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孟子舉出六位古時的賢人當中,那位因亡國而為階下囚的,就是年逾七十的百里奚。
話說百里奚,原是虞國的大臣,虞君不聽百里奚的勸告,貪圖一時小利,誤中晉獻公的奸計,終亡國而為階下囚。
其時,秦穆公一直想擴展中夏,於是締結「秦晉之好」。
晉獻公的女兒在出嫁去秦國之前,要求把百里奚當作媵人,陪同出嫁,實則為秦穆公——即她的未婚夫君舉賢。
誰知百里奚在被押解途中,竄逃到楚國,以牧羊度日。最後,秦穆公派人到楚國以五張羊皮贖回。
秦穆公為試探百里奚是否守信重義,洞悉時局,於是先隱藏國君身分,而進行面試。
秦穆公問:先生年居?
百里奚答:才七十歲…你嫌我老了吧?要是讓我抓天上的飛鳥,擒林中的猛獸,我可能是老了點;可要是讓我幫助你們國君出謀劃策嘛,我比起昔日幫周文王定天下的姜尚——姜子牙,還年輕十歲。
穆公問:當今齊侯霸於鄄,楚王主江漢,晉侯吞鄰國,各路諸侯紛紛揚揚,會盟爭霸中夏,而秦國卻遠垂西辟,縱然有心強大,可怎麼能向東擴展,以靖亂世呢?
百里奚回曰:君不見天道蒼桑,順中生逆,逆中有順嗎?
於是,百里奚就如何把秦國的逆勢轉移為順境的策略,一一解說,終深得穆公擊節,而封百里奚為左相。
這就是孟子在另章說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的典故。
朋友啊!「龍游淺水遭蝦棄,虎落平陽被犬欺」,甘心嗎?
(寫於2020年8月18日)
下一講: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這句話,這裡所講的「斯人」,即「是人」、「此人」;那麼究竟是什麼人呀? 孟子講這段話,旨在激勵人心,堅忍橫逆。人,往往處於困逆之境,反而能激發求存;相反的,經常處於安逸之時,反而會陷溺墮落。這就是「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的意思。(語出《孟子·告子下15》)
前文提到孔子的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陸至今仍然普遍指斥為愚民思想;也就是說,民眾(大陸一向只稱為群眾,而不叫做民眾的)只須跟從政令去做,毋須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 有些衛道之士,乾脆把這句話重新斷句為: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句《論語》,自清末民初以來就有學者質疑,而康有為、梁啟超又試圖把原文的句讀(音句豆)重點,以自圓其說。至大陸赤化,有學者為迎合政權,直把夫子這句話,說成愚民政策。文革期間,就以這句話說成愚弄群眾,陳腐落後,因而破壞孔墳,幾乎要鞭屍。至今,大陸仍然普遍批貶孔子這句話是愚民政策。
究竟親情重要?抑或天下重要? 過去提到葉公說「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的案例,孔子卻不以為然。而在《孟子》裡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見【盡心上35】) 話說孟子有個學生名叫桃應,他問孟子:「舜作為天子,而一向執法嚴明的皋陶(音高遙)為最高的司法官員;假定阿舜的父親瞽瞍殺了人,該怎麼辦呢?」
前文講到「三不孝」: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也提及曾子說的「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這句話。 從上述所引關於「孝」的內涵,就沒看到有「順」的意思;相反的,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反而是不孝啊! 謹此共勉
前言 這個文題,過去曾經多次意欲為文;但,經左思右想、徘徊斟酌,始終無法動筆。何解? 一者、陋俗已不合時宜; 二者、要釐清語出的背景; 三者、此語之當今意義。 今終於免強落筆,以寡陋之見,祈各方指正。 二、要釐清語出的背景 這句話原出自《孟子•離婁上26》: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這句話,這裡所講的「斯人」,即「是人」、「此人」;那麼究竟是什麼人呀? 孟子講這段話,旨在激勵人心,堅忍橫逆。人,往往處於困逆之境,反而能激發求存;相反的,經常處於安逸之時,反而會陷溺墮落。這就是「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的意思。(語出《孟子·告子下15》)
前文提到孔子的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陸至今仍然普遍指斥為愚民思想;也就是說,民眾(大陸一向只稱為群眾,而不叫做民眾的)只須跟從政令去做,毋須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 有些衛道之士,乾脆把這句話重新斷句為: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句《論語》,自清末民初以來就有學者質疑,而康有為、梁啟超又試圖把原文的句讀(音句豆)重點,以自圓其說。至大陸赤化,有學者為迎合政權,直把夫子這句話,說成愚民政策。文革期間,就以這句話說成愚弄群眾,陳腐落後,因而破壞孔墳,幾乎要鞭屍。至今,大陸仍然普遍批貶孔子這句話是愚民政策。
究竟親情重要?抑或天下重要? 過去提到葉公說「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的案例,孔子卻不以為然。而在《孟子》裡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見【盡心上35】) 話說孟子有個學生名叫桃應,他問孟子:「舜作為天子,而一向執法嚴明的皋陶(音高遙)為最高的司法官員;假定阿舜的父親瞽瞍殺了人,該怎麼辦呢?」
