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養孩子的氣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認識的學生中有幾位考運不好,很是徬徨,勸這樣年紀的學生不要徬徨是沒用的。尤其這話出自一個考運很好的人口中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我想說的比較是面對家長與老師。
這社會充斥所謂一試定終身,排名才是最重要的,念錯系以後就完了等等話語,但是已經是大人的你們應該都知道這些都不是真理。
這個升學制度改到現在,其實還是不脫會考試的人比較占優先的狀態,如果一個教授與學生長期相處,相信會更清楚哪個學生會比其他學生更有資格可以進來。話雖如此,制度上不能這麼做,尤其在東方社會,畢竟公平是這個社會的制高點,教授也都非聖人。
重要的是你的孩子(或學生)是否願意持續地努力在他自己所選定的道路上。重點是做什麼事,而不是念甚麼學校。
從我念博士班開始到進了成大的教職一路至今,數度遇到困難,我的前輩老師總是這樣鼓勵我。前一陣子有教授輕生,讓我憶起當年,前輩朱老師對我說,升等不差在這一兩年,只要你繼續努力做研究,哪一年升等不都一樣?重點在於你喜不喜歡研究!
舉例(可以把資訊替換成其他)如果你一時上不了資訊系,可以以後再轉系,如果你一時轉不了系,可以考資訊所..... 重點都不是在你念哪一個系,哪一個所,重點永遠都在於你喜不喜歡想不想做資訊領域的東西。
這世界上有很多遊戲規則,我們多數都不是定規則的人,去怨這些規則是沒用的(例如規則讓會考試的上排名在前的大學,即使他一行程式都不會寫,或是規則讓不是得第一名的隊伍代表出國比賽等等),重點還是在你喜不喜歡想不想做資訊領域的東西。
如果你真的喜歡,這些規則都擋不了你。因為等大家一起進到真實且殘酷的世界,就會發現這裡是講真實實力的地方,你這樣自我鍛鍊自然一眼就可以被看出來,而真正厲害的人是會看到一個這樣努力的人,而且會惺惺相惜的,而以前的那些(包含會考,學測等等)規則到了此時都不太能算數了。
父母師長能做的不多,就是長養孩子的氣。這世界比的是氣長,不是一時的勝負。
電影 Rudy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國中會考結束後,家長和學生們充滿焦慮,對於前途和錢途感到不安。 焦慮原因包括路徑依賴、對孩子特質的不瞭解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未知。 家長期待孩子走上安穩的道路,但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特質,這可能導致孩子的眼界被限縮,最後只會走上家長規劃的單行道。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學生在模擬考試中的成績,以及班導師的獎懲原則和家長的積極參與。通過鼓勵自我競爭,激勵孩子們努力進步。
Thumbnail
學測成績出爐,接下來校內就會常常聽到高三導師同仁們這樣的對話(哀怨)。 大O老師:「家長叫我一定要幫他勸孩子念XX大學,我早就勸過了,孩子不想啊!然後家長就問,能不能也請校長勸勸他(她)!」 大P老師:「現在小孩哪會這麼乖嘛~我看要勸,也應該是勸那個家長『想開一點』。」 O:「就是說嘛!家長還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課程的評分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條件,課程內容、在教什麼才是,然而同學好似重視前者的比例大勝後者。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一般在校的學習成果, 小考啊、段考啊什麼的, 家長與老師會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考不好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一直上不去呢? 但是, 在模擬考啊、學測啊的時候, 段考時擔心低分群考太低,模考時, 家長與老師就又會改為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排名前面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不能再更上去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國中會考結束後,家長和學生們充滿焦慮,對於前途和錢途感到不安。 焦慮原因包括路徑依賴、對孩子特質的不瞭解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未知。 家長期待孩子走上安穩的道路,但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特質,這可能導致孩子的眼界被限縮,最後只會走上家長規劃的單行道。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學生在模擬考試中的成績,以及班導師的獎懲原則和家長的積極參與。通過鼓勵自我競爭,激勵孩子們努力進步。
Thumbnail
學測成績出爐,接下來校內就會常常聽到高三導師同仁們這樣的對話(哀怨)。 大O老師:「家長叫我一定要幫他勸孩子念XX大學,我早就勸過了,孩子不想啊!然後家長就問,能不能也請校長勸勸他(她)!」 大P老師:「現在小孩哪會這麼乖嘛~我看要勸,也應該是勸那個家長『想開一點』。」 O:「就是說嘛!家長還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課程的評分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條件,課程內容、在教什麼才是,然而同學好似重視前者的比例大勝後者。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一般在校的學習成果, 小考啊、段考啊什麼的, 家長與老師會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考不好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一直上不去呢? 但是, 在模擬考啊、學測啊的時候, 段考時擔心低分群考太低,模考時, 家長與老師就又會改為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排名前面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不能再更上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