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溺、專心(專注)、癡迷、深戲、四個類似卻不同的名詞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耽溺、專心(專注)、癡迷、深戲(名作家探險家艾克曼發明的詞句,她的一本書的書名。)
這四者之間有共通也有相異,程度情境也不同。
以癡迷及專心兩者而言,專心是一種自我要求,念茲在茲,癡迷卻是一種自我放棄,渾然忘我。兩者最大差異是一個無我、一個有我。
癡迷與耽溺相比較,前者似乎往往主體還在,耽溺意涵不只短時間喪失自自我,甚至長時間都被包圍籠罩而無主體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兩者相對於專心,專心的對象是短暫的,前兩者是長的。又,癡迷的對象,一般而言,意涵較正面,至少對一般人而言不見得會有致命的吸引力,耽溺的對象一般而言對任何人都可能是危險的,具陷入不可自拔的力量(如感情、如毒品……)
我自己看書是很容易癡迷進去的,拿起書,只消三、二分鐘,我就脫離這個現實的物質世界,別人叫我跟我講話是聽不到的,而且通常一入神,書看完才會回來。
至於艾克曼(她的「感官之旅」、「愛之旅」,叫好又叫座)的深戲,她定義為一種絕對的專注和愉悅,包含了清澄、狂熱和驚嘆,在清醒的恍惚中,享受震撼心靈的遊戲。在「深戲」中趨近了忘記自我,忘記時間這樣的因素,與宗教追求的奧秘經驗類似,也像是心理學所說的心流。
艾克曼以深入絕境的冒險(包括肉體與心靈)、在大自然中,在某些古老民族的儀式,在創造中的心靈……等等領域,台灣new age新時代創導者王季慶在「深戲」這本書的推薦序中提到,書中沒有提到的遊戲,如舞蹈、享樂、性愛、甚至閱讀,冥想、也有成為深戲的可能。
艾克曼的書叫好又叫座,其中非常重要的除了內容的創見與深度之外,她的文字技巧好得簡直沒有人比得上,(散文或論文、在她筆下都成了詩般的優美),詩人羅智成不禁讚嘆:眩人的文筆、閱讀她的文字視為一次「深戲」……
我自己看書是很容易癡迷進去的,拿起書,只消三、二分鐘,我就脫離這個現實的物質世界,別人叫我跟我講話是聽不到的,而且通常一入神,書看完才會回來。
閱讀的無限可能
「學問乃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會心人商量得之之事。」
這是雖然圍城的作者錢鍾書提到有關讀書作學問時的描述。但是,我總覺得,閱讀這件事不管是獨自一人,或與二、三會心人,甚至與更多朋友一起討論與分享,都各自有不同的樂趣。
而且在台灣有一個令人百思不解的矛盾,雖然2013年文化部公佈台灣民眾平均每年每人購書量遠低於亞洲幾個鄰國,但是我卻始終覺得台灣的讀書會數量之多,以人口平均數而言,以世界來排行,若非數一數二,也絕對名列前茅。不管在社區裏,企業裏,社團裏或三二好朋友登高一呼,形成台灣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種類繁多,熱鬧異常的讀書會文化。
一個不太習慣買書的社會卻有這麼多的讀書會,是一件蠻好玩的事情,或許對大家來說書只是一種媒介,在它為我們朝向世界開一扇窗時,讀書會也幫我們找到一起探索世界的同伴。有了書,有了一起做夢的伙伴,還有那些事是不可能的?!因此,這些五花八門的讀書會也呈現出閱讀的豐富與無限的可能性。
我自己在民國七十幾年的時候也成立了一個讀書會「民生健士會」,從閱讀到關懷社會關懷環境,大伙跨出獨善其身的個人舒適圈,進而籌組了「荒野保護協會」,號召民眾閱讀大自然,守護大地。這大概也回應了古人所說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些年常應各縣市政府圖書館之邀或學校推動閱讀的活動中分享自己閱讀的經驗,總是覺得喜歡閱讀的人真的是有福氣的人哪!
