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勢角捷運站出口街賣者謝伯伯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家貓妞妞上廁所都需要濕紙巾,我想到就算去全聯買,全聯店員的收入也不會增加,倒不如向各個捷運站出口的街賣者購買。

今天下班剛好看到每次都會看到的、坐輪椅的街賣者,而濕紙巾是必備商品,於是向前跟他購買。

他是個健談的可愛阿伯,問我是不是還在讀書,然後聊到兩個兒子,小兒子讀大三,大兒子高職畢業後就去工作,他說他覺得沒有關係,重點是要努力就好。他講一講把帽子稍微掀開,我驚訝地發現他的耳垂像彌勒佛一樣大,是我看過最有福氣的耳垂。

他以前是裁縫師傅,還做過宋楚瑜的西裝。拿出他收藏的幾張照片,第一張是和妻子的結婚照,驕傲地說他穿的西裝是自己製作的,然後說到他的拐杖放在身後。忘記他說什麼時候開始,裁縫生意越來越差,那時他改衣服的店面在二樓,他的女性客人說,因為他是男生、店面又比較隱密,客人會擔心、轉而去找女性的師傅。他覺得也有道理,之後就來做街賣,賣了十年,星期二、五在南勢角捷運站,其他天在新埔或海山捷運站,他說既可以賺點錢也可以認識人。他特別提到,自己賣商品只會打招呼、介紹商品,不會纏著客人,讓客人不舒服,這讓我想到賣大誌的阿柱阿伯,也說了一樣的話。賣久了也跟一些客人熟識。

他說他太太是越南人,他以前也去越南旅遊過。跟我聊越南被法國殖民、也受中國影響很多,然後北越統一越南,然後講到越戰。越戰時他是小學,電視每天都在播越戰的轟炸場面。他說到越南人個子嬌小、躲在地洞中,然後美國使用落葉劑等等。去旅遊時去到戰場,他說自己拿拐杖又比較胖,所以沒辦法下到地洞中。

我跟他說我們店很多越南文書,問他太太喜不喜歡,他說太太剛來臺灣有看書,後來沒有再看,家裡幾本越南文書也許可以拿來給我。然後秀了幾句越南文,其中一句是「錢很多」,好可愛好好笑。

他說大兒子讀餐飲,卻因為異位性皮膚炎,在餐廳上班一天身體就難耐高溫,笑著說自己不能適應。笑著分享感覺跟阿伯的隨和很有關係,也許是一種家風,也或許是能擁有那麼圓滿的耳垂的原因吧?

