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歷史】你知道你阿公講的日文其實是九州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說起台灣人最愛去的國家日本,大多數人去旅遊時,都以沖繩、東京、京阪神、北海道等熱門景點為首選。但其實跟台灣人最有淵源的地區,反而是相較上述景點來說,較少台灣人去、卻跟台灣面積差不多大的九州地方。

說到九州,最有名的莫過於熊本熊這個可愛的吉祥物,這個有個性的吉祥物為熊本縣帶來了數百億的觀光效益,連帶讓更多人認識九州。許多人或許不知道的是,九州還以豚骨拉麵出名,台灣人瘋狂排隊的「一蘭拉麵」,就來自九州。另外,九州地方的腔調,常常被日本人賦予「可愛」的形象,一個小女生講著九州腔,總是能讓大家心動不已。

raw-image


日治時代,為何九州人稱霸台灣?

日本密斯滋書房於 1971 年出版的《台灣》一書中,就曾提到了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特別喜歡用鹿兒島同鄉擔任總督府官員。樺山時代的總督府人事課長木下新三郎就曾經感歎:日治初期,來台灣的大多是在日本國內不得志的人,總督府下沒有幾個能幹的。鹿兒島人尤其佔據主要職位,只要是鹿兒島人,樺山都會予以錄用。

在統治台灣初期就奠定了九州人為主流的趨勢,但其實這是早在割讓台灣前,日本國內局勢造就的現象:鹿兒島縣過去是島津家薩摩藩領地,在幕府鎖國時期,因為近水樓台先得月,讓九州地區的領主,都比較早接觸到西方的科學技術、走私貿易興盛,薩摩藩逐漸成為一個強大的藩國。最後,薩摩藩與同樣位處日本邊陲的長州,藩結成薩長同盟,在倒幕戰爭中成為支持天皇的主要力量。

這樣的歷史背景,讓薩長同盟主宰了日本近代的政治軍事力量。除了明治維新三傑的「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以及著名的日本首任首相伊藤博文,都是來自薩摩跟長州這兩大強藩外,前五任台灣總督也皆是出身自這個集團。直到今天,日本許多政治人物跟內閣總理,仍來自薩長地區。

在日治時代的戶政報告《昭和十年國勢調查》就顯示:1935 年的在台日本人約有 27 萬人,佔了當時台灣人口 5%,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在台日本人本籍是九州地方,這也讓整個日本中,九州跟台灣的淵源最深。

台灣人的九州腔

當時在台灣佔著主流的九州人們,也把自己的語言文化帶來。今天殘留在台語中的日語,有許多跟日語標準腔發音迥異的。比如台灣人常吃的黑輪おでん(oden),在台語 d 的音轉化為 l 的音,念起來變成像 olen。這樣的特殊音轉幾乎出現在大部分だ(da)行的音,在台語中變成發成ら(ra)行音。

其他例子還有收音機ラジオ(rajio),進入台語後變成「啦哩喔」。有一派學者認為,這就是受到九州腔的影響,在博多腔裡面的確常常混淆 だ 跟 ら,比如博多腔中「うどん 屋」念起來會像「うろんや」,也就是把原本在日語唸起來像「烏冬」的烏龍麵,念成「烏龍」。(但也有人認為是台語沒有濁齒齦塞音而邊音化導致)

另外,把「甜不辣」用來指魚漿製品,而非一般日本人所指的油炸食品「天ぷら」,也是受到西日本方言影響,至於台灣人所說的「甜不辣」在關東地區被稱作「薩摩揚げ」,所以別再說是台灣人搞錯了。

回頭講其他受到九州方言影響的台灣日語,我們再舉個生動一點的故事。作家楊照曾在《戰爭結束,困惑沒有結束》這篇散文中提及,他在幼年時曾跟受日本教育的爸爸學習日語,大學時選修日籍教師的課,筆試都能拿高分,因此被老師點起來在課堂朗讀課文,結果卻讓老師笑了出來,原來楊照爸爸教他的是純正的九州鄉下腔。日語老師在異國看到一個年輕人講話卻像一個鄉下老頭覺得反差太大不禁啞然失笑。