除了閱讀為現實生活帶來的知識與具體的能力或技術之外,最棒的是它幫我們建構了一個別人拿不走的精神世界。即便我們很倒楣,在真實人生裏不斷遭遇挫折,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甚至被人背叛、出賣,舉步維艱,人生似乎難以為繼,可是只要我們喜歡閱讀,書中無限寬廣的世界,會讓我們覺得生命還是美好的,值得好好活下去的。
而且有時候我們每天對應的這個現實世界的確很令人厭煩,覺得家人很煩,同事很煩,朋友很煩,希望全世界的人都不要來理我,渴望像一隻受傷的野獸躲到僻靜的洞穴一角舔傷,恢復元氣。但是生活中何處是那個沒人干擾的角落呢?閱讀,只要一拿起書,我們就立刻進入另一個世界,即便周遭人來人往喧囂吵雜,對我們而言卻都神奇地消失不見了,我們就有點像披上哈利波特的隱形斗蓬一樣,雖然外部形體還在,但精神靈魂卻已不受旁邊的人所影響。
我相信領略過閱讀真正樂趣的朋友,一定會如同我一樣,很想分享給朋友,就像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先生多年來所提倡的讀書運動:「自己再累也要看書,工作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
從學生時代開始至今,碰到朋友生日或到朋友家拜訪,我就是送書,書是我送禮的唯一選擇。前些日子到彰化玩,認識了開肉包店的老闆鄭永豐。永豐兄的阿振肉包店是鹿港的百年傳統糕餅店,他在民國七十年接班後,除了肉包之外,也研發出多種又香又細緻的各種鹹甜口味,在吳寶春還沒有用桂圓做麵包時,他在2005年就做出了吃得令人感動與尊敬的包子。
不過,最特別的是,只要到阿振肉包店買五盒的包子,(其實一盒6個包子也沒多少錢)他就送給顧客他喜歡的書,這幾年來已送出一萬多本。我因為聽到鹿港當地朋友轉述我出的書也列在他贈送的書單中,因此到鹿港時特地跟他致意。
永豐兄表示,鹿港古蹟中,最有人文意義的就是半邊井,半邊井的精神就是分享的精神,井的主人把井的一半供給街坊鄰居來使用,他覺得這種無私的分享是真正鹿港的精神。
的確,讀到引起共鳴,願意為之乾一大杯擊節歎讚的好書,豈能不分享給周遭的人,其實出書寫文章的人,也是一模一樣的心情吧!看到聽到一些令人感動的人物,有了令人心神盪漾的美感觸動,捨不得不跟人分享,才提筆成之為文,在廣漠人世裏尋找知音!
閱讀有無限可能,閱讀的心情是內心充實又圓滿,平靜卻又多彩多姿,與世界貼近卻又遼闊,正如生活中我們既能享受獨處又樂於與眾人分享。我相信這種心情是所有愛書人所共通的,因為書,我們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就不會再困於現實的物質世界了,閱讀本身就是人生最棒的獎賞,享受到讀書的樂趣,是我有了孩子之後,最想送給她們的禮物,因為,只要有書為伴,就可以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收到靜宜大學課程研發中心寄來的「在世界的每一天」,這是他們為108課綱實施後第一批進大學的學生所編選的國文教科書,書裡收錄了我的一篇文章「我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選自2019年11月,九歌出版社幫我出版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書中。 我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這是一個失落的年代。
    住在山裡面有二大好處,第一是空氣新鮮無汙染,這對飽受pm2.5威脅的都市人來說,是再貴的豪宅也無法取代的優點,第二個好處是安靜,可以聆聽天籟。 以前住在城市裡,習慣性的一回家就打開音響或電視,也不是為了聽什麼音樂或節目,就只是用這些聲音隔絕屋外喧囂的車聲與噪音。 直到搬到山裡,才重新開始聆聽寂靜。
    曾經應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之邀,在亞太地區心理健康城市論壇裏以「都市、荒野與心靈」做了一場專題演講,為了準備這場演講,特別找了一些有關城市發展的書來看,倒是有許多新的體會。 的確,城市和都會代表了心智和金錢,也是權力與影響力的來源,因此有人說,世界歷史其實就是城市發展的歷史。
    自古以來有「走春」的習俗,在春天萬物甦醒時到郊外踏青旅行。 對於大多數父母都必須工作的雙薪家庭,都會在此時帶孩子出外玩,彌補平日忙於工作沒有空陪伴孩子的愧疚心情。因此,只要是稍微有點名氣的風景名勝或遊樂區,在假日往往擠得人山人海。