阿伯還分享他是騎四輪的摩托車來,輪椅可以摺疊收起,分享各種我其實沒有詢問的小故事,我覺得非常可愛,但是我真的快凍死,手指跟膝蓋都僵硬了,才趕快跟他說再見,大家有遇到也可以跟他買東西~
(此文寫於2021.12.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四大主題 : 東南亞移民工在臺灣的生活、馬祖西莒打工換宿小故事、讀書分享、設計最適合自己的職涯的實驗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回家前,父親與舅公走出門目送我們,我想到從前坐在車子裡離開,透過車玻璃看見奶奶的身影越來越小。原來即便奶奶離開了,家族的根也不會這樣就斷。回家了,我感覺自己是從一個家到了另一個家。
我後來反思道,我的問話方式本來就是以臺灣人、甚至比較菁英的角度出發,詢問了「法律面」的問題(因為我想到這與政府對移工的最低基本薪資保障有關),然而對移工來說,加薪可能只是需要雇主的行動,與法律無涉。
 這個寒假有很多很棒的第一次體驗,某個星期天,一年沒見的朋友開著載他朋友來接我,我們要去中山北路的菲律賓街和北車北平西路的印尼街逛逛吃飯,接著去他的朋友家錄Podcast。 朋友和我的新朋友的節目是【城市駐言】,用聊天的方式講述各自對城市不同角落的記憶。 而我要講的是移工的主題。
沒有阿媽的阿媽家,從前我們在二三樓不需要穿拖鞋,這次回去才走一趟,腳底就蒙了厚厚的灰。這個家是由阿媽傳給姑姑的家庭理髮店,姑姑每天通勤來到這裡上下班。沒有阿媽的阿媽家,什麼都沒有少,情感上卻空了好大一塊。
距離這趟旅行快要滿一年了,菲律賓的疫情仍然嚴重,而我延遲許久沒有補上去的宿霧旅行日記依舊空著一大片。再提筆寫都不能完整撈回記憶,但是一次書寫或發布文章都能多找回一些些片段。這篇文章是簡單的觀察記錄。
2019年十月參加了萬華區的社會議題團體的集合 [窮學盟] 的活動【團結之夜】,召集多位寫手,用訪談的方式為街賣者新巨輪、照顧精神病患者的活泉之家、街友大哥大姐等等, 說出他們的聲音、寫他們的故事。 而我則是採訪新巨輪的羅大哥,寫下這篇文章。
回家前,父親與舅公走出門目送我們,我想到從前坐在車子裡離開,透過車玻璃看見奶奶的身影越來越小。原來即便奶奶離開了,家族的根也不會這樣就斷。回家了,我感覺自己是從一個家到了另一個家。
我後來反思道,我的問話方式本來就是以臺灣人、甚至比較菁英的角度出發,詢問了「法律面」的問題(因為我想到這與政府對移工的最低基本薪資保障有關),然而對移工來說,加薪可能只是需要雇主的行動,與法律無涉。
 這個寒假有很多很棒的第一次體驗,某個星期天,一年沒見的朋友開著載他朋友來接我,我們要去中山北路的菲律賓街和北車北平西路的印尼街逛逛吃飯,接著去他的朋友家錄Podcast。 朋友和我的新朋友的節目是【城市駐言】,用聊天的方式講述各自對城市不同角落的記憶。 而我要講的是移工的主題。
沒有阿媽的阿媽家,從前我們在二三樓不需要穿拖鞋,這次回去才走一趟,腳底就蒙了厚厚的灰。這個家是由阿媽傳給姑姑的家庭理髮店,姑姑每天通勤來到這裡上下班。沒有阿媽的阿媽家,什麼都沒有少,情感上卻空了好大一塊。
距離這趟旅行快要滿一年了,菲律賓的疫情仍然嚴重,而我延遲許久沒有補上去的宿霧旅行日記依舊空著一大片。再提筆寫都不能完整撈回記憶,但是一次書寫或發布文章都能多找回一些些片段。這篇文章是簡單的觀察記錄。
2019年十月參加了萬華區的社會議題團體的集合 [窮學盟] 的活動【團結之夜】,召集多位寫手,用訪談的方式為街賣者新巨輪、照顧精神病患者的活泉之家、街友大哥大姐等等, 說出他們的聲音、寫他們的故事。 而我則是採訪新巨輪的羅大哥,寫下這篇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來高雄賣菜的阿伯,他專賣三種自種的菜,展現出對土地的深厚情感與對生活的堅持。儘管經常穿梭於屏東與鳳山之間,他仍然樂觀面對艱辛的務農生活。文章中描述了他的辛勤工作,以及在困難中不忘保持生活的熱情,反映出臺灣農民的堅韌精神。
Thumbnail
多年前,到偏鄉替村里關懷中心的小孩上電腦課,課程開始之前,還在準備連線網路測試的時候,遠遠看到一位阿伯,赤腳從大廟廣場走過來,滿身汗。進了村里活動中心,就開始擺椅子,張羅罐裝礦泉水,拿紅色塑膠盤子裝餅乾糖果。仔細一看才發現,阿伯的右手自手腕以下全部截肢,取東西只能夾在胸前
Thumbnail
在訪問的尾端,我們問阿坪…… 再有一次選擇的機會… 是否還會放棄原本的工作 全心投入農業 似乎是沒有一絲猶豫 他說…「就是要當農夫!」 神情驕傲張揚 當空的日頭好似不及他的目光耀眼!
Thumbnail
