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野寺史宜《人》:你或許孤身一人,但這個世界卻不曾放棄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看了日本小說家小野寺史宜的《人》這本書,覺得給人一種平淡的溫暖,這本書講的故事是一個從鳥取鄉下到東京念書的大學生柏木聖輔,有天接到母親猝逝的消息,讓高中時父親車禍往生的他,成了沒有親戚支持,孤身一人的迷茫青年。
家中經濟不好,母親死後沒有留下什麼遺產,聖輔只能放棄學業,轉而在商店街的熱食小店打工,而有了想成為廚師的夢想。
看到開頭,我原本還以為會是像改編成電影《東京難民》的社會小說,福澤徹三的《年輕人們》一般,講一個大學生怎樣失去一切成為社會底層的殘酷寫實小說。
但越看下去,越發現這本書沒有什麼離奇的劇情,裡面的劇情很平凡,可能發生在日本,也可能發生在台灣。
不像《年輕人們》探討底層人口掙扎生活的貧困問題,小野寺的《人》,可以說相當的平淡。就是主角柏木在放棄大學學業後,立志成為廚師而在小熱食店打工的一些日常生活描寫。
雖然父母雙亡,20歲就要獨自在東京生活,但這個悲劇性的設定,卻沒有什麼撒狗血的劇情,感受不到什麼哀傷的情境,反而隨著主角在這條跌跌撞撞的道路中,看到許多人性的溫暖。
書裡描寫了砂町銀座商店街的人們,還有柏木的大學朋友、同樣在東京的高中同鄉跟他猶如萍水相逢,簡單而溫暖的故事。雖然孓然一身,又看似舉目無親,但從柏木跟他遇到的人們,那些真誠的互動交流,似乎也能感受到身而為人的最重要的價值——「相互扶持」。
這本書可以說沒有什麼轉折,沒有高潮迭起,但看完卻給人一種力量。善良的主角,面對人生突來的變故,還遇到了敲詐遺產的親戚,他仍保持那個單純善良。
這樣的本質,讓他雖然面臨悲劇般的苦難,卻也因為自己的認真,在迷茫中逐漸找到方向。
或許許多的際遇,會對我們人生造成短暫的影響,但要成為怎樣的人,最終還是決定於我們怎樣面對世界跟他人吧。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事情是一個人可以獨力完成的,我們每個人都孤獨的來到這世界,然而人與人之間的每句話、每個接觸,都相互的影響彼此的未來。當悲傷的時候,或許抬起頭,你會發現正有人為你遞上安慰。
人與人之間,就好像有著看不見的連結,生命中每個過客,倏忽而過,但最終都會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份。然而留下怎樣的光景,卻是取決於你如何去看待這些人事物。
這本書滿有意思的,當感到很孤單落寞時,覺得自己被全世界拋棄的那種感覺湧上心頭,我覺得這本《人》,會給人一種堅定而溫暖的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01會員
48內容數
這是為了推廣職涯探索而發起的一個公益寫作計畫,將跟你分享未來時代下成就更好人生的方法。有效率的高效學習與產出、個人品牌建立 、求職與職場必備軟硬技能、演說寫作與社群經營的獨門內功心法 等等,我將用自身經驗與理論,告訴你怎樣可以把熱情發展成專業,透過專業獲得多元收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o Tsik 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聽完我的演講或看完我的文章,往往都認為我是很正向的人。但我其實也多次分享過,其實我也一直都不是一個很正向的人。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痛苦的時刻,讓自己感到很脆弱,無助跟焦慮,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每個人都要學著跟自己的軟弱共存。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其實就連隱士,也很在意他人的眼光。」這句出自《被討厭的勇氣》的經典名句在台灣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確,人類作為社群動物,在當代社會幾乎沒有人可以完全不與他人接觸而生存,人際關係就是面對世界的第一個煩惱。