這不是一個特例,在《亞細亞的孤兒》這部台灣文學史的重要作品中,也有提過主人翁胡太明到日本留學,在東京寄居在老朋友「藍桑」住處,藍桑「忽然把聲音放低:『你在這裡最好不要說出自己是台灣人,台灣人說的日語很像九州口音,你就說自己是福岡或熊本地方的人。』」這些故事都說明了,那個年代的台灣人,與其說被「皇民化」,不如說被「九州化」了。

末代武士的台灣情緣

在九州,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明治維新時代,標榜「敬天愛人」的西鄉隆盛。到訪過上野公園的旅客,都能看到那尊他牽著狗的銅像,電影《末代武士》就是以他為原型,今年的 NHK 大河劇也是以其為主人翁。西鄉隆盛是充滿悲劇性的英雄人物,出身鹿兒島縣的西鄉隆盛,在倒幕戰爭中領導擊敗幕府,讓明治天皇掌控實權,也推動過日本近代化。然而,他最後因為同情失業的舊時代武士,而捲入與新政府對抗的西南戰爭,最後戰敗,切腹自殺。

raw-image


這樣一位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其實跟台灣也有相當的糾葛。1851 年,西鄉隆盛就曾奉命前往台灣探勘,在宜蘭一帶登陸,與當地平埔族少女相戀,產下一子。1874 年,日本首次的「征台之役」牡丹社事件,就是由西鄉隆盛的弟弟西鄉從道領軍進攻台灣。割讓台灣後,西鄉隆盛的兒子西鄉菊次郎也擔任過台北縣支廳長、宜蘭廳廳長。

西鄉隆盛一生可以說為近代日台關係的縮影:西鄉出身的薩摩藩是明治維新的重要推手,造就了近代日本的局面,也間接觸發了台灣被日本統治的歷史時代;而這些出身薩摩、博多等九州地方的日本人,又在台灣日據時代中扮演了重要腳色,深深影響了那個年代的台灣人。

下次有機會,也可以拜訪拜訪這個與台灣淵源極深的地方,說不定你能遇到曾經來過台灣的日本老人喔!

raw-image

訂閱方案

📣2022/01/07前訂閱此專題,享早鳥優惠價格!

