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與引導
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對於課綱每一次的調整,都很有感觸。不論怎麼改動課綱,終究不變的是學生該擔負的責任。但往往,教改企望的解套與放鬆無法如期降臨,反倒是一次又一次地讓孩子不得不擔起更多的責任與自我認識:學會書寫完美的學習檔案了嗎?學會檢視自己的學習歷程反思了嗎?通過校外的某某檢定及考試了嗎?確定自己的志向與目標了嗎?
這些殘酷的問句,是他們一踏入高中必須要先學會的事。
或許這些探問與設計都來自善意,但第一線的教師和孩子們一起經歷這場艱難的擠壓,儘管升學不是窄門,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讓每一個問句都是一個待勾選清單,孩子們得一一回應與達成。這便是這時代的乖學生養成記。
每個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沒有古與今,不分傳統與現代,我們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與價值。這段書寫,將會是你重新認識張李德和,重新審視與回應自己的學生生涯的開始。
108國寫作文題目分享(筆者自行命題)
◎ 閱讀以下材料,並依題目指示作答於答案卷上。
甲
完整作品的內在邏輯一定保持「前後一致性」,張李德和〈畫菊自序〉卻很矛盾,畫菊到底是崇高追求(自比管夫人、陶潛)、希望畫作永流傳(渴望「四座流芬」、「千人共仰」)?還是純粹殺時間(餘暇、塗鴉)?詳究〈畫菊自序〉「但書」的陳述方式如下:
a:要做自己,但A要善盡妻職、母職
b:想要畫菊,但B畫得不好、隨便畫畫
c:自我期待,C並舉男女事例,突破性別限制
d:畫菊期待,D既能鮮活地畫出菊花姿態之美,亦能表現它所代表的堅貞節操
藉A、B與a、b的矛盾性,達成謙抑自我的姿態;C、D與c、d才能順理成章、名正言順的陳述。故知,張李德和或許在隱隱回應「我不是沒盡到女人的責任」、「我無意與男人爭鋒」的讀者質疑。
乙
社會化過程中我們習得「性」的劃分,建構出男女氣質之「別」:男性被鼓吹獨立、探索、進取,女性要美麗、溫順、重視關係,通過展示柔弱、不爭鋒、不衝撞男性等表態自己「不具攻擊性」,願意被納入父權對弱女子的保護框架,終至拿到一枚「乖女生」認證標章。有一次江鵝聽見阿嬤與媽媽閒話家常,八卦別人家新娶的媳婦不會做客家菜包真是「頇顢」(笨拙),當下正在幫忙包冬至湯圓的小江鵝突然警覺:「原來媽媽任由我拿米糰隨意捏些小人小熊,只是因為當我是小孩,如果想要成為她認可的大人、女人,還是得要中規中矩做出標準形狀的食物來才行,捏米黏土在將來不會是好玩的事。」大家族裡,小女孩要有小女孩的模樣,而長大成「女人」,那是有著更多框框,需要把自己塞進去另一個世界。
(甲乙兩文改寫自:《《俗女養成記》與高中選文〈畫菊自序〉:「做自己」不僅艱險,有時還很人格分裂》,《關鍵評論》藝文版,2020.10.18)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閱讀甲文推知,張李德和這篇「自序」當然不只是寫給自己的,故以矛盾「但書」將展現的野心不斷淡化,試推想她真正的預期讀者可能有哪些人?(40-50字,4分)
2.張李德和跨越清末、日治及民初,同時受到閨塾傳統,及日治現代化教育,好似多了自我探索的機會,卻也被「新」與「舊」價值同時規訓;江鵝為六年級女生,深知「淑女」艱辛難為,乾脆做「俗女」。二位女主都生在大家族裡,被耳提面命如何做一個「乖女生」,但她們皆能聰慧地體察人們的觀感,尋找「比較」能「做自己」的夾縫地帶,完成自我。請以「乖學生養成記」為題,撰文一篇,陳述自我在成長過程中家人或社會的訓誡與期待,及自我的摸索與啟發,終至完成自我表述。文長400-600字。(占21分)
參考答案與評分原則
1.參考答案:
(1)社經地位高的男性擔心權力被動搖、能力受質疑;順服的女性以傳統價值壓迫其他女性;人云 亦云的社會大眾。(49 字,4 分,不只簡答更有說明,完整度高)
(2)真正的預期讀者,恐怕是那些遵循社會傳統、父權結構的擁護者。(29 字,3 分,根據上文抽象化)
(3)真正的預期讀者是會譴責她未盡女性責任、害怕男性權威被動搖的人。(31 字,2 分,根據上文換句話說) (4)連換句話說都做不到、陳述不完整者,0-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