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關於台灣歷史的二三事:楊碧川的歷史書寫(台灣篇‧下篇)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楊碧川是誰?

相對於史明、蔡丁貴、郭倍宏這些台獨運動者,楊碧川似乎比較低調,較少出現在新聞版面。我記得有兩則比較有名的新聞,一則是十幾年前他在「中國時報」、「聯合晚報」等媒體發文批判陳水扁總統貪腐與民進黨的虛偽;另一則是最近民進黨立委黃國書被人揭發過去當國民黨線民,曾經長年監視楊碧川。
楊碧川是左派台灣獨立運動者。20歲時因「飛虹會事件」坐牢7年,坐牢期間,接觸到許多學問不錯的政治犯,他在演講會上曾半開玩笑說:「當時台灣最好的老師都被抓去關,我的學問很多是從他們那裡學來的」。出獄以後,楊碧川做工維生,之後自修台灣史、社會主義思想,之後在大專院校社團講授台灣史、社會主義思想,並在一橋、克寧出版社出版一系列著作。
他的作品很多,我歸納為幾類:
一類是以台灣歷史、台灣人為題材,有《簡明台灣史》、《台灣歷史年表》、《台灣歷史辭典》、《台灣現代史年表》、《二二八探索》、《台灣近代化與日本》等書。
一類是介紹社會主義思想、重要革命家的傳記,有《歐洲社會主義運動史》、《紅色鋼人:史達林》、《赤色革命家:列寧》、《托洛茨基傳》、《中共創黨人:陳獨秀》、《四個偉大:毛澤東》、《鄧小平傳》等書。
一類是揭露國共兩黨不想讓民眾知道的歷史,有《圖說中國共產黨簡史》、《中國人民解放軍》、《蔣介石的影子兵團:白團物語》,以及「毛蔣大決戰」三部曲系列書寫等書。
最後一類則是介紹世界各國的獨立運動,包括社會主義革命,有《胡志明與越南獨立》、《切·格瓦拉傳:20世紀最後革命家》、《世界民族解放運動史》,以及去年7月由前衛出版社出版的《獨立革命的世界史:一百個民族解放運動故事》。
楊碧川自言沒有加入共產黨,但相當嚮往共產主義的理想,自認是托派,反對史達林、中共集權專制。(註:作者去年在台南的演講提及,我沒在現場,但事後收看影片。) 作者曾參與黨外運動,其言論、著作、思想影響不少綠營人士,卻因政治理念與民進黨分歧,始終不入黨。