過年這兩周都在思考一個事情,就是人為什麼會「痛苦」,又怎樣才能「快樂」。人生在世感覺太多麻煩事情了,「健康」、「經濟」、「感情」,這三個領域的問題帶來的煩惱,每個人都經歷過。
這過程其實不只商務需要,我們日常生活,每天都會遇到談判。孩子沉迷於電玩,媽媽告訴他趕緊來吃飯,小朋友不願意,這過程的往來就是談判;男女朋友今天要出去吃飯,在討論要去哪家店吃,吃什麼,這也是一種談判;去菜市場買青菜,發現菜價上漲,心有不甘的大嬸跟攤販凹一些附贈的蔥蒜,這還是談判。
今天看了一本很有趣的新書《永遠的臺灣島》,出版不到一個月,這本書的故事是在說1945年一個念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今師範大學)的日本學生竹內的故事。一看封面還以為是小說,結果竟然是一個老人的回憶錄。 最近很少看歷史書,特別紀錄一下心得。
人生的目的,其實不是要你成為一個達成目標成功的人,而是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你。你在這世界是有意義跟價值的。每一件事情,不論好壞,他都是最好的安排,也都很重要。因為他都讓我們成為今天的自己,而現在的你,就是最好的你了。
很多人聽完我的演講或看完我的文章,往往都認為我是很正向的人。但我其實也多次分享過,其實我也一直都不是一個很正向的人。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痛苦的時刻,讓自己感到很脆弱,無助跟焦慮,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每個人都要學著跟自己的軟弱共存。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其實就連隱士,也很在意他人的眼光。」這句出自《被討厭的勇氣》的經典名句在台灣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確,人類作為社群動物,在當代社會幾乎沒有人可以完全不與他人接觸而生存,人際關係就是面對世界的第一個煩惱。
過年這兩周都在思考一個事情,就是人為什麼會「痛苦」,又怎樣才能「快樂」。人生在世感覺太多麻煩事情了,「健康」、「經濟」、「感情」,這三個領域的問題帶來的煩惱,每個人都經歷過。
這過程其實不只商務需要,我們日常生活,每天都會遇到談判。孩子沉迷於電玩,媽媽告訴他趕緊來吃飯,小朋友不願意,這過程的往來就是談判;男女朋友今天要出去吃飯,在討論要去哪家店吃,吃什麼,這也是一種談判;去菜市場買青菜,發現菜價上漲,心有不甘的大嬸跟攤販凹一些附贈的蔥蒜,這還是談判。
今天看了一本很有趣的新書《永遠的臺灣島》,出版不到一個月,這本書的故事是在說1945年一個念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今師範大學)的日本學生竹內的故事。一看封面還以為是小說,結果竟然是一個老人的回憶錄。 最近很少看歷史書,特別紀錄一下心得。
人生的目的,其實不是要你成為一個達成目標成功的人,而是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你。你在這世界是有意義跟價值的。每一件事情,不論好壞,他都是最好的安排,也都很重要。因為他都讓我們成為今天的自己,而現在的你,就是最好的你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青春、戀愛、成長、孤寂的故事,送給可愛的學生們, 希望在你們畢業前能連載完…… 一、丟人 奧一直想起若不是那位陌生學長的一句話,可能不會站在這個丘上。 滿壘,眼下三個壘包都是自己堆上去的,誰叫自己懶散的個性發作,不愛熱身的他,完全忽略這天寒流來襲,溫度不一般,手臂就像冰棍一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與藤本樹的第一次接觸,不是《鏈鋸人》,而是《驀然回首》。 就在幾天前,寫了一篇日記給自己,文字是這麼詢問的:「如果沒有才華,是不是也沒有夢想?」幾天後,就在電影院的黑漆漆中,找到心的鏡像。 誰都希望被看見、被肯定,每個創作者,都有這樣的願望。