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9|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大量產出的寫作秘密

1. 原子的魅力

相信你一定聽過《原子習慣》這本書,這本全球銷售量破 200 萬的好書提到了一個有趣的概念:「原子化」。任何巨大的成就都源自於不斷積累的決定,這些我們每天都有意無意做出的決定,會一點一滴透過時間累積,並在某一個 moment 產生驚人的成果。
我在讀這本書書時,發現作者 James Clear 用「原子」來比喻習慣的養成真的太有趣了。「原子」本來是化學領域的用詞,但被拿來用在個人成長的領域後,又多了一層不同的韻味。
除了個人成長,我發現很多領域都借鏡了「原子」的概念,也就是將事物拆小處理,最後就能堆積出巨大的成果。例如在做筆記這個領域中,也有所謂的「原子化筆記 (Atomic notes)」,意思是一則筆記只記錄一個想法 (one note should contain one idea and one idea only)

2. 很多事情都可以原子化紀錄

你可能會問:「咦!一則筆記如果只記一個想法很反直覺耶!這樣有什麼好處?」
想想看,我們平常不管是看書、聽 Podcast、上線上課程、學校聽課,學習的知識點是不是都可以延伸出上千種應用?雖然應用很多,但是核心知識點都是一樣的、可以重複使用的。
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例如你正在學習做菜,其中的「刀功」就是一個可重複使用的知識點。例如直切、橫切、切筋、滾邊切…等技術,你不只可用來切肉,還可以用在切菜、切水果、切蛋糕。當你學會了某種刀工技術,就能一下子應用在不同的食物上。
套用到知識性的學習也是一樣的。例如以前上學時學到的「心智圖」,你不止可以用來整理筆記,是不是也可以用在工作中發想想法、自我介紹、會議討論?
不論是刀功還是心智圖,這種可以重複使用、與時俱進的知識都適合獨立出來紀錄。例如你多學會一種切東西的技巧,就把它記在「刀功」這則筆記 ; 你多知道心智圖的一種應用場景,就寫在「心智圖」筆記中。
平常我們習慣以「場景」來寫一則筆記,例如參加某某烹飪教室,老師在課堂中一下子就提了怎麼切菜、怎麼炒菜、怎麼煎蛋,我們一股腦地把它記錄下來,結果這則筆記反而不知道重點是什麼。「原子化筆記」就是把這些事情分開紀錄,切菜、炒菜、煎蛋就分 3 則筆記來寫。
圖片來源:Unsplash

3. 原子化筆記是要提高文章產出

原子和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筆記和筆記也可以結合成文章。怎麼結合呢?我們可透過「連結」內容將有關連的筆記串連起來。
原子化筆記 & 文章
沒錯,這就是學習寫「原子化筆記」的最大優點 – 結合多篇筆記快速產出文章。
每則原子化筆記都記載了一個想法,當我們需要使用該項想法時就直接拿過來用就好了(連結筆記),而想法的內容則封裝在該則筆記中,只要依據上下文調整用字就可以產出一篇文章了。
最好的例子就是 Andy Matuschak 的 Evergreen notes 部落格,當你瀏覽他的網站時,會發現每一則筆記的標題都封裝了一個想法,如果你對該想法有興趣,點擊連結到該則筆記就可以讀到更詳細的內容。
圖片來源:Andy Matuschak 部落格

4. 原子化筆記也難幫助我們糾錯

寫「原子化筆記」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當我們對該想法的認知不正確的時候,可以直接更新該則想法筆記的內容。我們可以很具體地知道自己錯在哪個環節 (就是這個概念),並且修正這個概念的認知就好。
例如學習「簡報」這件事情,如果我們把簡報拆解成「概念發想」、「課程順序安排」、「美術設計」、「講稿排練」、「電腦操作」…等多個原子化筆記,當簡報結果不盡理想時,我們就能逐個檢討是哪個環節出問題,是概念發想的方向不對嗎?還是電腦操作不熟練呢?

