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2|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回顧與前瞻

    (不經不覺,講孔子,已經講了六十幾講。究竟六十幾呀?你懂的。)
    過去從析述君子與小人,而帶出孔子的人生價值觀,再導出君子要以義為最終的道德原則,而權通達變,以應對千變萬化的世道人事。
    接著透過「文過飾非與自我體認」,而點出人犯過,若能坦然真切面對這個過,反而能凸顯人格的自我挺立。然後再論述孔子的寂寞與堅持,點出修德才是解決寂寞無奈、親情阻隔的良方。
    然後透過「祈福求安與體悟真常」而導出積德雖未必有餘慶,但積惡就必有餘殃。在孔子的生命學問,德與報旨在當下心安而已,而不在來世他想。
    接著析述生死與鬼神的問題,而點出珍惜今生當下,才是人生正道。再透過對鬼神的態度,要敬而遠之,莫把自家的生命寄託予幽冥。
    人只是蒼海一粟,浮雲過客。藉著敬天祭祖,提醒人要感恩敬畏,舉頭三尺有神靈,人在做,天在看。
    祭祖,不但是思念父母、追懷祖先的孝道表現;同時,亦是靜思己過的時候。這是「慎終追遠」的基本要義。
    孔子提倡平民教育普及化,不但提升民智,更重要的是,提顯人人都是人格平等,人人都有德性自由,而不致於世代為奴,愚昧一生。
    孔子既認為人人都是人格平等,人人都有德性自由,就必須脫離商周時代的宗教迷信,而看重今生的人與事,珍惜當下的情與義。
    以上是孔子的生命學問之要義。但要瞭解他老人家的生命學問,就必須先瞭解他在人生的心路歷程。故此,接下來,會根據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配合《論語》,而以傳記式,縱橫地講述孔子周遊列國那十四年的飄泊生涯。謹請關注!
    2021-12-23謹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