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總編的復仇》:吉田大八的錯視畫與錯誤的選題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錯視畫,是指透過幾何排列、視覺成像等真實圖像創作,使人產生「視覺錯覺」的繪畫形式,法文又將其稱作矇騙雙眼(trompe l'oeil)。所謂的眼見為憑,都只是假象。然而觀眾享受的不只是被騙過後的恍然大悟,而是《總編的復仇》中那隱藏在各式錯覺中,關於出版界的真相與批判。
吉田大八的電影風格,概括而言就是「在看似荒謬的群像劇中,以各式反轉揭露人性乃至於親情、校園、社會真相的非商業娛樂之作」。出道作《窩囊廢們,讓我看看悲傷的愛吧》即展現吉田大八如何將「八點檔」拍成令人捧腹大笑的人性諷刺;以懸念貫穿的《聽說桐島退社了》成功捕捉校園階級文化;《紙之月》遊走於婚外情、金錢、犯罪之間,血淋淋地揭開女性最真實的慾望。
而從《紙之月》之後,吉田大八的創作主題開始聚焦於「社會議題」,透過電影作為「回應社會」的武器,《美麗之星》與《羊之木》皆是在假設的「世界觀」中,帶出大自然之於人性善惡的辯證。
從出道至今,每部作品皆是改編自小說與漫畫的吉田大八,曾在訪談中表示「日本電影圈的現況是,改編自小說或漫畫作品,才比較容易拿到資源、被優先處理。所以日本電影的現狀,也反映在我的作品上。」有趣的是,這次吉田大八改編自鹽田武士描寫出版界腥風血雨的《總編的復仇》,無形之中也反映出導演對於「創新」與「傳統」,甚至是「形式」的想法。
相較於過去的作品,《總編的復仇》可以說是吉田大八「娛樂性」最高的電影。知名出版社社長死去,引發公司派系的權力鬥爭與利害關係,而大泉洋飾演的速水總編上任後,開始憑藉他靈活的商業手段與三寸不爛之舌,拯救即將面臨停刊命運的《TRINITY》雜誌,然而以他為中心的謊言、背叛、指控,也為出版界投下一顆顆震撼彈。
雖然台灣片名取為《總編的復仇》,但不論是「總編」還是「復仇」都只是電影裡的「娛樂效果」,相較同樣以出版業為題的《重版出來》,選擇從新人編輯的角度描繪出版人的「熱血」,吉田大八鏡頭下的《總編的復仇》反而是「一針見血」地道出出版界的黑暗面。
單看劇情,不免讓人聯想到日劇《半澤直樹》等,劇情圍繞在爾虞我詐以及小蝦米如何扳倒大鯨魚的故事,片名《總編的復仇》也意圖將觀眾導向於此,但其實原片名《錯視畫的利牙》才是這個故事的靈魂。鹽田武士在寫小說時,就決定以「大泉洋」本人為原型,而電影在開拍前,吉田大八也被告知,主角只能由大泉洋飾演,兩人都在創作的過程中將自己丟進一個「被侷限」的框架。前者是透過大量地田野調查與人物採訪,將「真實」揉入屬於創作的想像;後者則是順應時代背景,將創作當作創造「事實」的想像。
不過,吉田大八一如過往,總是會將原著小說打掉重練,重新拼裝成屬於電影的樣貌。不同於小說全篇以速水總編的角度出發,電影將小說中速水的不倫對象高野(松岡茉優 飾演)升級成女主角,原本的感情元素也轉化成老狐狸總編與新人編輯的雙主線。
這樣的改編可說十分巧妙,表面上是速水總編對抗出版社高層,但實際上卻是「新」與「舊」、前浪與後浪之間的對抗。新,代表著亞馬遜電商、電子書的新時代潮流;舊,象徵人與人、人與書之間最原始的關係。而電影最後,吉田大八也拍出小說沒有的結局,這就是導演將創作當作創造「事實」的想像,同時也是對現實的預言。
套用速水編輯的口頭禪:「正因為不可能,所以才有趣。」該如何將原本就極富娛樂性質的題材拍成令人拍案叫絕的商業大片?《總編的復仇》的確是吉田大八從影以來最大的挑戰。然而,同樣是吉田大八過往擅長的多條支線並行、出場人物眾多的群像劇,全片主打的「反轉」卻顯得雷聲大雨點小,即使故事發展有如雲霄飛車,電影節奏卻有種不上不下、沒有明顯高潮迭起的感覺。作為中島哲也御用剪接師的小池義幸,似乎也跟不上吉田大八導演的節奏。