    今天看了這一期的文訊雜誌,看到吳鳴老師批評滿天飛的弱智化文字,他厭惡的字詞包括:療癒、小確幸、大師、歲月靜好……等等。 他的批評犀利痛快,忍不住要抄錄下來,提醒自己不要犯了這些弱智的表現。 另外,他對「放空」兩個字也很有意見,「人人都在放空,腦袋瓜子本來就已經空空,還需要放空嗎?」
    我住在山裏頭,星期假日的時候也都是在野外帶活動或作自然觀察。可是,與親戚朋友聊天,只要他們說到:「我們是熱愛大自然的人」時,我都坐立難安。因為我實在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我想,那些提著音響到溪谷裏去烤肉,然後留下滿地垃圾的人,一定會在個人資料興趣欄裏勾選:「愛好大自然,喜歡戶外活動」。
    今天收到靜宜大學課程研發中心寄來的「在世界的每一天」,這是他們為108課綱實施後第一批進大學的學生所編選的國文教科書,書裡收錄了我的一篇文章「我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選自2019年11月,九歌出版社幫我出版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書中。 我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這是一個失落的年代。
    住在山裡面有二大好處,第一是空氣新鮮無汙染,這對飽受pm2.5威脅的都市人來說,是再貴的豪宅也無法取代的優點,第二個好處是安靜,可以聆聽天籟。 以前住在城市裡,習慣性的一回家就打開音響或電視,也不是為了聽什麼音樂或節目,就只是用這些聲音隔絕屋外喧囂的車聲與噪音。 直到搬到山裡,才重新開始聆聽寂靜。
    曾經應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之邀,在亞太地區心理健康城市論壇裏以「都市、荒野與心靈」做了一場專題演講,為了準備這場演講,特別找了一些有關城市發展的書來看,倒是有許多新的體會。 的確,城市和都會代表了心智和金錢,也是權力與影響力的來源,因此有人說,世界歷史其實就是城市發展的歷史。
    自古以來有「走春」的習俗,在春天萬物甦醒時到郊外踏青旅行。 對於大多數父母都必須工作的雙薪家庭,都會在此時帶孩子出外玩,彌補平日忙於工作沒有空陪伴孩子的愧疚心情。因此,只要是稍微有點名氣的風景名勝或遊樂區,在假日往往擠得人山人海。
    今天看了這一期的文訊雜誌,看到吳鳴老師批評滿天飛的弱智化文字,他厭惡的字詞包括:療癒、小確幸、大師、歲月靜好……等等。 他的批評犀利痛快,忍不住要抄錄下來,提醒自己不要犯了這些弱智的表現。 另外,他對「放空」兩個字也很有意見,「人人都在放空,腦袋瓜子本來就已經空空,還需要放空嗎?」
    我住在山裏頭,星期假日的時候也都是在野外帶活動或作自然觀察。可是,與親戚朋友聊天,只要他們說到:「我們是熱愛大自然的人」時,我都坐立難安。因為我實在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我想,那些提著音響到溪谷裏去烤肉,然後留下滿地垃圾的人,一定會在個人資料興趣欄裏勾選:「愛好大自然,喜歡戶外活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作者:阿鏡   作品 一:字貓(R18)   類型:輕鬱、愛情   昨日和格友聊到車文,由於自己曾寫過,也很愛,所以也觀摩了不少這類大手們的創作。   有趣的是,男頻、女頻,寫法不太一樣,我個人較偏「情慾」的描寫,當然,和人設也有關。   我不敢說自己多會寫,情、慾有合一..
    Thumbnail
    我真的不是理性腦,我懷疑我還待在子宮的那10個月應該就在讀詩。但我其實很想認真的閱讀,可是我被太多的雜務給分食了,我根本拿不回主導權吧。(啊懶就直接說沒人會笑的) 多年前你會在金石堂的網路書店購書,村上村樹,二月,扎西拉姆.多多,鄭愁予,...然後我跟著閱讀,就連看個書都需要伴讀的我真的好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曾幾何時「我喜歡你」成了「我要擁有你」的同義詞。這句話讓我一再的回味咀嚼。我一邊看著他們三人在和彼此的關係間碰撞掙扎,互相傷害的同時又互相療癒。再回過頭看自己,總是自嘲自己是個醋罈子的我,能夠放下佔有慾,單純的愛著我愛的人嗎?
