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句話乍看好像要認命,有宿命論的意味。但這不是孔子的意思;相反的,孔子面對人生,是相對比較達觀,比較能放得下。
人有怨言、有怨氣,那是在所難免的,有時只為了一點點個人小事,就會不滿,就會動氣,這就叫做不知命。
前文提到「天命」一詞,天命在商周時期,是指天的命令。這麼一來,人就完完全全受天所支配,而落實到生活人事上,自然就被權貴所擺布了。
自孔子起,先肯定了人有自由的心靈,有道德的自覺。這種自由的心靈、道德的自覺,平時處於幾稀的狀態,若隱若現,若明若暗。但,一旦遇上大眾不公、遇上天理不容的事件,又或遇見天災人禍、悲天憫人的人間慘劇,這自由的心靈、道德的自覺,就會被激發成「若火之始燃,泉之始達」,以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境地;即使捨生取義,殺身成仁,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就是人以有限的現實人生,而創造出無限的道德價值。
於是,天命可分拆為天與命兩個概念。天,是指無限的道德價值;而命,是指有限的現實人生。故此,前文曾提及的「命限」,就是指現實人生種種的限制、種種的無奈,例如:生老病死、誤解誹謗、文過飾非…等等。當人遇到這些人生的無奈、這些人生的命限,會有什麼反應?怨天尤人?遺憾不甘?推諉卸責?口誅筆伐?自欺欺人?以假當真?隱瞞真相?竄改史實?若是如此,這就叫做「不知命」啊!
《論語》首章有句話:「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慍,指心懷怨氣;能不慍,就是知命,因為此時此刻,已經能平平放下,撫平遺憾了。
在《論語》的最後一章,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2021-12-21共勉
下次講題:有教無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帝」一詞,孔子之前已經出現了,在商周時期,人們普遍篤信上帝,而把人生的抉擇、政事的取決,透過求神問卜,完完全全交託予鬼神。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學而9】
    上講提及「敬天祭祖」;然則,為何要敬天祭祖?
    前講敬鬼神而遠之;然則,孔子他有沒有參與祭祀? 當然有啦!
    前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其重心就一句話: 珍惜眼前人啊!
    另一個學生樊遲問孔夫子:「如何能做到智者?」
    「上帝」一詞,孔子之前已經出現了,在商周時期,人們普遍篤信上帝,而把人生的抉擇、政事的取決,透過求神問卜,完完全全交託予鬼神。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學而9】
    上講提及「敬天祭祖」;然則,為何要敬天祭祖?
    前講敬鬼神而遠之;然則,孔子他有沒有參與祭祀? 當然有啦!
    前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其重心就一句話: 珍惜眼前人啊!
    另一個學生樊遲問孔夫子:「如何能做到智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三、命由天定,福自己求 筆者自研習命理迄今十餘年,雖然始終沒有出師,但是,愈來愈認為中國的「命理哲學」是一門極科學的人文社會學,不過,非常不認同一般人隨興找人算命——遇到一位睿智的命相師,幫助你自我認知、自我開發,那當然是人生的美事;但是,倘若遇到一位一招半式走江湖的術士而妄受恫嚇,乃至於遇到心懷
    一、反求諸己 初習命理之時,一位精於命理的老師——學術交流基金會之前執行長王明雄教授曾告訴筆者:「一個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好命人;一個不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歹命人!」——這一番話著實令筆者驚訝:「命」難道不是固定的嗎?難道算命師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嗎?直到有一段日
    四、吉凶悔吝生乎「運」 在宏觀寰宇的思考背景之下論命,實在沒有所謂好命、歹命之別,只有適時、適才、適所的認知,即個人才質性情與所處時空是否相融——先天的「命」乃是自然現象的一環,豈有絕對的好、壞?而吉凶休咎多繫於所處的時空,所以,「命」的本身實難妄作好壞優劣的價值判斷。 在體察個人命運與「天、地
    Thumbnail
    一直在《順境》中,人是無法看到自己的缺點與無知的,如果又沒有機會經過社會的無情蹂躪與打臉時,按句通俗的講:就叫做好命。因為……
    一、反求諸己 初習命理之時,一位精於命理的老師——學術交流基金會之前執行長王明雄教授曾告訴筆者:「一個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好命人;一個不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歹命人!」——這一番話著實令筆者驚訝:「命」難道不是固定的嗎?難道算命師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嗎?直到有一段日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三、命由天定,福自己求 筆者自研習命理迄今十餘年,雖然始終沒有出師,但是,愈來愈認為中國的「命理哲學」是一門極科學的人文社會學,不過,非常不認同一般人隨興找人算命——遇到一位睿智的命相師,幫助你自我認知、自我開發,那當然是人生的美事;但是,倘若遇到一位一招半式走江湖的術士而妄受恫嚇,乃至於遇到心懷
    一、反求諸己 初習命理之時,一位精於命理的老師——學術交流基金會之前執行長王明雄教授曾告訴筆者:「一個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好命人;一個不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歹命人!」——這一番話著實令筆者驚訝:「命」難道不是固定的嗎?難道算命師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嗎?直到有一段日
    四、吉凶悔吝生乎「運」 在宏觀寰宇的思考背景之下論命,實在沒有所謂好命、歹命之別,只有適時、適才、適所的認知,即個人才質性情與所處時空是否相融——先天的「命」乃是自然現象的一環,豈有絕對的好、壞?而吉凶休咎多繫於所處的時空,所以,「命」的本身實難妄作好壞優劣的價值判斷。 在體察個人命運與「天、地
    Thumbnail
    一直在《順境》中,人是無法看到自己的缺點與無知的,如果又沒有機會經過社會的無情蹂躪與打臉時,按句通俗的講:就叫做好命。因為……
    一、反求諸己 初習命理之時,一位精於命理的老師——學術交流基金會之前執行長王明雄教授曾告訴筆者:「一個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好命人;一個不會算命的人,每一個被他算過命的人都會變成歹命人!」——這一番話著實令筆者驚訝:「命」難道不是固定的嗎?難道算命師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嗎?直到有一段日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