5. 原子化筆記的格式

講了這麼多,那麼原子化筆記到底要怎麼寫呢?參考我在《看不懂自己寫的筆記?3 個元素讓你寫出能重複使用的高價值筆記》的內容,至少要包含 3 個元素:想法、舉例、總結。以下是文章節錄:
「想法」很單純,就是我們當下想到什麼論點就寫什麼,這個跟你現在寫的筆記不會差太多,重要的是在後兩項:「舉例」跟「總結」。多數時候我們會忘記不是因為記憶力不行,而是沒註明「為什麼我們要寫下來」這件事情,所以當然記不起來。 先說舉例,每當我們寫下一個論點後,就要給它舉一個例子(例子、數據或圖表都可以),目的是提供想法一個脈絡 (context) 好在回頭看時複習。例如我覺得寫筆記是一個好習慣,原因是我今天在做工作時,意外地發現前一份的工作寫了相關的內容,我直接複製貼上、改幾個字就搞定了手頭上的工作。(當下真的很爽因為省了超多時間) 那麼總結呢?其實就是把「想法」和「舉例」用簡單一句話再說一次。例如我把上方的經驗總結一下,就變成「寫筆記真的好,可以讓我們重複利用曾經做過的工作成果」。
其實這段節錄就是原子化筆記應用最好的示範,我們自己寫過的內容都可以不斷地引用,和其他筆記連結與調整上下文,就可以寫成一篇文章。

5. 知識圖卡也是一種原子化筆記

「知識圖卡」也是原子化筆記的應用,一張卡片通常只記錄一個知識點,透過排列組合不同的圖卡,我們就能產出新的創作。
知識圖卡,圖片來源:圖言卡語粉絲團
高效學習法》的作者 – 趙莎(小小 sha) 就說過:「知識圖卡就是將卡片作為知識的載體,當我們將學習過的知識濃縮在一張卡片大小的空間時,無形之中就是在淬鍊知識,也可以成為後續複習與重複利用知識的工具之一。」
但以重複使用的效率上,我建議大家還是以「筆記」的形式為主,而不要用「知識圖卡」的方式。
為什麼呢?我認為「知識圖卡」的功能主要還是以傳播知識為主,對於複習與知識的重複利用性其實反而效率上沒那麼高。
「知識圖卡」的成果畢竟還是一張圖,圖上的元素只存在於這張圖上,若其他圖也需要這項元素時,就必須重新思考這項元素在新圖上的配置,這個時間是絕對無法省的。
若是用「知識圖卡」的方式來寫文章或整理知識,我相信過程會消耗不少時間重新製圖,反而喪失了思考的時間。
我並不是要說文字比圖卡來的優秀,這兩者並非互斥關係,而是知識工作者兩個不同的工具。「文字」適合用於組裝與建立新思考,「知識圖卡」適合傳遞艱澀的知識、讓受眾易於吸收,知識工作者應該在兩個領域上都要不斷精進才行。

6. 總結

如同文章開頭提到的:任何巨大的成就都源自於不斷積累的決定。寫筆記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我們每一天都寫下 100 -200 字的原子化筆記時,就像是製作一塊塊的文字樂高。寫文章只是依據主題需要,把合適的樂高拿出來組裝罷了。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產出那麼高?因為持續累積筆記,所以文章產量驚人。

喜歡我的文章嗎?以下是更多關於我的資訊。
▶ 關於文章 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 2/ 常滑 Facebook 嗎?可以幫我的 Facebook 粉絲團 按個讚,就可以看到文章啦~ 3/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追蹤」我~ 4/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點愛心讓我知道 ❤️
▶ 關於我 我是朱騏,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時間管理方法。 1/ 我可以提供產品管理、時間管理、生產力工具的「個人問題諮詢」與「講座邀約」。 2/ 若是個人諮詢,可以請我喝杯咖啡、吃頓晚餐,可透過 Email/ Facebook 跟我約時間,請參考「聯繫方式」。 3/ 若是講座邀約,請直接使用 Email 聯繫。
▶︎ 聯繫方式 -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 Facebook:請先加我 個人好友 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 建立人脈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朱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