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3|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警醒世人的女性古典傑作|綜論紫式部《源氏物語》

(一)平安盛世貴族生活剪影
紫式部《源氏物語》約百萬字,堪稱世界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內容充實,技巧嫻熟,文字古雅,有「日本紅樓夢」之稱。作者紫式部和以《枕草子》隨筆留名後世的清少納言,先後入宮為女官,是日本平安王朝中期宮廷文學的一時瑜亮,締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學成就。《源氏物語》此一女性古典文學巨著,寫成於十一世紀初(約於中國北宋真宗年間),書中人物達數百之多,分五十四帖(如同小說的「章」或「回」),日本學界一般將《源氏物語》分成三部,即第一帖「桐壺」至三十三帖「藤裏葉」為第一部;第三十四帖「若菜(上)」至四十一帖「雲隱」為第二部,或謂女主角之一的「紫姬」亡故,作者悲傷過度,不忍再寫男主角光源氏之遁世,第四十一帖逕以「雲隱」兩字帶過,故此帖有題而無文;第四十二帖「香皇子」至五十四帖「夢浮橋」為第三部,而最後十帖的場景,從京都移往宇治,乃有「宇治十帖」之雅稱。
第一部和第二部敘述主人翁源氏的一生,由出生到權勢高峰,再寫步入晚年的諸事不如意,第三部描寫源氏妻三公主私生子「薰」與宇治八宮親王三位女兒之間的悲戀。書中固然以宮廷男女間的愛慾糾纏為故事主軸,實則充分揭露日本平安朝(九至十二世紀)初期封建統治階級爭權奪利、荒淫無度之相,反映了王朝貴族社會的矛盾及其日趨衰敗之勢,也為平安盛世貴族生活留下翔實而豐富的剪影。
(二)紫式部其人其事
《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為女官,本姓「藤原」,原名不詳,因其長兄任「式部丞」,稱「藤式部」,而當時宮中女官往往以父兄官銜為名,以示身分,加以後來她寫成《源氏物語》,書中女主角「紫姬」為世人所傳誦,作者遂稱「紫式部」。
紫式部出身中層貴族暨書香世家,曾袓父、祖父、伯父和兄長皆知名歌人,父親兼長漢詩、和歌,對中國古典文學頗有研究。作者自幼隨父學習漢詩,熟讀中國文學,尤喜白居易詩歌;此外,對音樂和佛經亦有心得。是以《源氏物語》除融合了日本古和歌精萃外,更大量引用中國史書及文學,諸如《白氏長慶集》之〈長恨歌〉、〈長恨歌傳〉,以及《遊仙窟》、《史記》、《漢書》、《詩經》、《孝經》、《昭明文選》、《老子》、《莊子》等。紫式部於二十歲許,和年紀長她一倍的地方官藤原宣孝結婚,育有一女「賢子」,後來賢子成為著名和歌作家,故有謂《源氏物語》之「宇治十帖」即「賢子」所續成。婚後未久,丈夫去世,紫式部和女兒回娘家,過著孤苦的孀居生活,一般推想,《源氏物語》即於這段期間開始寫作。接著,紫式部應當時統治者藤原道長之召,入宮任皇后女官,講解歷史和詩文,有機會直接接觸宮廷生活,對於貴族婦女的不幸和宮廷權力鬥爭的內幕,有了全面的感受與了解,奠定《源氏物語》創作的基礎。
《源氏物語》產生於藤原道長執政下貴族社會之全盛時代,表面上平安京的統治階級恣意享樂,一派太平氣象,實則宮廷中充滿極其複雜而尖銳的矛盾,埋下盛極而衰的隱憂。《源氏物語》即以此段歷史為背景,通過主人翁源氏的生活故事和愛情糾葛,描寫當時貴族社會的腐敗政治和淫逸享樂,真實反映了此一時代的面貌與特徵,雖說略有提及宮廷侍女,可惜對於平民百姓的描述與人物刻劃,幾乎付之闕如。
(三)源氏愛情生活多樣
第一部,以藤原時代的政治紛爭為經,源氏多樣的愛情生活為緯。源氏父皇「桐壺帝」寵愛身分低微的「桐壺更衣」,更衣卻因此遭其他嬪妃排擠,抑鬱而終,留下了源氏。容貌與才華兼備的源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眾人讚美他為「光君」,漸漸地大家便稱他為「光源氏」。源氏雖亦受父皇桐壺帝愛護,然桐壺帝憂心小皇子無依無靠,立為親王反而招忌不利,是以把小皇子降為臣籍,並賜姓源氏。源氏漸長,娶左大臣之女「葵姬」為正室,生有一子「夕霧」,唯葵姬生性嚴肅,缺乏情趣,夫妻關係冷淡,並不幸福。然源氏暗戀貌似生母更衣而受父皇寵愛的「藤壺女御」,但礙於道德倫理,二人不能結合,於是有著戀母情結的源氏,把這份不能宣洩的感情,轉移到許多身分不同的女性身上,包括前皇太子妃「六條妃子」、地方官夫人「空蟬」、出身卑微的「夕顏」、長相醜陋的「末摘花」、一味乖順的「花散里」……等,除極少數外,源氏的追求幾乎無往不利,只是這不能消減他對繼母藤壺女御的迷戀,源氏終究和藤壺亂倫私通,產下一子,皇上完全被矇在鼓裏,此子即後來的「冷泉帝」。又,源氏復得肖似藤壺的姪女「紫姬」為終生伴侶。
