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好口才,站上講台﹝引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練好口才,大膽說出自己的聲音!
為什麼來上口才課?
在每一期「口才課」的第一堂課,我都會好奇地詢問學員:「為什麼會來上這一門課?」
畢竟「口才課」不像瑜珈、有氧舞蹈、烘焙、繪畫,或理財投資等這一類的熱門課程,甚至連「古箏」這一門在我眼中看似冷門的課程,也可能都比「口才課」還要受歡迎。
學員們給我形形色色的答案,大致可以歸納為兩類:
  1. 大多數是工作上的需要;
  2. 少部分談及個人成長的需求。
不論表面上的理由是甚麼,可以確定的是,每一位來上課的學員幾乎都意識到一件事:當他們自己站上講台、面對聽眾或客戶時,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多麼地不足、欠缺或貧乏。
他們會這麼說:
  ──「我嘴巴很笨,不知道該說甚麼?」
  ──「不知道為什麼,我上了台,腦子就一片空白──!」
  ──「我太容易緊張了,站在台上,就說不出話──!」
渴望改變的需求,驅使他們來上課。
但很少人意識到,當他們說出這些話的時候,不僅反映了、也創造了自身的限制。要打破這種限制,讓自己上了台能引經據典、侃侃而談、詞能達意,就需要打破這些限制。
口才可以訓練嗎?
毫無疑問,答案是:當然可以。
讓我們想像底下這場對話:
  學生:「寫作可以訓練嗎?」
  老師:「當然可以!」
  學生:「怎麼訓練?」
  老師:「多讀、多寫!」
關於上面的對話,你大概沒有多少意見。畢竟你上過學、讀過書,知道唐朝出過一名大詩人,杜甫,他曾經寫過這麼一句千古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你書讀多了、見識廣了,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洞見了,寫起文章來自然得心應手、行雲流水,好像有神明在幫助你。
在這裡,寫作的訓練方法,就是:多讀書、多寫文章!
多讀書是前提、是基本功,它是寫出好文章的根基。根基打好了,只要多寫,持之以恆不斷地寫下去,假以時日,自然比較容易寫出好文章。
好,接下來,讓我們移植上面的思考模式,並改寫上面的對話:
  學生:「口才可以訓練嗎?」
  老師:「當然可以!」
  學生:「怎麼訓練?」
  老師:「多讀、多開口!」
說到這裡,你大概也沒能有多少意見,畢竟道理是相通的。
你書讀多了、見識廣了,對事物有深刻獨到的理解,張口說來立馬可以引經據典、頭頭是道,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好像有神明在幫助你。
在這裡,口才的訓練方法,就是:多讀書,多開口!
多讀書依然是前提、是基本功,它是練出好口才的根基。根基打好了,只要多開口, 日子久了自然能練出好口才。
夠簡單吧?
是的,就是這麼簡單。
不過,如果你對上面的這個答案不滿意,如果你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似乎有那麼一點說不上來的不對勁,甚至覺得「多讀書,多開口」只是口才訓練的起點而已,那麼,恭喜你,你是對的。
多讀書,多開口」,真的只是口才訓練最基本的起點
功夫在「口才」外
真正要練好口才,除了「多讀書,多開口」之外,還涉及了某些更深奧的議題,那是很少人關注或意識到的。
現在,想像你自己穿越了時空,回到宋朝嘉定元年,西元1208年,並且遇到了當時的宋朝的大詩人,陸游先生。
不是哪個人都能隨隨便便就遇到大詩人的,因此,這個巧遇讓你無比興奮。你還記得從小在課堂上就聽老師的敦敦教誨:「要努力、要用功、要上進,不然長大了沒有知識見地,被人家笑話,才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後悔也來不及了呀。」
這一句「書到用時方恨少」可是千古名言,就是出自陸游先生的手筆。
你心裡想:「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竟然在這裡遇到了陸游先生這個大詩人,莫非是老天爺的安排?」想到這裡,突然間你靈光一閃,決定抓緊時機,向這位大詩人討教討教怎麼樣才可以寫出一首好詩。於是,就有了以下這樣子的對話。
  你:「陸游先生您好,久仰您的大名,小生冒昧向您請教一二。」
  陸游:「不敢不敢,請說。」
  你:「要怎麼樣才能寫好一首詩,功夫要下在哪裡呢?」
  陸游:「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聽到這樣的回答,不禁讓你微微一愣──寫詩,怎麼會「功夫在詩外」呢?
