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比讀書】時代,重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日前參加Giloo時代革命》特映,全片從1984年12月1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與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在北京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開始。《中英聯合聲明》中載明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雖直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但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並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現行法律基本不變。

石家豪的《一九八四》

看著這段開頭,讓菲比想起(自己非常鍾意的)香港藝術家石家豪的《一九八四》,全本zine正是以這段過往為起點,並且這也是菲比在課堂中最常分享給學生的一段,1984年,香港前途定了局,作為香港政治的分水嶺,但那年的香港很娛樂,很奇情。
石家豪《一九八四》序
1984年,對石家豪的成長帶來重大變化,1970年出生時家住西環戰前唐樓,80年代政府收樓重建,舉家搬入大廈。1981年,泰迪羅賓《這是愛》專輯封面便是他的舊家「羲皇臺」,當時居民已遷離,那張照片成全老家最後留影。看到這應該不難想見全書大致上都與石家豪的人生際遇、當時香港風行之物,以及對他來說影響至深的音樂們相關。
《一九八四》的封面正是一捲卡帶,這卷少年石家豪自製的專輯名稱便是〈歌樂八四〉(Songs of 1984),A面是美國與英國的PoP音樂,B面則是中文與日文歌,這些被選入專輯的歌曲都可作為石家豪每段經歷的背景樂或主題曲。
石家豪《一九八四》封面

我們都是時代見證人

菲比私心建議看完《時代革命》,真的可以搭配石家豪的《一九八四》(當然搭配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也是絕對合拍的另一項選擇),石家豪在小書中從個人生命歷程帶我們走了一回香港近史(正如陳柔縉《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我們都是時代的見證人),內容都是掏心掏肺的自我剖析,以至於很容易發生這一頁大笑,翻到下一頁就直接哭出來的狀況(至少菲比讀書的現場就是這樣),尤其讀到1986年,時任香港總督的尤德爵士,拜訪北京期間猝死的這段,讓我瞬間有種尤德「一死成讖」香港前途的後怕感(當然這只是菲比非專業的個人感受,完全與現實無關,並且我在那頁哭了)。
石家豪《一九八四》
與尤德事件同跨頁的是〈的士罷駛〉,石家豪記憶中的香港是一個甚少有社會大規模暴力事件的地方,但,如今的香港已不是他心中曾經的那個香港,《時代革命》頻頻出現被暴力的香港人,誠摯邀請您親眼看一次全片,就可見證體會,但切記攜帶足量面紙,以免淚水鼻水分不清地抹上全臉。
石家豪《一九八四》
在《時代革命》影片末了,有些香港人繼續在香港努力,有些香港人離開香港。在此引述(菲比非常喜歡且認同的)哈金在《聯合文學》專欄中〈故鄉與家園〉提及的兩則故事作為呼應。

故事一。余英時沒有鄉愁

余英時先生祖籍安徽,20歲去了香港,之後赴美讀書在哈佛拿到博士。余先生曾回過中國幾次,但1978年後就再也不回去了,北京那邊常與他聯繫,要他回去「走走看看」,有一次安徽還派了19人代表團請他回老家訪問,並承諾重修余家祖墳,對於這些,余先生都回絕「我沒有鄉愁」。中國不斷向他進行一種建立在「你的故鄉就是你的家」這種假設上的情感綁架。有次一家香港電台訪問他時又提起回不回中國這件事,余先生回覆:「我在哪裡,哪裡就是中國,為什麼要到某一塊土地上才叫中國?那土地反而沒有中國。」

故事二。誰敢提胡錦濤的原籍其實是江蘇泰州

胡錦濤出生於江蘇泰州,並在那讀了中小學,1978年,胡錦濤36歲,在甘肅當副處長(是個中層官員),回老家為父親奔喪之餘,還希望可以為文革時期被冤枉打成「貪污犯」的父親平反,因此,他花了50元人民幣(相當於當時中下層官員的月薪),擺了酒席想要宴請縣委領導,以及父親原來所在供銷社的負責人,但沒人賞臉,胡家最後只能讓飯店的服務員和廚師、雜工把宴席吃了。後來,胡錦濤發達了就把安徽績溪縣作為原籍,不再提江蘇泰州。
哈金提醒我們在生活中混淆原籍與家是很危險的,不應以原籍決定自己生活的質量與生命的意義,尤其,對流亡與移民者而言,無論你多麼聰明博學,人生經驗多麼豐富,最難對付的就是情感上的混亂,也就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鄉愁」,因此很容易成為政治上的陷阱,但真正的鄉愁對象絕對不應寄託在地域之上。
最後,以哈金專欄〈國家的神話〉中的末段作結,這段話在菲比看來很正面也很正確,正如在我眼中的《時代革命》既警世又強心(謝謝香港人)。