在台中火車站遊民群中,我也見到過一位先生,他的頸項長度已經不成比例,彎曲得非常之嚴重。不知道他往昔從事什麼行業?厨師嗎?工廠作業員嗎? 先天如此?還是後天造成?總之背駝得太嚴重了,未來說不定連呼吸都會很困難 ...
“我刀打得比你都好,有些東西你不知道還是我告訴你的,我為什麼要偷看你的?”老陳當著王師傅的面生氣的說。這是闊別三十多年後老陳重新回到王師傅的店裡,歲月不饒人,當年在店裡忙進忙出的小陳現如今已是老陳,已屆退休年齡的王師傅卻躲著打刀,藏著掖著竟是怕自己的徒弟偷學。 老陳不單單是王師傅的徒弟,還是首徒。
Thumbnail
直到買早餐的人潮散去,楊敬凱偷閒從口袋拿出手機,看見吳靖喆說「你好」。
Thumbnail
​在跳蚤市集四處串門子時,遇上一位賣草帽的大叔,深邃西方臉孔卻操著一口流利日語。「你去過飯盛山了嗎?」看我一臉懵樣,更擠眉弄眼地說「那裡超棒的,我常帶朋友去,天氣好的話,更是每週都上山。來到清里沒去那裡的話,太可惜了!」
Thumbnail
阿嬤的代表:裁縫車 阿公的代表:整理好的小冊子與打理清爽的帥樣 79年生的讀書狀況
Thumbnail
從第一次發現有人在橋上晒菜開始,我就很好奇那會是個怎樣的人。大概就像小孩在襪子裡發現聖誕禮物的時候,就會想知道聖誕老公公是從哪裡進來的;當聽說世界上有種職業叫作「清道夫」的時候,就想知道他們到底都幾點在掃地…… 從第一次看到橋上晒的菜開始,我就很想知道會在這裡晒菜的是怎樣的人。
Thumbnail
「過去」 馬六甲市區,賣椰子的攤販外,一位阿伯愜意地坐在那裡,馬六甲接近赤道的炎熱氣候快讓我們吃不消,進去買了現剖椰子來解解暑,阿伯看著我和老牛:「你們哪裡來的啊?」看到都是華人面孔自然收起警戒,和他就這麼聊起來。 阿伯對蔣介石時代印象特別鮮明,我想他是當年移民潮定居在馬六甲的華人,從小跟家人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來高雄賣菜的阿伯,他專賣三種自種的菜,展現出對土地的深厚情感與對生活的堅持。儘管經常穿梭於屏東與鳳山之間,他仍然樂觀面對艱辛的務農生活。文章中描述了他的辛勤工作,以及在困難中不忘保持生活的熱情,反映出臺灣農民的堅韌精神。
Thumbnail
多年前,到偏鄉替村里關懷中心的小孩上電腦課,課程開始之前,還在準備連線網路測試的時候,遠遠看到一位阿伯,赤腳從大廟廣場走過來,滿身汗。進了村里活動中心,就開始擺椅子,張羅罐裝礦泉水,拿紅色塑膠盤子裝餅乾糖果。仔細一看才發現,阿伯的右手自手腕以下全部截肢,取東西只能夾在胸前
Thumbnail
在訪問的尾端,我們問阿坪…… 再有一次選擇的機會… 是否還會放棄原本的工作 全心投入農業 似乎是沒有一絲猶豫 他說…「就是要當農夫!」 神情驕傲張揚 當空的日頭好似不及他的目光耀眼!
Thumbnail
在台中火車站遊民群中,我也見到過一位先生,他的頸項長度已經不成比例,彎曲得非常之嚴重。不知道他往昔從事什麼行業?厨師嗎?工廠作業員嗎? 先天如此?還是後天造成?總之背駝得太嚴重了,未來說不定連呼吸都會很困難 ...
“我刀打得比你都好,有些東西你不知道還是我告訴你的,我為什麼要偷看你的?”老陳當著王師傅的面生氣的說。這是闊別三十多年後老陳重新回到王師傅的店裡,歲月不饒人,當年在店裡忙進忙出的小陳現如今已是老陳,已屆退休年齡的王師傅卻躲著打刀,藏著掖著竟是怕自己的徒弟偷學。 老陳不單單是王師傅的徒弟,還是首徒。
Thumbnail
直到買早餐的人潮散去,楊敬凱偷閒從口袋拿出手機,看見吳靖喆說「你好」。
Thumbnail
​在跳蚤市集四處串門子時,遇上一位賣草帽的大叔,深邃西方臉孔卻操著一口流利日語。「你去過飯盛山了嗎?」看我一臉懵樣,更擠眉弄眼地說「那裡超棒的,我常帶朋友去,天氣好的話,更是每週都上山。來到清里沒去那裡的話,太可惜了!」
Thumbnail
阿嬤的代表:裁縫車 阿公的代表:整理好的小冊子與打理清爽的帥樣 79年生的讀書狀況
Thumbnail
從第一次發現有人在橋上晒菜開始,我就很好奇那會是個怎樣的人。大概就像小孩在襪子裡發現聖誕禮物的時候,就會想知道聖誕老公公是從哪裡進來的;當聽說世界上有種職業叫作「清道夫」的時候,就想知道他們到底都幾點在掃地…… 從第一次看到橋上晒的菜開始,我就很想知道會在這裡晒菜的是怎樣的人。
Thumbnail
「過去」 馬六甲市區,賣椰子的攤販外,一位阿伯愜意地坐在那裡,馬六甲接近赤道的炎熱氣候快讓我們吃不消,進去買了現剖椰子來解解暑,阿伯看著我和老牛:「你們哪裡來的啊?」看到都是華人面孔自然收起警戒,和他就這麼聊起來。 阿伯對蔣介石時代印象特別鮮明,我想他是當年移民潮定居在馬六甲的華人,從小跟家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