你一邊思索,一邊眨巴著眼睛,滿腦子的疑惑啊。終於,你鼓起勇氣,正想開口再次討教的時候,突然間雷聲大作、一道閃電橫空而過,一時之間是天昏地暗,把你嚇了一跳。
你醒了過來,發現自己回到了現在,再次和陸游這位大詩人相距800多年的時光歲月。
你有些遺憾、懊惱,相遇的時間太短,讓你沒有太多討教的機會。不過,你明白你也不是空手而回,畢竟你帶回來的那句話──功夫在詩外──可是濃縮了陸遊這位大詩人一輩子的智慧結晶。
那麼,讓我們改寫上面對話的最後兩句話吧。
  「要怎麼樣才能練好口才,功夫要下在哪裡呢?」
  「如果你真的想練好口才,功夫要下在口才外!」
是的,要練好口才的功夫,要下在「口才」之外。
簡單地說,口才訓練涉及的不僅僅是「口語表達」的能力,還涉及了一種更內在、更深奧的「內在改變」,包括了:個人的信心、自我認知、價值判斷、個人的雄心或意圖,還有,你想變成哪一種人?
這是一種個人轉變的旅程,也是一種心智的成長。
這13堂課的設計,就是來幫助每一個需要練好口才的人,都可以做出這種個人的轉變。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追蹤、按讚,或贊助。感謝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80內容數
單純地分享想法、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你是不會說話嗎?你不是不會說話,你是思維混亂!你是邏輯不清!所以鍛鍊口才的背後是鍛鍊思維、是知識儲備、是信息處理、是學習能力,這才是本質。 提高自己的口才和能力表達,首先,訓練自己的邏輯能力,訓練自己自己的結構化思維,例如如何在一場演講中帶動大家的情緒?情感的背後是立場,你是誰台下坐的是誰,你講給
Thumbnail
你曾經羨慕過別人優秀的演說能力嗎?為什麼有些人總能讓談話內容極具渲染力呢?事實上,表達能力是可以被訓練的,你可以不再只是職場上的透明人,通過本文的方法,你也能夠提升自己的口才,使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引人注目。
Thumbnail
因應高三下國文兩門選修課: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專題閱讀與研究,加上未來表達力當道的趨勢,這篇~要來分享怎麼利用表達課讓學生錄製PODCAST!
Thumbnail
你會說話嗎?你總是說著「自己想說的話」,而非「對方想聽的話」嗎? 但親愛的,「建立成功關係的方法並不是學習如何說話,而是看透對方內心!」更有甚者,「還要在話中提及就連他自己都還沒察覺到的潛力。」 聽起來是不是很高段?這是《一開口就把話說到對方心坎上的55個方法》這本書的核心概念。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十三、來喔,給畫面囉! 說一個故事,有畫面和沒有畫面的敘述絕對差很多,但是,怎麼給畫面? 用你大腦內建的「心理圖像生成功能」,看看我這樣做。 例一: 沒有畫面___月考時我總是粗心大意,每次都只能在考完以後懊悔。 給畫面___月考當天,我信心滿滿埋頭苦寫,填滿了考卷上每一個空格、在每一個問
Thumbnail
十二、給畫面,厲害的腦補 一開始,請先告訴自己:「我絕對不會看到彩色大象從後面走過。」 接下來,進入主題。 嚴格來說,我們人類的大腦比AI要強。最少,在「腦補畫面」這一塊,絕對遠超目前的人工智能。 人類的大腦其實很厲害,超愛腦補生成各種畫面,有點兒像俗語所謂:「說風就是雨」、或是台語俗諺的:
Thumbnail
十一、什麼、怎麼、那麼 無論演說或作文,「定義題目」都是首要工作。如果你對題目本身定義不明,當然就沒有辦法好好發揮接下來的論述,也就容易流為「文不對題」或「言不及義」。 定義雖然很重要,但是演說的時間有限、作文的篇幅也有限,所以不能在定義題目上著墨太多,也不必原原本本都在解釋題目(如果有評審在評
Thumbnail
