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5|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這樣學更有效 4】從入門到精通,快速學一門新主題的學習訣竅

一、為什麼有些人學東西那麼快?

這是 Jamie Miles Redraft 課程的第四篇文章,建議先閱讀《如何花更少的時間,記得更多學習內容?》,再來閱讀這篇學習效果會更好唷!
這篇來講講如何從 0 到 1 的學習一門新主題。
在每個領域,我們都曾經是新手,必須從這門學科的基礎開始學習,逐步加深知識直到掌握竅門,能夠自在的應用領域知識來實際解決問題。
但為什麼偏偏都是新手,有些人可以很快的上手,有些人花了倍數的時間卻還是學不會?
直覺的回答是:某些人比較聰明,所以學習任何的東西都很快!
恩…的確有這樣的可能,但多數人都是資質差不多的普通人(包括你跟我),卻還是有學習速度上的不同,這總不能說是「聰明」產生的差別了吧?
更有可能的原因是:某些人掌握了學習的訣竅,知道怎麼樣學習才能更快上手,就算換了一個新領域,同樣的方法還是能夠「遷移」使用。
因此,在一個領域的高手跨界學習的速度也很快,不是因為他們聰明,而是他們知道方法,因為學習的過程中有許多技巧都是相同的。
這篇文章就提供一個有邏輯的學習方法,讓我們能快速地從 0 到 1 學習一個新主題 – 「階梯式學習法(Staircased learning)。
圖片來源:man wearing headphones while sitting on chair in front of MacBook photo – Free Image on Unsplash

二、向小朋友看齊!從最簡單的教材開始學起

首先,我們在學習新的主題時,最好「幼幼班」等級的教材開始學起。
我們走一趟書店,這一次我們先別往專業主題的書籍區域走,而是先到「兒童」書籍的區域,去翻翻那些給孩子們看的書。
你可能會很驚訝,許多給孩子們看的書,其實都提到了我們也在關注的主題。例如「寫程式」這個領域,已經有 JavaScript for Kids: A Playful introduction to Programming、「區塊鏈」這個領域,有Blockchain for Babies。
Amazon.com: JavaScript for Kids / Blockchain for Babies
我們很容易先入為主認為:「童書」就是格林童話、益智繪本等。殊不知小朋友的書籍市場,也已經有許多大人搞不懂的主題呀!
停下來翻翻這些書會發現用字非常簡單,搭配圖片一起閱讀,很快就能理解一個新主題到底在談些什麼。
如果覺得童書真的太簡單,那可以從 YouTube、Podcast 開始學習,這些網路教材為了讓多數人能容易吸收,都會先從最基礎的概念開始說起。
誰說一定要先從某本「給大人看」的書籍開始讀起呢?只要能入門,從低難度的教材開始學習,我們也不會這麼有壓力。
我們要記得:
別覺得自己愚蠢,有效比自我感覺良好更重要。

三、用一棵樹做比喻,從「樹幹」開始學起

我們可以用「樹木」來比喻從0到1的學習過程。
一顆樹是由 3 個部分組成的:trunk (樹幹)、branches (樹枝)、leaves (樹葉)。生長的順序我想你也很清楚,必須先長出樹幹、接著是樹枝,最後才是樹葉。
這個跟學習一門新主題是類似的,我們要先學新主題的基礎知識(樹幹),接著學習這門主題的應用(樹枝),最後才是應用中的特別案例(樹葉)。
圖片來源:Redraft — Jamoe
我以學習了 10 年的「魔術」來做舉例。說到魔術,你可能會覺得就是學習變兔子、變鴿子、或是把美女一切為二,對吧?
事實上,魔術的基礎知識是先了解「手法與動作」,變出什麼物品反而是其次。因此魔術師會先用一些小東西開始練習起,例如硬幣、小球、撲克牌…等。
等基礎的手法學會了,接下來才會把「手法與動作」應用在大家熟知的兔子、鴿子上,屬於應用層面。
至於把美女一切為二,這已經到了特別案例,你想想看在路上看到的街頭藝人,會沒事把他的女助手當場一切為二嗎?這個魔術實際上只能在舞台上表演,屬於魔術表演中的特殊案例,已經是非常小眾的魔術師才會表演的節目(因為道具通常很貴很難取得)。
圖片來源:Pinterest
所以請記得:
學習任何的新主題一定都要從基礎開始學起、循序漸進,這樣知識的根基才會穩,實際應用起來也才不會弄的四不像。

四、實戰應用 – 如何在短時間內寫一篇有憑有據的小論文?

