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寫點東西嗎?先學會聊天吧
最近和身邊的朋友聊天,發現許多人都會有「想寫點什麼、經營自品牌」的想法,但光是一開始要思考「我該寫些什麼呀?」就會嚇退一堆人。這篇短文想和大家分享寫作其實沒有這麼困難,我們可以從「聊天」開始。
什麼!聊天?這跟寫作有什麼關係?
你想想看唷,其實我們寫作就是藉著一股衝動,一股對著某個議題想品頭論足、發表己見的衝動來寫的,這就是寫作最大的內在推力。
那我們什麼時候情緒會有很大的起伏呢?
很簡單,日常聊天嘛!我們在公司會跟同事聊公事、聊八卦、聊最近看到的趣聞;下班後會和朋友聊近況、聊心事;回家後會和另一半聊生活、聊這個禮拜要去哪裡玩、有小孩的話還可以聊學校生活。
2. 寫下那些讓你心動的時刻
有些聊天很無聊、講過就忘了也懶得去記,但總有那麼一些話題,是我們在聊天當下心中非常雀躍、想要大聊特聊對內容,日文有一個特別好的詞:わくわく(wa ku wa ku ),專門指這種當下期待、興奮的內心狀態。
我們要寫的,就是這些 わくわく的時刻,讓我們發現這些話題實在太有意思了,不論是自己腦袋突然講出的東西,或是對方聽到後給予的回饋,這些內容就是最好的題材,聊完天後就趕快把它打在手機上或電腦上吧。
有了第一版的「口稿」後,接下來的工作就變得單純了,我們從寫作者的角度切換成校稿人的角度,把口語的地方修的稍微書面用字一些、兩個段落間加上適當的連接詞,一篇文章就完成了。
3. 愛情永遠是最好的寫作話題
來看個例子。昨天晚上我和一位同學吃飯時得知他最近分手了,他聊了非常多自己的心路歷程,從自己是付出如此的多卻換來女方不斷的索求,時不時還必須被精神勒索說要提分手,心真的非常累呀…
和他聊天時我分享了「人際關係中的 Give & Take 要盡量平衡」這個想法。
聊聊愛情中的 2 種人
人際關係的相處模式就像是一道光譜,左右兩端分別是 Take (拿取) 與 Give (給予)。
每個人的個性天生不同,有些人天生就是 Giver 習慣不斷地給予,給予愛、物質、時間…等所有它能夠支配的資源 ; 而有些人則是天生的 Taker 習慣不斷地拿取,拿取金錢、禮物、注意力…等所有能夠要求的東西。
我們天生就會有一種傾向,不是 Taker 就是 Giver 。多數感情中的問題,都是無法有效的在這條光譜上取得平衡,甚至覺得自己的傾向哪一邊則對方也必須是這樣的性格。Giver 覺得我付出這麼多、對你這麼好,那麼「你應該也得多付出愛給我吧?」 ; 反之 Taker 也覺得我從你身上拿、那你也可以要求我呀!
兩個不同傾向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於是衝突發生了。
每個人在愛情中的課題都不相同
那麼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關係中的 2 個人盡可能都要往 Give & Take 光譜上的中間靠近。對於 Taker,他/她的學習課題是開始主動付出、主動想到:「我現在享受的東西,是不是可以買一份給另一半一起同樂?」; 對於 Giver,學習課題則是主動拿取,要有意識地請對方 “幫忙”,幫忙買個飲料、幫忙做個家事、幫忙一起分擔自己的煩惱。
這絕對不簡單,但正如多數人講到爛掉的道理:「愛情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既然是課程,怎麼能預期自己天生就會、甚至可以不試著練習就能做得很好,這不是很奇怪嗎?既然一段關係談到爛掉,勢必某個互動環節發生了差錯,我們無法控制對方怎麼做,但能夠改變自己的行為,在下一場親密關係中變得更好。
4. 總結:寫下情感流動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昨晚跟他聊天的大綱,講到感情這件事情每個人都可以說上一些想法,將這些強烈流動的情感用文字記下來。
如果你想要試試看,不如就從明天中餐的聊天時間開始試吧!這一次你可以有意識地留意自己說出來的觀點、別人怎麼回應、讓你情緒起伏最劇烈的是什麼話題,回到座位上後趕快記下來並順一下內容,一篇文章就完成了!
喜歡我的文章嗎?以下是更多關於我的資訊。
▶ 關於文章 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
2/ 常滑 Facebook 嗎?可以幫我的
Facebook 粉絲團 按個讚,就可以看到文章啦~
3/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追蹤」我~
4/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點愛心讓我知道 ❤️
▶ 關於我
我是朱騏,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時間管理方法。
1/ 我可以提供產品管理、時間管理、生產力工具的「個人問題諮詢」與「講座邀約」。
2/ 若是個人諮詢,可以請我喝杯咖啡、吃頓晚餐,可透過 Email/ Facebook 跟我約時間,請參考「聯繫方式」。
3/ 若是講座邀約,請直接使用 Email 聯繫。
▶︎ 建立人脈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