較好嗎?
有比較快嗎?
如果不搶那點時間,是不是可能就不會粗心?
心情起伏比較穩定?
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人類一直處在要求能夠快速決策的環境,大家推崇殺伐果斷的快速:快就是一切,我慢一步別人就快一步,你速度快,就表示你很厲害!
但現在說的可能有點反直覺:學會延遲,到最後一秒再做決定(或反應、行動)的效果可能也很好
比方說一個強大的演講者或一個喜劇演員,講到快要重點時放個幾秒空白不做任何效果,任由環境沈默,張力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累積(但也不能放太久),然後他們才說出重點,觀眾往往能產生比「直接說下去」更巨大的反應,這也是延遲的效果之一。
延遲不是拖延,這是兩個概念。
延遲是善用還能夠運用的時間資源,考慮得更周全、累積更多能量,讓你完整運用時間做準備

延遲的技術

運用延遲的兩個重點問題:
一、你該花多久時間對某個狀況做出反應或決定?
二、你該如何在適當的運用直到做後一刻之前的時間?
在大多情況,我們如果能用更多時間完善決定,善用時間直到最後一刻,往往能得到更好的結果。
對決策該花多久時間培養出敏感度,就能更好地利用延遲反應取得更好的結果。就像剛才問你的:
「如果不馬上做決定的時間會有可怕的後果嗎?如果其實不會,那你急什麼?」
反應狀況的決策程序:
一、冷靜觀察:把自己當福爾摩斯一樣去觀察發生了什麼,搜集資訊。
二、處理訊息:好好地考慮、討論能掌握到的資訊,直到能用的時間都盡可能妥善地使用。
三、做出反應:時機善用了,資訊盡可能考慮了,那麼你已經盡人事,接下來就行動吧。

從學會延遲進而改善性格

我們概念有了,但需要練習。先做到行為上不急,進而讓自己逐漸變成心理上不急。
通常急躁的人情緒比較不穩定,人也比較情緒化,應該會因此受到比較多挫折,在我的經驗看來,毛躁的人總是比較容易犯錯,也比較容易被認為沒有能力,這兩條其實也是互相影響的,影響到之後這個人的發展,不管是在職場上,還是他自己的生活裡。
如果你是急躁的人,想要修煉自己的個性,學會延遲是個好方式。
學習延遲,同時理解就算你的步調慢下來也不會有什麼可怕的結果,甚至做得更好(你的決策品質更有機會被你提高)、更討人喜歡(誰不喜歡穩重的人呢)。
是的,學會延遲改變急躁也能改善你的人際關係。急躁的相反就是穩重,穩重的人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怒海狂濤中間的磐石,任憑旁邊的浪濤多兇猛,磐石就是穩穩地立在那裡,誰也動不了。如果你是穩重如磐石的人,雷打不驚、穩如泰山,你散發的強大氣場能夠吸引到很多很多的人,他們能在你身上取得安全感,有問題會問你,有事情願意跟你說,更願意待在你的身邊。
如果你是容易暴躁的長輩,你可以參考一下,有沒有可能因為你的躁,造成你的家人都不願意待在你身邊呢?
不是說有情緒不好,但現在人壓力大,情緒跟反應往往是以負能量的方式爆發開來,動不動就指責、咆哮、遷怒,如果你是一個急躁的人,你很可能會有這些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特質(早期拜倫也有這樣的毛病,而且是沒壓力也容易生氣,好在有發現到這樣不好,努力到現在算是有比較穩定一些)。
但平心而論,一個很穩重穩重到沒情緒的人也很無聊,他自己都會無聊,所以我並不是鼓吹大家都朝開悟的老僧那樣程度的穩定努力,而是要意識到自己的急躁對事情沒有幫助
情緒來得快的人,恢復得也快,比較不容易把事情悶在心裡。
刺激出現時,心率變動較大的人比心率變動腳小的人不容易感到情緒低落,心臟反應區間較大的人,情緒回饋系統也較有效率,他們的心臟在興奮時能較快加速,在平靜時也能馬上減速。這樣的人情緒張力比較強、感情表現比較豐富,你比較容易在他們身上感覺到強度高的能量
而不管是男性或女性,反應有適當的強度都比較討人喜歡。

凡事求平衡

重申不是鼓吹你最好的方向就是會延遲、變得穩重,
而是想提醒你,在凡事求快的環境下,你很容易認為「快」是唯一解,而你也很可能因為這種概念進一步越來越求快,最後變成一個缺乏耐心、焦躁、毛躁的人
如果你跟我一樣有急躁的毛病,希望你也可以先從知道「慢一點不會怎樣」開始,在保有自己個性的情況下,往後行動時多考量一個向度的可能性、看到資源(時間)的存在、理解一昧求快的危害,逐漸提高反應、決策及行動的品質,進而讓自己變成一個既有個性又不失穩重的人。
祝福你,能把這個思維工具裝備到自己的技能欄裡,為你所用。