源氏與左大臣締結政治婚姻,加深了源氏和右大臣之間的敵對。源氏十八歲那年,邂逅右大臣之女,亦即皇后「弘徽殿女御」之妹「朧月夜」,二人一夜纏綿,互贈折扇。光源氏對「朧月夜」念念不忘,大膽地潛入臥房,當場被右大臣發現,源氏深恐事發獲罪,主動流放「須磨」避難。在須磨當地,源氏又與「明石姬」結合,生下一女。在「朱雀院」帝時代,母后弘徽殿女御及其父右大臣得勢,源氏受到排擠,但到了「冷泉帝」時代,源氏被召回京,升任太政大臣,重回政治核心。
(四)因果報應
第二部,敘事移至年輕的下一代。朱雀帝將三公主嫁予源氏,成了「老夫少妻」。三公主出身高貴,乃居正室,而未能生育的「紫姬」從此悶悶不樂,看破紅塵,但源氏捨不得讓她出家,致紫姬鬱鬱而終。同時,源氏妻舅之子「柏木」,愛戀三公主,設法接近私通,竟令三公主懷孕,產下一子「薰」。源氏無意中發現柏木寫給三公主的情書才發現真相,心想,難道這是自己過去與繼母之間暗通款曲的因果報應?源氏隱忍,未當面揭發,然柏木內心有虧,畏於源氏而一病不起,三公主隨之出家為尼。紫姬死後,飽嚐人世憂煩,感於生命無常,早有隱遁之意的源氏,傷心難抑,加以己身已了無牽掛,便也離俗出家了。
第三部,已是源氏死後,故事背景由京都移往宇治,以柏木與三公主的私生子「薰」為主角,描述忠厚老實而多情的薰和宇治八親王(源氏異母弟)的女兒大君、中君,以及私生女浮舟之間的愛情故事。薰和源氏外孫香親王(niou)分別愛上大君和中君,香親王在薰的居間牽線下,順利和中君結褵,然薰深愛的大君卻不幸病逝。後來薰聽聞八親王另有一私生女浮舟,相貌酷似大君,便移情浮舟,將之金屋藏嬌於宇治。好色的香親王得悉此事,前去宇治勾引浮舟,浮舟亦失身於香親王。浮舟夾在薰和香親王之間,不知如何取捨,逼不得已下,打算投河自盡,卻在恍惚之間被高僧救起,大難不死。眾人以為失蹤的浮舟已死,香親王未久即另結新歡,專情的薰則對浮舟難以忘懷,後無意間獲悉浮舟依然健在,想立即接回浮舟,只是浮舟已削髮出家,了斷塵緣,託使者轉告薰,目前「本人神志不清」,以後再來,決定此生不再和男性有任何感情瓜葛。
(五)情慾愛戀的反諷
《源氏物語》的主題意涵,一般而言,以佛教思想為主,諸如「成就出世的善根」、「勸善懲惡」或顯示「盛者必衰」的道理,論者觀點不一而足,正好凸出此一巨著主題呈現的「動態」及其多元、複雜性。不過,源氏的情慾愛戀所透發的「反諷」,確實充滿警世意味,完全印證了佛家因果報應說,最是讓人深思反省。
源氏先是與繼母不倫戀,產下私生子,復與眾多女性有染,即使娶妻生子,又擁有心愛、無瑕的紫姬,依然本性不改,看見美女即忍不住展開追求,連猝死的「夕顏」之私生女「玉鬘」即使被收為義女,源氏亦頻頻求愛,致玉鬘百般無奈之下,匆匆嫁給自己不愛的髭黑大將,方令源氏斷念。四十歲時,源氏受異母兄朱雀帝所託,與甫十四歲的三公主結婚,此舉傷透愛妻紫姬的心,未料三公主和年輕的柏木通姦,生下了背負罪惡意識的「薰」,源氏終於自食其果!遭到感情的背叛與人生空前的挫敗,能不說是警醒世人的「報應」嗎?儘管源氏選擇原諒三公主,並將「薰」視同己出,用心教育栽培,可是「薰」成年後,感情之路依然走得坎坷,苦苦追求的「大君」莫名病故,連心愛的「浮舟」也意志不堅而背叛,跟友人香親王有了私情,無法跟「薰」在感情上開花結果,這不也是源氏荒淫無度影響到下一代的幸福?豈不可悲可嘆!
(六)對日本文學發展影響深遠
「物語」與正史、實錄不同,是非正統的文學形式,整體而言偏重虛構,《源氏物語》則於史實之中,加入人物心理描寫,亦即於歷史的「事實」之外,更進一步地呈現人生的「真實」;而且結合散文與韻文,以散文為主,織入近八百首和歌,散文敘事,和歌則抒情、狀物,使歌與文完全融為一體,成為整部小說有機的組成,取得開創性的藝術成就。
然無可諱言,龐大無比的《源氏物語》,第一部、第二部寫源氏的一生,敘事盤根錯節而完整,復於第三部接續寫源氏後代薰的故事,情節轉趨單純,前後風格迥異,存在著敘事結構前後斷裂的缺失。加以由於結構龐雜、冗長,相同場面和心理描寫重複過多,明顯有損作品的藝術完美性。不過,《源氏物語》畢竟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皆高的日本古典文學作品,尤其紫式部之大膽探討情慾,以及男女不倫意識之書寫,近代作家如志賀直哉、谷崎潤一郎、川端康成等,莫不深受其影響;且直到今天,日本每年仍不斷地有大量《源氏物語》相關研究論文問世,足見《源氏物語》歷久不衰,仍然保持旺盛的藝術生命力,繼續對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影響,的確不容忽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