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學是生活的基礎,學習之初

    孩子出生時,我就決定要全心全意照顧他。抱著他,喝奶,牽著他走路,喊著他記得要回家,領著他騎腳踏車,走進各式各樣的演藝會場。沒有教具、沒有托嬰、沒有幼稚園,常有人會問我,如果是這樣你不會擔心嗎?問題很多種,但都是以自己的經驗來判斷未來的不可預測,一切是空談,希望他們能「真正」的關心孩子的需求。
    常有人問我,什麼是自學? 為什麼自學? 未來要怎麼銜接? 團隊怎麼合作?
    今天有機會能說出自己對於學習的看法,對孩子說著。將腦中的想法轉換,用我們彼此能理解的語言,日常生活的磨合,成就了彼此的默契。
    《生活》是透過學習而豐富層次,只有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現在不會就去學習,直到達成理想目標。只是演變成為學習是規範,必須學習而學習,為了方便管理人群蜂擁至校園,開始規劃了學習制度,依年紀、依能力劃分階層,再依著階層分配出制式的標準,同期學員必須學習制度的規範,按表操課。
    今年六歲,升上一年級,七歲升上二年級,八歲升上三年級,國一、國二、高一、大學,直到完成學業歷程,達成社會認定的價值,領取一張證明,並詔告天下自己可以獨立生活。
    二十個春夏交替,日月轉換,平地建起高樓,後來還有了摩天大鎮。昔日的風景已經不在,走出校園時,赫然發現家鄉已經換了模樣。這個過程,全部投入在制度之中,沒有機會抬頭展望天空,走進生活之中,後來等到離開時,卻忘了該怎麼回家。
    如同行屍走肉般,期待還會有制度的規範,因為那是如此單純,還有老師指導,如果不會,還能巴著有權有勢的人,建立自己的團體,找到伸展的空間。
    但是生活中,沒有人是先知,沒有人應該為了誰負責。想要填飽肚子,就要走出家門,走進生活,創造機會滿足欲望。但是制度的渲染,已經固化了原有靈活的行動力,當初自己還是活潑開朗的孩子,不知道怎麼了再也笑不出來。
    《學習是為了生活的精采》 可是如今的社會,學習是必須學習。 學習完成,生活必定精彩,這是每個人的嚮往生活啊! 漸漸的,所有人走向單一化的世界。
    沒有人再關心春夏秋冬,腳下的泥土,隔壁院子的大樹。為了能達成必須的學習,蓋此了冷氣房,阻隔了皮膚與自然的交流,腳下踏著拋光石英磚,最好還要穿上毛茸茸的室內拖鞋,男孩喜歡皮革,女孩喜歡造型,流行起了個自獨門藝術。最好還要有氣密窗,阻隔外界聲音,這樣心才能更專一的投入學習的世界。是阿,聲音沒了,取而代之的便是音樂,聽說,音樂能豐富人心,改變心境!
    目標開始邁向統一化,統一了目標,也統一了每一個人的夢想,如果有不符合規範中的需求,你便是獨特的角色,獨特還是一種美學呢。
    最初到底是為什麼學習呢?不是只想單純地想讓生活更豐富嗎!
    為什麼後來都變了,變得不能豐富,變得只能跟著所有人一樣。需要被愛的人,被判定生病,生病了就要吃藥,吃藥了一定會痊癒!
    《自學》這件事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奇異,它是日常生活的技能。
    當你發現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就去拿起工具,學習操作工具,不斷重複直到透過工具完成計畫。有時候還因此找出了成就,越來越多,開班授課分享心得,創造社會人脈。孩子走進市場,認得各個攤販,商品內容售價金額,提得動,拿得起。走在陌生的路上,有辦法建立生活地圖,想像路線並走在其中而不迷失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