在這條注定孤寂的路上,願我們能在原點相逢。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遺物整理和孤獨死的話題,內容並不會讓人感到過於悲傷。小島美羽的寫作風格輕盈,不帶太多情緒渲染,他只是平淡地記錄事實。在書中,他詳細描述了各種不同的孤獨死場景,並以微縮模型的方式再現了這些場景,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這種現象背後的社會問題。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空洞的十字架,作者為東野圭吾,2014年12月11日由春天出版社出版。  本書主要探討「死刑制度」的存廢議題,整個故事沒有詭譎難猜的計謀,也沒有錯綜複雜的難解關係,但提及了許多社會議題。 序章為一對少年少女的邂逅,少年來自一個完整熱鬧的家庭,少女則是只有父親的單親家庭。 進入主章後,是一個小家
Thumbnail
亞歷山大・李維的《成年孤兒》深刻探討了失去雙親對人生的影響,並提出了獨到的關於成年和孤兒的定義。作者以自身遭遇為例,認為經歷這樣的變化的人才能體會其中奇妙的認知。此外,書中亦提及作者父親對宗教的強烈反感,以及如何走出哀傷的建議。本書提供了豐富的人生智慧和心靈寄託。
空洞的十字架,作者為東野圭吾,2014年12月11日由春天出版社出版。   本書主要探討「死刑制度」的存廢議題,整個故事沒有詭譎難猜的計謀,也沒有錯綜複雜的難解關係,但提及了許多社會議題。 序章為一對少年少女的邂逅,少年來自一個完整熱鬧的家庭,少女則是只有父跑單親家庭。 進入主章後,是一個小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青春、戀愛、成長、孤寂的故事,送給可愛的學生們, 希望在你們畢業前能連載完…… 一、丟人 奧一直想起若不是那位陌生學長的一句話,可能不會站在這個丘上。 滿壘,眼下三個壘包都是自己堆上去的,誰叫自己懶散的個性發作,不愛熱身的他,完全忽略這天寒流來襲,溫度不一般,手臂就像冰棍一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與藤本樹的第一次接觸,不是《鏈鋸人》,而是《驀然回首》。 就在幾天前,寫了一篇日記給自己,文字是這麼詢問的:「如果沒有才華,是不是也沒有夢想?」幾天後,就在電影院的黑漆漆中,找到心的鏡像。 誰都希望被看見、被肯定,每個創作者,都有這樣的願望。在這條注定孤寂的路上,願我們能在原點相逢。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遺物整理和孤獨死的話題,內容並不會讓人感到過於悲傷。小島美羽的寫作風格輕盈,不帶太多情緒渲染,他只是平淡地記錄事實。在書中,他詳細描述了各種不同的孤獨死場景,並以微縮模型的方式再現了這些場景,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這種現象背後的社會問題。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空洞的十字架,作者為東野圭吾,2014年12月11日由春天出版社出版。  本書主要探討「死刑制度」的存廢議題,整個故事沒有詭譎難猜的計謀,也沒有錯綜複雜的難解關係,但提及了許多社會議題。 序章為一對少年少女的邂逅,少年來自一個完整熱鬧的家庭,少女則是只有父親的單親家庭。 進入主章後,是一個小家
Thumbnail
亞歷山大・李維的《成年孤兒》深刻探討了失去雙親對人生的影響,並提出了獨到的關於成年和孤兒的定義。作者以自身遭遇為例,認為經歷這樣的變化的人才能體會其中奇妙的認知。此外,書中亦提及作者父親對宗教的強烈反感,以及如何走出哀傷的建議。本書提供了豐富的人生智慧和心靈寄託。
空洞的十字架,作者為東野圭吾,2014年12月11日由春天出版社出版。   本書主要探討「死刑制度」的存廢議題,整個故事沒有詭譎難猜的計謀,也沒有錯綜複雜的難解關係,但提及了許多社會議題。 序章為一對少年少女的邂逅,少年來自一個完整熱鬧的家庭,少女則是只有父跑單親家庭。 進入主章後,是一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