蔣介石的影子兵團──白團物語

楊碧川《白團物語》(前衛出版社,2000年)
國共內戰後期,蔣介石與幾位高階將領為了對抗步步進逼的人民解放軍,不惜黑箱作業,讓眾多中國人視為頭號戰犯的日軍將領(前北支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獲判無罪,並設法讓他安然回到日本,沒成為共軍的俘虜。之後,蔣介石派遣曹士澂這些精通日語且陸軍士官學校出身的將領趕赴日本,秘密接洽岡村寧次,試圖說服對方派人前來台灣,協助自己重整幾十萬名近乎烏合之眾的軍隊,並規畫未來反共復國的大業。岡村寧次為了報答蔣介石的恩情,但礙於自己的敏感身份,於是找了老部下富田直亮,由後者出面召集幾十位將領,成立「白團」。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5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聽‧他們在說歷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990年代,台灣歷史相關書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作者多是學術體制外的業餘人士,學識與論述能力良莠不齊。許多人熱切書寫台灣歷史,等不及台灣歷史系所設立,也不太敢指望體制內學者的良心與熱忱,為的是:想儘快將戒嚴時期黨國體制隱瞞的歷史,揭露給更多人知道,楊碧川的台灣歷史書寫就是這股潮流的產物。
坊間有許多台灣歷史的入門書,有綜合性質的台灣歷史,也有針對文學、文化、教育、音樂、宗教、醫療.....某個領域而寫的台灣歷史,這些都是我們學者、業餘愛好者投入大量時間研究與寫作的心血結晶,也是不少出版社不計盈虧予以支持的成果。在此,我感謝他們!
介紹客家人、客家文化的書,作者通常著重客家先民自中原移居閩粵的遷徙經過、來台以後的開拓史,以及與其他族群發生衝突的重大事件。湯錦台這本《千年客家》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台灣古文明的沒落過程、Paccan名號為何被人遺忘、「台灣」如何取代「Paccan」成為國名,以及Paccan人後代的命運,也是埔農一系列著作的重要內容。
埔農的論述看似與沈建德、林媽利、潘智仁相同,其實有很多地方不同,無論是台灣荷治時期之前的歷史認知,還是對「台獨」的看法,他都自成一格。對於台灣上古有無高度文明,沈建德、潘智仁、林媽利及眾多台灣歷史學者、考古學者,不是視之為未知領域而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就是自認非專業而不去觸及,埔農則非常堅定回答:有!
這本小書適合全民閱讀,無論您是專研台灣歷史的學者,還是對台灣歷史的理解只有9年國民義務教育的程度,都能從書中找到閱讀的樂趣……
1990年代,台灣歷史相關書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作者多是學術體制外的業餘人士,學識與論述能力良莠不齊。許多人熱切書寫台灣歷史,等不及台灣歷史系所設立,也不太敢指望體制內學者的良心與熱忱,為的是:想儘快將戒嚴時期黨國體制隱瞞的歷史,揭露給更多人知道,楊碧川的台灣歷史書寫就是這股潮流的產物。
坊間有許多台灣歷史的入門書,有綜合性質的台灣歷史,也有針對文學、文化、教育、音樂、宗教、醫療.....某個領域而寫的台灣歷史,這些都是我們學者、業餘愛好者投入大量時間研究與寫作的心血結晶,也是不少出版社不計盈虧予以支持的成果。在此,我感謝他們!
介紹客家人、客家文化的書,作者通常著重客家先民自中原移居閩粵的遷徙經過、來台以後的開拓史,以及與其他族群發生衝突的重大事件。湯錦台這本《千年客家》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台灣古文明的沒落過程、Paccan名號為何被人遺忘、「台灣」如何取代「Paccan」成為國名,以及Paccan人後代的命運,也是埔農一系列著作的重要內容。
埔農的論述看似與沈建德、林媽利、潘智仁相同,其實有很多地方不同,無論是台灣荷治時期之前的歷史認知,還是對「台獨」的看法,他都自成一格。對於台灣上古有無高度文明,沈建德、潘智仁、林媽利及眾多台灣歷史學者、考古學者,不是視之為未知領域而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就是自認非專業而不去觸及,埔農則非常堅定回答:有!
這本小書適合全民閱讀,無論您是專研台灣歷史的學者,還是對台灣歷史的理解只有9年國民義務教育的程度,都能從書中找到閱讀的樂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探討路線難度設計是如何影響抱石的體驗。回顧了個人在臺灣、日本和韓國的抱石經歷,並強調了循序漸進的訓練和新手友好的環境對提升新手信心的重要性。雖然因個人身體素質的影響,每人對同一條路線的看法可能迥然不同,但仍希望能鼓勵岩館規劃更多新手友善路線讓更多人樂於挑戰抱石。
會想到這個是因為最近中共繞台,一些藝人的行為 這種「吃果子不拜樹頭」的藝人再不抵制不行了! | 讀者投書 | Newtalk新聞 老實說,平時喜歡喊著祖國,中國好棒棒無所謂,掙錢嘛不寒磣 但是如今這種軍事威脅下,陪同喊話 是否觸及叛國罪的嫌疑 我上網查了一下,台灣似乎沒有叛國罪這種罪名
Thumbnail
七月份一直處於有點浮躁的狀態,並不太能消化太多文字,大部分的時間讀的都是漫畫,也因此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台漫作品,有些題材真的完全沒想過可以畫成漫畫,真的好佩服這些作者們在蒐集素材、實地探訪、還有情節編排的用心!
Thumbnail
簡單比喻,例如在一個演講台上,大家不管講什麼話語,都是「講台語」(講台上的語言),但若要細分,則有各式各樣的「講台X語」。……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蔣經國日記揭密》 作者為黃清龍。 本書是目前唯一台灣能夠看到蔣經國日記的中文書籍。蔣經國日記在去年是歷史學界的熱門話題,當然黃清龍的書也時常被拿出來討論。
Thumbnail
所謂台灣文學體制化,以1997年真理大學和2000年成功大學分別為即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在高教系統設置台灣文學相關系所為開端。在此之前,能以台灣文學為研究的學者如前所述,多在清大中文。 除了許俊雅。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許多人對白色恐怖受害者的印象,多是知識分子。這不只忽略了其他階層的受害者,對於知識分子的想像也頗為片面。基於台灣現在所處的國際情勢及威權時代的教育,我們往往將共產黨視為壓迫者,而忽略了共產黨及被牽連者同為受害者的面向。 本影片所介紹的大江屋事件,就是確實抓到真的共產黨,但同時牽連許多無辜民眾的案例。
Thumbnail
探討路線難度設計是如何影響抱石的體驗。回顧了個人在臺灣、日本和韓國的抱石經歷,並強調了循序漸進的訓練和新手友好的環境對提升新手信心的重要性。雖然因個人身體素質的影響,每人對同一條路線的看法可能迥然不同,但仍希望能鼓勵岩館規劃更多新手友善路線讓更多人樂於挑戰抱石。
會想到這個是因為最近中共繞台,一些藝人的行為 這種「吃果子不拜樹頭」的藝人再不抵制不行了! | 讀者投書 | Newtalk新聞 老實說,平時喜歡喊著祖國,中國好棒棒無所謂,掙錢嘛不寒磣 但是如今這種軍事威脅下,陪同喊話 是否觸及叛國罪的嫌疑 我上網查了一下,台灣似乎沒有叛國罪這種罪名
Thumbnail
七月份一直處於有點浮躁的狀態,並不太能消化太多文字,大部分的時間讀的都是漫畫,也因此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台漫作品,有些題材真的完全沒想過可以畫成漫畫,真的好佩服這些作者們在蒐集素材、實地探訪、還有情節編排的用心!
Thumbnail
簡單比喻,例如在一個演講台上,大家不管講什麼話語,都是「講台語」(講台上的語言),但若要細分,則有各式各樣的「講台X語」。……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蔣經國日記揭密》 作者為黃清龍。 本書是目前唯一台灣能夠看到蔣經國日記的中文書籍。蔣經國日記在去年是歷史學界的熱門話題,當然黃清龍的書也時常被拿出來討論。
Thumbnail
所謂台灣文學體制化,以1997年真理大學和2000年成功大學分別為即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在高教系統設置台灣文學相關系所為開端。在此之前,能以台灣文學為研究的學者如前所述,多在清大中文。 除了許俊雅。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許多人對白色恐怖受害者的印象,多是知識分子。這不只忽略了其他階層的受害者,對於知識分子的想像也頗為片面。基於台灣現在所處的國際情勢及威權時代的教育,我們往往將共產黨視為壓迫者,而忽略了共產黨及被牽連者同為受害者的面向。 本影片所介紹的大江屋事件,就是確實抓到真的共產黨,但同時牽連許多無辜民眾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