《總編的復仇》證明了吉田大八拍不出真正的商業娛樂片,即使是一部高概念電影,最終導演想呈現的「概念」卻凌駕於電影成果。對比同樣以「社會議題」為導向的《羊之木》、《美麗之星》,《總編的復仇》敗就敗在世人會用娛樂片的視角來衡量整部電影的好壞。原本吉田大八擅長的群像劇,也只剩速水與高野的人物塑造較為完整,其餘打醬油的配角,絲毫不入味。
比起導演所要表達的「出版社的未來」,《總編的復仇》裡高野編輯對待作品與作家間的關係,反而生動許多。從漫畫改編成電影的《響~成為小說家的方法》,就曾拍出編輯與作家之間,必須互相扶持卻又不可過度干涉的關係,兩部電影也同樣是由編輯偶然發現一個新人的小說手稿作為開場,《響~成為小說家的方法》的手稿是差點被丟到垃圾桶,《總編的復仇》中稿件也差點被咖啡弄濕,但都帶出出版人對於文學的熱愛,以及發現文壇新星的喜悅。
對於喜愛吉田大八的粉絲來說,《總編的復仇》絕對不是上乘之作,可能有所享受,但不至於高潮。不過,對於喜愛文學、熱愛紙本的書迷來說,電影中那句「在這些風景裡,沒有書店的話,會很寂寞的。」依舊是如此觸動人心。
全文劇照來源:高雄電影節官網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歷史的既視感竟如此強烈!《梅艷芳》中缺席的民主歌聲獻中華、幽微的九七大限焦慮、或者是 2003 年的抗 SARS 戰役,這些都是港人一路走來的歷史歲月,而成為了巨大的電影符碼(存在/不存在皆是)影射著遭遇政治巨變、新冠疫情衝擊的現時香港。梅艷芳一句:「我會待在香港」撫慰了多少現今港人的心靈?
在《淺草小子》裡,柳樂優彌高明地演出北野武著名的「貶眼」及「扭肩」特徵細節,再加上大泉洋本身那種能搞笑也能演正戲的藝能人氛圍,透過兩人一來一往的師徒情,告訴觀眾何謂「喜劇的品格」:不是讓觀眾覺得自己可笑所以發笑,而是要拿出真本事來,「逗人笑」。
但所謂優點與缺點本是一體兩面,當《月老》在開頭得益於形式優勢的同時,其挑戰的點,就是作者是否有能力在故事的中後段補足角色動機與背景,同時還要發展劇情副線,最後將劇情完整收尾。而很可惜,《月老》並沒有完成這個任務。
到了《麥特與麥斯》,我們看見一位敏感纖細的年輕創作者,慢慢走向內斂成熟,懂得放之後學著收,輕巧涵蓋一個人成長過程可能經歷到的愛情、親情、友情。麥斯無疑就是多藍,他的憂傷與脆弱緊緊牽動觀者的神經,畫面則為視線的盡頭,極力壓抑的愛從眼神一躍而出,同樣毫無保留,依舊真誠赤裸。
青春耀眼卻也刺眼,在青春時期充滿追尋的渴望,無法安於平凡,無法接受平庸,而青春特有的執著與桀驁不馴,卻使用力追尋與衝撞現實生活的自己遍體鱗傷,那些出於戀慕生命而執著衝撞的本質,甚至會產生弒人般的力量與傷害。但終究,人是在生活之中的,許多框架就是生活本身。
「因為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在前方還有等著你的人/你會哭會笑會愛會傷神/你會不會敲我的門」——筆者在看《鈦》的時候一直想到葉倩文這首〈愛的可能〉。什麼是「愛的可能」呢?對《鈦》的文森,和扮作「阿德里安」的艾利西亞來說,都是找到那個願意「敲你的門」的人。門,是心門。
歷史的既視感竟如此強烈!《梅艷芳》中缺席的民主歌聲獻中華、幽微的九七大限焦慮、或者是 2003 年的抗 SARS 戰役,這些都是港人一路走來的歷史歲月,而成為了巨大的電影符碼(存在/不存在皆是)影射著遭遇政治巨變、新冠疫情衝擊的現時香港。梅艷芳一句:「我會待在香港」撫慰了多少現今港人的心靈?
