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5|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創造”結伴“機會

大家一起動、找夥伴一起動
大家一起動、找夥伴一起動
我喜歡將戲劇活動帶入培訓課程,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這類活動創造了高頻率的人際互動,在『劇場』這個特殊的情境設定下,學員們得以轉換角色在其中嘗試、玩耍,跟隨簡單的指令與人互動。隨著難度提高,專注度、反應速度也隨之提升,因為肢體打開了,連帶著心態也打開了。
不同的戲劇活動,我會適度讓學員角色交換、換夥伴,和不同人互動會有不同的效果,在緊湊的練習步調下,讓學員來不及思考及害羞,就完成了許多練習。單純體驗的活動,我帶領的節奏會非常的快,幾乎不會停下來討論或分享;若是培訓、教學技巧的課程,則會穿插分享及延伸應用的討論,步調較慢,並且需要學員切換角色(體驗者、學習者、帶領者)。從兩兩一組、三人一組、四人一組到六人一組不等,逐漸增加人數以及合作的複雜程度。
近年來除了戲劇類活動,在應用體驗教育遊戲或是以冒險為本的成人培訓中,我們也開始刻意的設定『學伴』的角色,營造『共學』的情境,讓學員在學習的每個階段都能有夥伴與其討論,不同的夥伴也能設定不同的功能,例如農夫夥伴,可以和你交流最近的耕耘的辛苦;High 5夥伴可以和你慶祝最近的成就;情緒夥伴可以和你交流特定的心情故事;看課程目的而設定不同的『伴』,促進學習。
我很喜歡這樣的設計,除了它的確有助於學習效益外,也讓本身內向害羞、不善於寒暄交流的學員,能在夥伴架構以及任務目標清楚的交流活動中,感到自在;因為我就是這類學員,設計好的交流情境,讓我能隨時有夥伴,和不同的人交流;對我來說很有效,我就自然而然地常常應用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