前文講到「三不孝」: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也提及曾子說的「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這句話。 從上述所引關於「孝」的內涵,就沒看到有「順」的意思;相反的,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反而是不孝啊! 謹此共勉
前言 這個文題,過去曾經多次意欲為文;但,經左思右想、徘徊斟酌,始終無法動筆。何解? 一者、陋俗已不合時宜; 二者、要釐清語出的背景; 三者、此語之當今意義。 今終於免強落筆,以寡陋之見,祈各方指正。 二、要釐清語出的背景 這句話原出自《孟子•離婁上26》: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百里奚,其人生經歷充滿波折與挑戰,卻也在貴人支持下走向成功。文章中引用的籤詩透露出即使在困難中,若有貴人相助,最終仍能登上高峰。通過百里大嫂和蹇叔的支持,展示了友情和鼓勵對於追求理想的重要性,並強調在低谷期不要氣餒,應勇敢面對挑戰。
Thumbnail
秦瓊,字叔寶。跟前面胡味很濃的功臣們相比,秦叔寶相當的白衣漢人出身。於是即使他史料稀少,仍為後世所重。也就趁著這個少,我回頭看了一下九品官制中的大黑幕:庇蔭。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關於孟子中〈五十步笑百步〉一篇,我最大的疑惑其實是在最後一段: 孟子為何要提及「野有餓莩而不知發」?為何要梁惠王「無罪歲」?從文本來看,我們找不到梁惠王「不知檢」「不知發」的訊息。也找不到他「怪罪凶歲」的句子,他只是以凶年為例,說明自己對人民有盡心。 到底是孟子講話沒邏輯,還是有些話語被隱藏了?
Thumbnail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公冶長第五)。 希,同稀。伯夷、叔齊很有名了,商末孤竹國公子。伯夷是老大,叔齊是老三,還有個老二叫亞憑。但他們的父親孤竹君卻指定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以尊長想把君位讓給伯夷,結果伯夷不想違父命,又不想讓叔齊難處,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千百年來,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廣為流傳,一直被中國人奉為道德標杆。其人其事,出自司馬遷的撰寫的《史記·伯夷列傳》。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
左 傳 【陰飴甥對秦伯】     秦國攻晉,擄晉惠公。     晉國大夫陰飴甥前往秦國求和。     秦伯問:「晉國內部和睦嗎?」     陰飴甥說:「不和睦。平民認為一定要為晉惠公報仇。士大夫們知道晉惠公的過失,認為秦國一定會放回惠公,要報答秦國的恩德。因此不和。」     秦伯又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百里奚,其人生經歷充滿波折與挑戰,卻也在貴人支持下走向成功。文章中引用的籤詩透露出即使在困難中,若有貴人相助,最終仍能登上高峰。通過百里大嫂和蹇叔的支持,展示了友情和鼓勵對於追求理想的重要性,並強調在低谷期不要氣餒,應勇敢面對挑戰。
Thumbnail
秦瓊,字叔寶。跟前面胡味很濃的功臣們相比,秦叔寶相當的白衣漢人出身。於是即使他史料稀少,仍為後世所重。也就趁著這個少,我回頭看了一下九品官制中的大黑幕:庇蔭。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關於孟子中〈五十步笑百步〉一篇,我最大的疑惑其實是在最後一段: 孟子為何要提及「野有餓莩而不知發」?為何要梁惠王「無罪歲」?從文本來看,我們找不到梁惠王「不知檢」「不知發」的訊息。也找不到他「怪罪凶歲」的句子,他只是以凶年為例,說明自己對人民有盡心。 到底是孟子講話沒邏輯,還是有些話語被隱藏了?
Thumbnail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公冶長第五)。 希,同稀。伯夷、叔齊很有名了,商末孤竹國公子。伯夷是老大,叔齊是老三,還有個老二叫亞憑。但他們的父親孤竹君卻指定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以尊長想把君位讓給伯夷,結果伯夷不想違父命,又不想讓叔齊難處,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千百年來,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廣為流傳,一直被中國人奉為道德標杆。其人其事,出自司馬遷的撰寫的《史記·伯夷列傳》。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
左 傳 【陰飴甥對秦伯】     秦國攻晉,擄晉惠公。     晉國大夫陰飴甥前往秦國求和。     秦伯問:「晉國內部和睦嗎?」     陰飴甥說:「不和睦。平民認為一定要為晉惠公報仇。士大夫們知道晉惠公的過失,認為秦國一定會放回惠公,要報答秦國的恩德。因此不和。」     秦伯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