在《淺草小子》裡,柳樂優彌高明地演出北野武著名的「貶眼」及「扭肩」特徵細節,再加上大泉洋本身那種能搞笑也能演正戲的藝能人氛圍,透過兩人一來一往的師徒情,告訴觀眾何謂「喜劇的品格」:不是讓觀眾覺得自己可笑所以發笑,而是要拿出真本事來,「逗人笑」。
但所謂優點與缺點本是一體兩面,當《月老》在開頭得益於形式優勢的同時,其挑戰的點,就是作者是否有能力在故事的中後段補足角色動機與背景,同時還要發展劇情副線,最後將劇情完整收尾。而很可惜,《月老》並沒有完成這個任務。
到了《麥特與麥斯》,我們看見一位敏感纖細的年輕創作者,慢慢走向內斂成熟,懂得放之後學著收,輕巧涵蓋一個人成長過程可能經歷到的愛情、親情、友情。麥斯無疑就是多藍,他的憂傷與脆弱緊緊牽動觀者的神經,畫面則為視線的盡頭,極力壓抑的愛從眼神一躍而出,同樣毫無保留,依舊真誠赤裸。
青春耀眼卻也刺眼,在青春時期充滿追尋的渴望,無法安於平凡,無法接受平庸,而青春特有的執著與桀驁不馴,卻使用力追尋與衝撞現實生活的自己遍體鱗傷,那些出於戀慕生命而執著衝撞的本質,甚至會產生弒人般的力量與傷害。但終究,人是在生活之中的,許多框架就是生活本身。
「因為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在前方還有等著你的人/你會哭會笑會愛會傷神/你會不會敲我的門」——筆者在看《鈦》的時候一直想到葉倩文這首〈愛的可能〉。什麼是「愛的可能」呢?對《鈦》的文森,和扮作「阿德里安」的艾利西亞來說,都是找到那個願意「敲你的門」的人。門,是心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先說結論這部電影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時長太短了,不到一個小時的電影說真的看完確實有一種不夠爽快的感覺,然而這部電影最厲害的地方也是他能夠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告訴所有的觀眾什麼是創作者,對我而言,《驀然回首》這部電影根本是藤本樹老師送給自己的一封情書。 故事描述著兩位對漫畫有著截然不同能力的女孩,
Thumbnail
之前我和維尼一邊吃飯,一邊一起看了一部分享漫畫分鏡的影片,其中就提到了一堆蒙太奇的分鏡手法,就連我們常去的圖書館也有相關海報。這告訴我們取一個好聽、好念的名字有多重要,像是蒙太奇、普悠瑪、太宰治、余秋雨、翡冷翠,皆令人印象深刻! 岔題遠了,我在消化品味那部影片後,對於作者舉的「查理布朗」漫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最近總會受到華麗且音樂和場景極不對稱的日本電影所吸引,從下妻物語到令人討厭的松子小姐的一生,而至最近的惡女花魁。
Thumbnail
若是以北野武的創作年表來檢視,性愛狂想曲可以被視為是火花、奏鳴曲等被國際認可的「成熟」作品之前的創作嘗試和醞釀。但若是撇開如此來看,這部電影只是在名為「電影」的框架當中故意溢出,以致於不能被視為「成熟」的作品。這部電影當中所謂北野武的「風格」:他總是後設的意識到電影的虛構性並以此玩弄真實和虛構的界線
Thumbnail
 《心靈遊戲》融合實拍影像、3DCG、2D的創新作品,引起話題,也獲得第8回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大獎。主角阿西在他青梅竹馬兼初戀情人小妙開的烤雞串店被討債的黑道殺死。雖然他設法讓自己復活,後來又被巨大鯨魚吞下肚……湯淺政明第一部執導的長篇動畫。
Thumbnail
《怪物樵夫》是根據倉井眉介同名小說改編,由三池崇史執導,行動戲不多,以文戲(口水戲)為主,但整體故事仍算緊湊流暢,血腥度亦沒有辜負期待。然而,最後的劇情結尾和原著有很大出入,可能是為了迎合主演龜梨和也的女性粉絲的喜好。
