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希望是壞的早點,好的晚餐?

 我年輕時候思想有點偏激,喜歡跟主流觀點唱反調。
 譬如對大仲馬的《基度山恩仇記》,大家都說,小說的重點是在結尾處,基度山伯爵所寫那封信裡的一段話:「人類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這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但我卻認為小說中的主角在含冤入獄後,因獄中奇遇而在重返人間後,搖身變成基度山伯爵,接著展開復仇行動的情節,固然讓人拍案叫好,有鼓舞人心的作用,但畢竟只是虛幻的小說,真實世界裡能有幾個人像他這樣幸運?滿懷希望地耐心等待,但如果落空,那人生豈不更糟?
 而對「潘朵拉盒」這個希臘神話,潘朵拉因為好奇,打開神祇送給她的神秘盒子,結果疾病、死亡、痛苦、災難、瘋狂等紛紛從盒裡飛出,來到人間;慌亂的潘朵拉連忙蓋上盒子,結果,只剩下希望沒有飛出去,還留在盒子裡。主流觀點認為,因為希望還在盒子裡沒有飛走,所以即使人類受到各種災難的折磨,希望都不會消失。但我卻認為這個神話真正的意思應該是:因為希望被潘朵拉關在盒子裡,所以人類只能絕望地忍受各種災難的折磨,希望成了一種虛幻的安慰。
 我會這樣認為,很可能是受到當時我所崇拜的尼采的影響,尼采就說:「希望是最大的災難,因為它延續了人的苦難。」而尼采就是他那個時代的偏激分子,喜歡和當時的主流觀點唱反調。
 而且,可能還有一個現實的原因使我偏向這種觀點。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