有選擇背自己國家的勇氣

英國文豪佛斯特說:
「如果我不得不選擇背叛我的朋友還是背叛我的國家
我希望自己有勇氣選擇背叛我的國家。」
的確,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對自己說:你必須背叛你的國家
因為多數的情況下國家是錯的
國家通常代表統治階層的利益和意志
回到漢語的語境中,當「國家」和「國政」完全融為一體
這種背叛意識更至關重要
如果我們要活得有尊嚴、有正義、有良心
我們必須要有背叛國家的選擇
avatar-img
27會員
115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沈菲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兩本書幾乎沒有閱讀門檻,非常適合(自認為太忙沒時間的)現代人,隨手就可讀進去的書。若剛好妳是一名女孩,這兩本書或許可以給予妳一些安慰。生活中無法言說的無奈與妥協、那些被看到卻又不等於實情的場景,都好令人崩潰,還有處處站滿「眼見為憑」自詡正義的好事路人,每當遇到這些時刻,靠著閱讀翻牆,人生就此翻頁
在《地下鐵事件》裡低速閱讀。 平日菲比閱讀速度並不慢,因為我總是讀著讀著就進去了,但這次卻因為進去了而無法保持平日速況,因為時時湧出的淚水鼻水阻斷了去路。 是的,《地下鐵事件》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今天,讀到了〈日比谷線〉市場孝典先生這一篇,讓我想到了一段往事。 #請禮讓有需要的人 #地下鐵事件
《發光的樹》新書分享會接近尾聲時,貓魚問了所有人最後一個問題──「你今天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當時簡報畫面正好停在這一頁「如果是你,你想停留在哪一天?」 聽到貓魚的問題,並看到書上的提問,菲比的心被撞了一下……
你喜歡從問句開啟一段對話嗎?菲比很喜歡。 貓魚分享《發光的樹》的起點就是一道提問。
這兩本書幾乎沒有閱讀門檻,非常適合(自認為太忙沒時間的)現代人,隨手就可讀進去的書。若剛好妳是一名女孩,這兩本書或許可以給予妳一些安慰。生活中無法言說的無奈與妥協、那些被看到卻又不等於實情的場景,都好令人崩潰,還有處處站滿「眼見為憑」自詡正義的好事路人,每當遇到這些時刻,靠著閱讀翻牆,人生就此翻頁
在《地下鐵事件》裡低速閱讀。 平日菲比閱讀速度並不慢,因為我總是讀著讀著就進去了,但這次卻因為進去了而無法保持平日速況,因為時時湧出的淚水鼻水阻斷了去路。 是的,《地下鐵事件》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今天,讀到了〈日比谷線〉市場孝典先生這一篇,讓我想到了一段往事。 #請禮讓有需要的人 #地下鐵事件
《發光的樹》新書分享會接近尾聲時,貓魚問了所有人最後一個問題──「你今天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當時簡報畫面正好停在這一頁「如果是你,你想停留在哪一天?」 聽到貓魚的問題,並看到書上的提問,菲比的心被撞了一下……
你喜歡從問句開啟一段對話嗎?菲比很喜歡。 貓魚分享《發光的樹》的起點就是一道提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於斯長於斯,這裡如何熔爛,再多破損,也是我家,是我的出生地。曾經被稱為福地的香港,如今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但是作為香港人,我仍為這地方感到自豪,不管這地方日後如何,如何變遷,永遠也是我的家,是我最愛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以貎取歌】 《油麻地莎士比亞》-- 呂爵安 失落已久的香港情、事、物 因為吳鎮宇的一句說話在不知多少年後由黃偉文之手寫成《油麻地莎士比亞》的愛情故事。當時的吳鎮宇能說出此話可見他真的思想真的非常獨立深刻,他那句說話大意如此﹕他的父母讀書不多,「志強」這個兩個字必定是他們為他所選最好的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中壢事件發生的時候,我還不滿五歲,所以自然是沒有印象的,畢竟當時我可是住在天母,一個軍事管制區域。 偏偏我老爸可是超級黨外,家裡多得是黨外雜誌跟禁書阿! 所以我是事後才逐漸知道這件事情的。 其實那個年代還是很恐怖的,老蔣剛死沒多久,KGB受訓、特務出身的蔣經國職掌大權,全國風聲鶴唳,馬英九也在
Thumbnail
王家衛繼《春光乍洩》、《花樣年華》後,再度探討了香港的回歸與認同議題。《2046》除了充滿政治隱喻外,更暗示了對香港未來局勢的思考和想像,以及對愛情的理解。此外,文學經典的挪用與情節上的曖昧複雜也是影片吸引眼球的地方。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於斯長於斯,這裡如何熔爛,再多破損,也是我家,是我的出生地。曾經被稱為福地的香港,如今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但是作為香港人,我仍為這地方感到自豪,不管這地方日後如何,如何變遷,永遠也是我的家,是我最愛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以貎取歌】 《油麻地莎士比亞》-- 呂爵安 失落已久的香港情、事、物 因為吳鎮宇的一句說話在不知多少年後由黃偉文之手寫成《油麻地莎士比亞》的愛情故事。當時的吳鎮宇能說出此話可見他真的思想真的非常獨立深刻,他那句說話大意如此﹕他的父母讀書不多,「志強」這個兩個字必定是他們為他所選最好的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中壢事件發生的時候,我還不滿五歲,所以自然是沒有印象的,畢竟當時我可是住在天母,一個軍事管制區域。 偏偏我老爸可是超級黨外,家裡多得是黨外雜誌跟禁書阿! 所以我是事後才逐漸知道這件事情的。 其實那個年代還是很恐怖的,老蔣剛死沒多久,KGB受訓、特務出身的蔣經國職掌大權,全國風聲鶴唳,馬英九也在
Thumbnail
王家衛繼《春光乍洩》、《花樣年華》後,再度探討了香港的回歸與認同議題。《2046》除了充滿政治隱喻外,更暗示了對香港未來局勢的思考和想像,以及對愛情的理解。此外,文學經典的挪用與情節上的曖昧複雜也是影片吸引眼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