十、過去、現在、未來 論述時的另一種解題技巧,就是用「過去、現在、未來」,以時間線的描述方式來看眼前的題目。 大部分人在講述的時候,「過去」佔了將近二分之一的篇幅,再來第二長的是「現在」;而未來,通常只勉強「畫蛇添足」的重複了五、六句話就得結束了。 這是著重歷史的眼光,思考方向偏在「描述實況」
Thumbnail
九、演說解題從「正反合」入手 看見題目,一時之間沒有想法嗎?這是命題演說與命題作文常會碰見的狀況。 我建議你試試用「正反合」三段法。 任何事物都有一體兩面(有些甚至很多面),最快速分解主題的方法,就是列出主題的正面與反面例子,在一番比較剖析之後,自然會得出一些結論,那就是「合」。 以《手機與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你是不會說話嗎?你不是不會說話,你是思維混亂!你是邏輯不清!所以鍛鍊口才的背後是鍛鍊思維、是知識儲備、是信息處理、是學習能力,這才是本質。 提高自己的口才和能力表達,首先,訓練自己的邏輯能力,訓練自己自己的結構化思維,例如如何在一場演講中帶動大家的情緒?情感的背後是立場,你是誰台下坐的是誰,你講給
Thumbnail
你曾經羨慕過別人優秀的演說能力嗎?為什麼有些人總能讓談話內容極具渲染力呢?事實上,表達能力是可以被訓練的,你可以不再只是職場上的透明人,通過本文的方法,你也能夠提升自己的口才,使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引人注目。
Thumbnail
因應高三下國文兩門選修課: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專題閱讀與研究,加上未來表達力當道的趨勢,這篇~要來分享怎麼利用表達課讓學生錄製PODCAST!
Thumbnail
你會說話嗎?你總是說著「自己想說的話」,而非「對方想聽的話」嗎? 但親愛的,「建立成功關係的方法並不是學習如何說話,而是看透對方內心!」更有甚者,「還要在話中提及就連他自己都還沒察覺到的潛力。」 聽起來是不是很高段?這是《一開口就把話說到對方心坎上的55個方法》這本書的核心概念。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十三、來喔,給畫面囉! 說一個故事,有畫面和沒有畫面的敘述絕對差很多,但是,怎麼給畫面? 用你大腦內建的「心理圖像生成功能」,看看我這樣做。 例一: 沒有畫面___月考時我總是粗心大意,每次都只能在考完以後懊悔。 給畫面___月考當天,我信心滿滿埋頭苦寫,填滿了考卷上每一個空格、在每一個問
Thumbnail
十二、給畫面,厲害的腦補 一開始,請先告訴自己:「我絕對不會看到彩色大象從後面走過。」 接下來,進入主題。 嚴格來說,我們人類的大腦比AI要強。最少,在「腦補畫面」這一塊,絕對遠超目前的人工智能。 人類的大腦其實很厲害,超愛腦補生成各種畫面,有點兒像俗語所謂:「說風就是雨」、或是台語俗諺的:
Thumbnail
十一、什麼、怎麼、那麼 無論演說或作文,「定義題目」都是首要工作。如果你對題目本身定義不明,當然就沒有辦法好好發揮接下來的論述,也就容易流為「文不對題」或「言不及義」。 定義雖然很重要,但是演說的時間有限、作文的篇幅也有限,所以不能在定義題目上著墨太多,也不必原原本本都在解釋題目(如果有評審在評
Thumbnail
十、過去、現在、未來 論述時的另一種解題技巧,就是用「過去、現在、未來」,以時間線的描述方式來看眼前的題目。 大部分人在講述的時候,「過去」佔了將近二分之一的篇幅,再來第二長的是「現在」;而未來,通常只勉強「畫蛇添足」的重複了五、六句話就得結束了。 這是著重歷史的眼光,思考方向偏在「描述實況」
Thumbnail
九、演說解題從「正反合」入手 看見題目,一時之間沒有想法嗎?這是命題演說與命題作文常會碰見的狀況。 我建議你試試用「正反合」三段法。 任何事物都有一體兩面(有些甚至很多面),最快速分解主題的方法,就是列出主題的正面與反面例子,在一番比較剖析之後,自然會得出一些結論,那就是「合」。 以《手機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