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這句話,這裡所講的「斯人」,即「是人」、「此人」;那麼究竟是什麼人呀?
    孟子講這句話之前,舉出六位古時的賢人,他們的出身或被提拔時,都是出身寒微,或是處於最艱難的時刻。當中有耕田出身的舜,有做泥工出身的傅說,有賣魚鹽出身的膠鬲,有當過獄官的管仲,有為避難而竄匿的孫叔敖,更有亡國而為階下囚的百里奚。
    孟子列舉這六個示例,來說明一個道理,上天要你成才,擔負重任,往往都會先讓你遭受打擊,讓你落難,讓你諸般考驗。人,許多時候都是犯了過,才能對人生有所悔悟。許多時候都是經歷過橫逆打擊,才會奮發圖強。許多時候都是受人白眼、受人奚落,才會警覺振作,才會立志出人頭地。
    孟子講這段話,旨在激勵人心,堅忍橫逆。人,往往處於困逆之境,反而能激發求存;相反的,經常處於安逸之時,反而會陷溺墮落。這就是「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的意思。(語出《孟子·告子下15》)
    當然,人若能經常反省,經常自覺,經常修己,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庶幾做到不必犯過就能領悟,即使處於安逸,亦能居安思危,而在德行上,力求上進。如此,就可自證人性的尊嚴,自證人格的自由。
    有人說:合理的考驗,叫做訓練;不合理的考驗,叫做磨練。
    共勉!珍重! (寫於2020年8月18日於海外)
    後話: 以前哪些解釋「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這句話,總覺得不夠貼切。現在筆者重新解說,自己覺得容易理解:
    人,往往處於困逆之境,反而能激發求存;相反的,經常處於安逸之時,反而會陷溺墮落。
    下一講:百里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