最後Jamie Miles 以自己在牛津大學寫申論題作業當作舉例,告訴我們如何在短時間內寫出一篇有憑有據的小論文。
當時他還在牛津大學就讀時,被教授要求每 2 週就要寫一篇2000字的小論文,論文主題每次均不相同,多是以社會新聞議題為主。
例如:請申論是否要廢除基本工資(Should Minimum wage be abolished ?)
看到問題的當下我傻眼了,這個問題要如何在短短2週內蒐集到足夠的證據,佐證自己是要支持/反對呀!?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對個體經濟學(Microeconomics)、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人類群體(Humankind)有一定的了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Jamie Miles 怎麼學習與寫下自己的答案。
他建議在針對一個問題做研究時,可以先想直覺答案,接著反著想:
如果是反面答案,我可以往哪個方向研究?
例如:基本工資是否要廢除,直覺思考是「不要廢除」,但什麼情況下會支持「廢除基本工資呢?」這就是可以切入研究的點。
進一步思考,我們提出假設:「基本工資應該廢除,因為近年機器自動化普及率提高,而自動化將會讓更多人失業,對於失業的人來說最低工資沒有意義。」
不論這個答案是否正確,至少我們踏出了第一步:突破個人的直覺思考,提出可能的猜想。
接下來,我們就要蒐集與學習能佐證這個猜想的證據。
使用上方提到循序漸進學習的觀念,我們從學習壓力相對低的媒介開始(例如 YouTube),先搞懂什麼叫做「基本工資」,已經它為什麼存在。
下方是Jamie Miles 列舉出循序漸進的學習途徑。因為學習成果的品質與所需努力將逐步提高,因此稱為「階梯式學習法(Staircased learning)。
圖片來源:Redraft — Jamoe
最後Jamie Miles 的學習途徑資訊如下。
  1. Video (10.05 min) Universal Basic Income Explained
  2. Podcast (9.27 min) What McDonald’s Tells Us About The Minimum Wage
  3. Article (3,944 words) Yuval Noah Hararion what the year 2050 has in store for humankind
  4. Journal (21,651 words) 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
  5. Book (94,537 words) Humans as a Service by Jeremias Prassl
若對他的小論文有興趣,下方是他當時的寫作成果。
圖片來源:Redraft — Jamoe

五、總結

階梯式學習法對我的啟發:
  1. 學習任何的事情步驟都相同,從最簡單、最低程度的開始學,依序往難的學習。
  2. 學習簡單的教材別覺得自己愚鑫,有效比自我感覺良好更重要。
  3. 每個人的學習路徑不同,不能強迫他人一定要從 high-effort 的文字開始學習起
了解不同的學習資源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評估自己的學習階段並採用適當的教材,才能又快又有效地掌握一門新主題的知識。

喜歡我的文章嗎?以下是更多關於我的資訊。
▶ 關於文章 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 2/ 常滑 Facebook 嗎?可以幫我的 Facebook 粉絲團 按個讚,就可以看到文章啦~ 3/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追蹤」我~ 4/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點愛心讓我知道 ❤️
▶ 關於我 我是朱騏,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時間管理方法。 1/ 我可以提供產品管理、時間管理、生產力工具的「個人問題諮詢」與「講座邀約」。 2/ 若是個人諮詢,可以請我喝杯咖啡、吃頓晚餐,可透過 Email/ Facebook 跟我約時間,請參考「聯繫方式」。 (由於疫情期間無法實體碰面,可以幫我分享一篇你最喜歡的文章到個人社群平台上,分享後透過 Email/Facebook 告訴我即可) 3/ 若是講座邀約,請直接使用 Email 聯繫。
▶︎ 聯繫方式 -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 Facebook:請先加我 個人好友 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 建立人脈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