✩你/妳有在這篇文章得到什麼啟發嗎?
✩努力在下班後實踐耕讀、心得分享與鼓勵行動,拜倫期待你/妳的回應、建議與支持:)
✩如果拜倫的文章有幫助,請不吝給予拍手鼓勵,讓拜倫看到漣漪,更有動力堅持做下去 ✩轉發請註明來自《拜倫思考筆記》
聯絡拜倫
✩《拜倫思維筆記》在《Matters》《Medium 》《Vocus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次在Youtube看到成功勵志類的片段,他的大意是成功的人都是不遺餘力在努力、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就起來鍛鍊、工作、打電話、做研究、創作,因此他們才得以成功、跟普通人拉開一圈又一圈的距離,我總覺得這是叫人自殺。
既然被痛揍了,就乾脆躺一躺;讓我補補血條,回頭再來搞定你。
處在人生的空巢、低潮、空窗期,還有那些必須獨自奮鬥、掙扎的時期……決定我們以什麼姿態經歷這些必須大量獨處、獨自飄渺的生活的,是我們是否有屬於自己、長期培養的生活重心。
不要以為靠意志力就能夠做到你想做的事,意志力消耗的快、存量稀少,就像遊戲的魔力條一樣消耗完就不能放技能了。而決策能力就是身而為人最厲害的技能之一,做不了決策,你的人生遊戲就容易卡關。
有次在Youtube看到成功勵志類的片段,他的大意是成功的人都是不遺餘力在努力、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就起來鍛鍊、工作、打電話、做研究、創作,因此他們才得以成功、跟普通人拉開一圈又一圈的距離,我總覺得這是叫人自殺。
既然被痛揍了,就乾脆躺一躺;讓我補補血條,回頭再來搞定你。
處在人生的空巢、低潮、空窗期,還有那些必須獨自奮鬥、掙扎的時期……決定我們以什麼姿態經歷這些必須大量獨處、獨自飄渺的生活的,是我們是否有屬於自己、長期培養的生活重心。
不要以為靠意志力就能夠做到你想做的事,意志力消耗的快、存量稀少,就像遊戲的魔力條一樣消耗完就不能放技能了。而決策能力就是身而為人最厲害的技能之一,做不了決策,你的人生遊戲就容易卡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神速時短的第26頁提到, 「決斷力」是決定「什麼不需決定」「什麼不需掌握」的能力。 這個定義很有意思,因為我們對「決斷」的理解常常是「下定決心要做什麼」, 而不是往避免做決定與避免學習的角度去理解。 其實,真正的決斷力,不是快速做出選擇, 而是「辨識出什麼事情真的需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拖延和休息是兩回事兒。 有時候我們會把拖延當成休息的藉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樣的。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不確定時,就會更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對於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太乏味,或者我們對它沒有興趣。我們也可能會感到害怕失敗,擔心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人的感覺跟需求隨著時間是會發生變化的,所以購物都還有7天猶豫期,就是為了讓你後悔時還有反悔的餘地,那當我們要做重大決定前是不是更該做好全盤的評估,只憑感覺跟情緒行事是很危險的。 舉例來說,有些人上了一輩子的班,某一天他突然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僅於此,替人打工永遠沒有出頭日,於是決定出來創業,這絕對是當
Thumbnail
你知道那種「不想做事」的無力感嗎? 一想到某個任務就充滿恐懼嗎? 擔心拖延症拖垮你的整個人生嗎? 別擔心,Neil Fiore 的《The Now Habit 》這本書裡最醍醐灌頂的一句話就是: 「我選擇只開始5分鐘。」
Thumbnail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神速時短的第26頁提到, 「決斷力」是決定「什麼不需決定」「什麼不需掌握」的能力。 這個定義很有意思,因為我們對「決斷」的理解常常是「下定決心要做什麼」, 而不是往避免做決定與避免學習的角度去理解。 其實,真正的決斷力,不是快速做出選擇, 而是「辨識出什麼事情真的需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拖延和休息是兩回事兒。 有時候我們會把拖延當成休息的藉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樣的。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不確定時,就會更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對於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太乏味,或者我們對它沒有興趣。我們也可能會感到害怕失敗,擔心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人的感覺跟需求隨著時間是會發生變化的,所以購物都還有7天猶豫期,就是為了讓你後悔時還有反悔的餘地,那當我們要做重大決定前是不是更該做好全盤的評估,只憑感覺跟情緒行事是很危險的。 舉例來說,有些人上了一輩子的班,某一天他突然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僅於此,替人打工永遠沒有出頭日,於是決定出來創業,這絕對是當
Thumbnail
你知道那種「不想做事」的無力感嗎? 一想到某個任務就充滿恐懼嗎? 擔心拖延症拖垮你的整個人生嗎? 別擔心,Neil Fiore 的《The Now Habit 》這本書裡最醍醐灌頂的一句話就是: 「我選擇只開始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