    Thumbnail
    「在這種時候,人對自己心靈正好有足夠的了解,隱約知道心靈超脫肉體的侷限,具有強大的力量,能跳脫塵世,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Thumbnail
    唸完八大人覺經,現代人面對痴迷。無常國土危脆國土之爭,受害的是國土內的蒼生,臺灣人民正在受執政者的執著之害。痴迷現在的幸福而不思未來,進步的機器人世界,可能將人類回到過去的奴隸世界。關於科技進步、機器人發達,我們貪求享受越來越多,這就是痴迷。
    因為我想要維持本來面目,不在服務業裡的阿諛奉承迷失自己,可偏偏我又喜歡這行業。雖然尚不需要掏心掏肝掏肺掏我自己,但是和光同塵之餘,我也想要也需要在書堆裡結構再重構自己,如果同佛教裡所謂回歸本心、本目,才能觀自在。
    Thumbnail
    萊瑟姆深知:那個鼓勵人們去「閱讀」的理由(或者講得更廣泛一點,那個讓人們願意去瞭解的理由),往往不是因為這些內容是「重要」的、是影響力巨大的等等,而是這本書喚起了閱讀者切身的經歷,在書與人之間建立了一種深深的「個人關係」。
    Thumbnail
    每次漫步在圖書館,隨手從架子上取下書本,拿到沙發上看,或是進一步把它借回宿舍閱讀,都是一個個奇妙的緣分。 昨天我借的這本書——由慧敏法師寫的《停下來,才能看見》首先是因為書名吸引我,因為我覺得現階段的我,在像一隻箭很認真地不斷往前衝了很久之後,需要停下來,否則我的*「智商」、「感性」和「靈性」這
    Thumbnail
    「樂趣就是在困難的環境下握有掌控權的滋味。」這次看的書是之前很夯的自我成長類書籍。如果有看我之前的文章會知道這類書籍看來看去都很相似,不是舉很多例子讓讀者正能量滿滿,就是滿到要溢出來,所以到後來我便降低閱讀這類書籍的頻率。本次看書目的是希望能學習如何「控制」心流這件事。
    Thumbnail
      作者:阿鏡   作品 一:字貓(R18)   類型:輕鬱、愛情   昨日和格友聊到車文,由於自己曾寫過,也很愛,所以也觀摩了不少這類大手們的創作。   有趣的是,男頻、女頻,寫法不太一樣,我個人較偏「情慾」的描寫,當然,和人設也有關。   我不敢說自己多會寫,情、慾有合一..
    Thumbnail
    我真的不是理性腦,我懷疑我還待在子宮的那10個月應該就在讀詩。但我其實很想認真的閱讀,可是我被太多的雜務給分食了,我根本拿不回主導權吧。(啊懶就直接說沒人會笑的) 多年前你會在金石堂的網路書店購書,村上村樹,二月,扎西拉姆.多多,鄭愁予,...然後我跟著閱讀,就連看個書都需要伴讀的我真的好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曾幾何時「我喜歡你」成了「我要擁有你」的同義詞。這句話讓我一再的回味咀嚼。我一邊看著他們三人在和彼此的關係間碰撞掙扎,互相傷害的同時又互相療癒。再回過頭看自己,總是自嘲自己是個醋罈子的我,能夠放下佔有慾,單純的愛著我愛的人嗎?
    Thumbnail
    「在這種時候,人對自己心靈正好有足夠的了解,隱約知道心靈超脫肉體的侷限,具有強大的力量,能跳脫塵世,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Thumbnail
    唸完八大人覺經,現代人面對痴迷。無常國土危脆國土之爭,受害的是國土內的蒼生,臺灣人民正在受執政者的執著之害。痴迷現在的幸福而不思未來,進步的機器人世界,可能將人類回到過去的奴隸世界。關於科技進步、機器人發達,我們貪求享受越來越多,這就是痴迷。
    因為我想要維持本來面目,不在服務業裡的阿諛奉承迷失自己,可偏偏我又喜歡這行業。雖然尚不需要掏心掏肝掏肺掏我自己,但是和光同塵之餘,我也想要也需要在書堆裡結構再重構自己,如果同佛教裡所謂回歸本心、本目,才能觀自在。
    Thumbnail
    萊瑟姆深知:那個鼓勵人們去「閱讀」的理由(或者講得更廣泛一點,那個讓人們願意去瞭解的理由),往往不是因為這些內容是「重要」的、是影響力巨大的等等,而是這本書喚起了閱讀者切身的經歷,在書與人之間建立了一種深深的「個人關係」。
    Thumbnail
    每次漫步在圖書館,隨手從架子上取下書本,拿到沙發上看,或是進一步把它借回宿舍閱讀,都是一個個奇妙的緣分。 昨天我借的這本書——由慧敏法師寫的《停下來,才能看見》首先是因為書名吸引我,因為我覺得現階段的我,在像一隻箭很認真地不斷往前衝了很久之後,需要停下來,否則我的*「智商」、「感性」和「靈性」這
    Thumbnail
    「樂趣就是在困難的環境下握有掌控權的滋味。」這次看的書是之前很夯的自我成長類書籍。如果有看我之前的文章會知道這類書籍看來看去都很相似,不是舉很多例子讓讀者正能量滿滿,就是滿到要溢出來,所以到後來我便降低閱讀這類書籍的頻率。本次看書目的是希望能學習如何「控制」心流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