Thumbnail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曾經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耽美派(唯美派)大師級作家,我看過他寫的隨筆"陰翳禮讚",學校建築設計老師推薦,似乎許多設計師或建築師都會提到的一本書,對於日本文化中的壓抑面相有著深刻的論述。 谷崎潤一郎寫的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非常多,我也看過幾部,細雪(小說1948年,電影1983年版)、鍵
Thumbnail
我一直很喜歡白石一文的作品,有見此作品拍成日劇,我就耐不住好奇要翻開原著。 結果這書的引言還真令我始料不及。事緣作者傾盡七年心力的前作《於記憶之濱》在市場上一敗塗地,不忿大眾只喜歡劇情有趣刺激的通俗小說。所以刻意寫出一本「單純有趣」的小說,直白點説就是刻意迎合市場,以重拾寫作的自信。
Thumbnail
先說結論這部電影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時長太短了,不到一個小時的電影說真的看完確實有一種不夠爽快的感覺,然而這部電影最厲害的地方也是他能夠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告訴所有的觀眾什麼是創作者,對我而言,《驀然回首》這部電影根本是藤本樹老師送給自己的一封情書。 故事描述著兩位對漫畫有著截然不同能力的女孩,
Thumbnail
之前我和維尼一邊吃飯,一邊一起看了一部分享漫畫分鏡的影片,其中就提到了一堆蒙太奇的分鏡手法,就連我們常去的圖書館也有相關海報。這告訴我們取一個好聽、好念的名字有多重要,像是蒙太奇、普悠瑪、太宰治、余秋雨、翡冷翠,皆令人印象深刻! 岔題遠了,我在消化品味那部影片後,對於作者舉的「查理布朗」漫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最近總會受到華麗且音樂和場景極不對稱的日本電影所吸引,從下妻物語到令人討厭的松子小姐的一生,而至最近的惡女花魁。
Thumbnail
若是以北野武的創作年表來檢視,性愛狂想曲可以被視為是火花、奏鳴曲等被國際認可的「成熟」作品之前的創作嘗試和醞釀。但若是撇開如此來看,這部電影只是在名為「電影」的框架當中故意溢出,以致於不能被視為「成熟」的作品。這部電影當中所謂北野武的「風格」:他總是後設的意識到電影的虛構性並以此玩弄真實和虛構的界線
Thumbnail
 《心靈遊戲》融合實拍影像、3DCG、2D的創新作品,引起話題,也獲得第8回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大獎。主角阿西在他青梅竹馬兼初戀情人小妙開的烤雞串店被討債的黑道殺死。雖然他設法讓自己復活,後來又被巨大鯨魚吞下肚……湯淺政明第一部執導的長篇動畫。
Thumbnail
《怪物樵夫》是根據倉井眉介同名小說改編,由三池崇史執導,行動戲不多,以文戲(口水戲)為主,但整體故事仍算緊湊流暢,血腥度亦沒有辜負期待。然而,最後的劇情結尾和原著有很大出入,可能是為了迎合主演龜梨和也的女性粉絲的喜好。
Thumbnail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曾經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耽美派(唯美派)大師級作家,我看過他寫的隨筆"陰翳禮讚",學校建築設計老師推薦,似乎許多設計師或建築師都會提到的一本書,對於日本文化中的壓抑面相有著深刻的論述。 谷崎潤一郎寫的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非常多,我也看過幾部,細雪(小說1948年,電影1983年版)、鍵
Thumbnail
我一直很喜歡白石一文的作品,有見此作品拍成日劇,我就耐不住好奇要翻開原著。 結果這書的引言還真令我始料不及。事緣作者傾盡七年心力的前作《於記憶之濱》在市場上一敗塗地,不忿大眾只喜歡劇情有趣刺激的通俗小說。所以刻意寫出一本「單純有趣」的小說,直白點説就是刻意迎合市場,以重拾寫作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