更多方案詳情

  • 公益月費方案 $49(原價$69)
  • vocus Premium會員專屬:成為Premium會員首月只要1元,完整暢讀此專題內全部付費限定文章以及vocus Premium超過百位作者的付費限定優質內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o Tsik Bun的沙龍
801會員
48內容數
這是為了推廣職涯探索而發起的一個公益寫作計畫,將跟你分享未來時代下成就更好人生的方法。有效率的高效學習與產出、個人品牌建立 、求職與職場必備軟硬技能、演說寫作與社群經營的獨門內功心法 等等,我將用自身經驗與理論,告訴你怎樣可以把熱情發展成專業,透過專業獲得多元收入。
Ho Tsik Bu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24
今天看了一本很有趣的新書《永遠的臺灣島》,出版不到一個月,這本書的故事是在說1945年一個念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今師範大學)的日本學生竹內的故事。一看封面還以為是小說,結果竟然是一個老人的回憶錄。 最近很少看歷史書,特別紀錄一下心得。
Thumbnail
2022/01/24
今天看了一本很有趣的新書《永遠的臺灣島》,出版不到一個月,這本書的故事是在說1945年一個念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今師範大學)的日本學生竹內的故事。一看封面還以為是小說,結果竟然是一個老人的回憶錄。 最近很少看歷史書,特別紀錄一下心得。
Thumbnail
2021/12/09
談到遊行示威,在台灣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小事情。每年台灣都可以因為各種議題而上街遊行,可能是環保、反對政策等等。許多人認為這個遊行示威的權力是現代以後才有的民主化表現,但其實早在看似最封建威權的帝制時期,華人就有上街示威的傳統,甚至也多次獲得成功讓官府屈服。 明清的城市居民的抗議 許多台灣閩南
Thumbnail
2021/12/09
談到遊行示威,在台灣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小事情。每年台灣都可以因為各種議題而上街遊行,可能是環保、反對政策等等。許多人認為這個遊行示威的權力是現代以後才有的民主化表現,但其實早在看似最封建威權的帝制時期,華人就有上街示威的傳統,甚至也多次獲得成功讓官府屈服。 明清的城市居民的抗議 許多台灣閩南
Thumbnail
2021/12/09
1986 年,位於山口的荻市向福島的會津若松市提出締結姊妹市的邀約,這看似城市間稀鬆平常的邀請,卻引發福島縣民激憤的抗議。而就在縣民抗議下,會津若松市拒絕了荻市的邀約,雙方市長甚至有個不成文的「習俗」,就是互相不握手──怎麼回事?
Thumbnail
2021/12/09
1986 年,位於山口的荻市向福島的會津若松市提出締結姊妹市的邀約,這看似城市間稀鬆平常的邀請,卻引發福島縣民激憤的抗議。而就在縣民抗議下,會津若松市拒絕了荻市的邀約,雙方市長甚至有個不成文的「習俗」,就是互相不握手──怎麼回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到了日本,很多人都想要帶個日本酒回家。在大家都認識純米釀造的米酒、大吟釀這些酒類,卻忘了日本真正的國民酒其實是 : 燒酎 !! 九州作為大航海時代接觸異國文化最頻繁的地方,酒類的革新從薩摩開始,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Thumbnail
到了日本,很多人都想要帶個日本酒回家。在大家都認識純米釀造的米酒、大吟釀這些酒類,卻忘了日本真正的國民酒其實是 : 燒酎 !! 九州作為大航海時代接觸異國文化最頻繁的地方,酒類的革新從薩摩開始,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Thumbnail
本書作者栖來光,是因為婚姻來到台灣,也已經定居超過15年的日本女性。這樣特殊的生活經歷,讓她能以很精準的視角看到台灣與日本在不同層面上的優缺,以及能夠互相學習補足之處。而過去幾年她大多將文章發佈於日本的網路平台,其中數篇也得到百萬次的迴響,這些內容經過翻譯與整理後,這本書才於2022年春季於台灣出版
Thumbnail
本書作者栖來光,是因為婚姻來到台灣,也已經定居超過15年的日本女性。這樣特殊的生活經歷,讓她能以很精準的視角看到台灣與日本在不同層面上的優缺,以及能夠互相學習補足之處。而過去幾年她大多將文章發佈於日本的網路平台,其中數篇也得到百萬次的迴響,這些內容經過翻譯與整理後,這本書才於2022年春季於台灣出版
Thumbnail
日本每個地方都有鄉土料理,或者可說是一種「家鄉菜」,來到日本北陸地區的石川然也不例外。或許,石川縣的人覺得我很奇怪,為什麼會要求去吃一次鄉土料理,等於別人來港的時候,跟我說想吃雲吞麵一樣。日本地大,47個縣會有47種,近來我在做企劃書,想寫一本日本美食字典,重點在於鄉土料理,或許是我近來在鑽研食物,
Thumbnail
日本每個地方都有鄉土料理,或者可說是一種「家鄉菜」,來到日本北陸地區的石川然也不例外。或許,石川縣的人覺得我很奇怪,為什麼會要求去吃一次鄉土料理,等於別人來港的時候,跟我說想吃雲吞麵一樣。日本地大,47個縣會有47種,近來我在做企劃書,想寫一本日本美食字典,重點在於鄉土料理,或許是我近來在鑽研食物,
Thumbnail
西元1697年的台灣人,是什麼? 是甚麼樣子? 郁永河說,台灣人是一種生活安逸之後,就想要作亂的民族。常常會有人聚眾就自稱王侯,幾乎是年年有來。即使很容易就被討平,仍是前仆後繼。 其實台灣人,大多都是來自泉州漳州,這五十年來,也算是常見兵戈。
Thumbnail
西元1697年的台灣人,是什麼? 是甚麼樣子? 郁永河說,台灣人是一種生活安逸之後,就想要作亂的民族。常常會有人聚眾就自稱王侯,幾乎是年年有來。即使很容易就被討平,仍是前仆後繼。 其實台灣人,大多都是來自泉州漳州,這五十年來,也算是常見兵戈。
Thumbnail
日本密斯滋書房於 1971 年出版的《台灣》一書中,就曾提到了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特別喜歡用鹿兒島同鄉擔任總督府官員。樺山時代的總督府人事課長木下新三郎就曾經感歎:日治初期,來台灣的大多是在日本國內不得志的人,總督府下沒有幾個能幹的。鹿兒島人尤其佔據主要職位,只要是鹿兒島人,樺山都會予以錄用。
Thumbnail
日本密斯滋書房於 1971 年出版的《台灣》一書中,就曾提到了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特別喜歡用鹿兒島同鄉擔任總督府官員。樺山時代的總督府人事課長木下新三郎就曾經感歎:日治初期,來台灣的大多是在日本國內不得志的人,總督府下沒有幾個能幹的。鹿兒島人尤其佔據主要職位,只要是鹿兒島人,樺山都會予以錄用。
Thumbnail
在台灣出生卻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在日本出生卻在台灣生活的日本人、台灣人與日本人結合生下的孩子——在日治時期,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選擇題: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
Thumbnail
在台灣出生卻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在日本出生卻在台灣生活的日本人、台灣人與日本人結合生下的孩子——在日治時期,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選擇題: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
Thumbnail
名古屋台灣拉麵是什麼?當然是在名古屋賣的台灣拉麵。幾年前準備前往名古屋參展前,調查名古屋國民美食排行時,發現竟然台灣拉麵也高堂入座,可見這碗掛著台灣之名的拉麵在名古屋是相當有名氣的。......象徵名古屋美食文化以及台日友誼橋梁的「名古屋台灣拉麵」,為獨身在日本參展奮鬥的心充電療癒。
Thumbnail
名古屋台灣拉麵是什麼?當然是在名古屋賣的台灣拉麵。幾年前準備前往名古屋參展前,調查名古屋國民美食排行時,發現竟然台灣拉麵也高堂入座,可見這碗掛著台灣之名的拉麵在名古屋是相當有名氣的。......象徵名古屋美食文化以及台日友誼橋梁的「名古屋台灣拉麵」,為獨身在日本參展奮鬥的心充電療癒。
Thumbnail
米是亞洲諸國的主食,但是你吃的米跟你父母、阿公阿嬤是同一種嗎?很可能不是喔!
Thumbnail
米是亞洲諸國的主食,但是你吃的米跟你父母、阿公阿嬤是同一種嗎?很可能不是喔!
Thumbnail
1908年通信局長鹿子木小五郎進行東部視察時,在吳全城農場看到一戶移民農家在屋後設置三四尺見方的壇台,上面插著白旗,宛如墳墓,極為蕭條寂寞。他見怪狀問之,原來是祭祀「稻荷」神祇,是日本農家思鄉之情。 這個景象使產生鹿子木小五郎憐憫,他認為賀田組農場居住環境缺乏日本農村特色,是內地人不能定居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1908年通信局長鹿子木小五郎進行東部視察時,在吳全城農場看到一戶移民農家在屋後設置三四尺見方的壇台,上面插著白旗,宛如墳墓,極為蕭條寂寞。他見怪狀問之,原來是祭祀「稻荷」神祇,是日本農家思鄉之情。 這個景象使產生鹿子木小五郎憐憫,他認為賀田組農場居住環境缺乏日本農村特色,是內地人不能定居的原因之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