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評論】張愛玲從來傳奇(上):張派作家並非複製體,更近似於一種精神上的依歸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原文首先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張愛玲在華語文壇無人能夠企及的影響力,使台灣出現了不同世代的「張派作家」,曾經我們以為「張派」指的是一種文字語言或內容形式,然而,在張派作家紛紛「叛離」張愛玲寫出一條自己的路以後,今天所謂「張派」,更近似於一種精神上的依歸——相信文字、共感「華麗蒼涼」,以及,對孤獨一無所懼。

張愛玲從來傳奇。

上篇,我會先談語言的政治性,對所有作家而言,使用母語寫作絕對是最有優勢的,但張愛玲離開中國後選擇以英文寫作,這選擇有其時代背景,但對華語文壇絕對是一大損失;張愛玲的作品影響了一代華語作家,她的文字是珍貴遺產,同時也成為作家們的心魔。

下篇,張派作家是否後繼有人?張愛玲作品的改編翻拍何以困難,我們或許可以從「文字語言」和「影像語言」的迥異邏輯,理解李安《色戒》、許鞍華《第一爐香》。作為讀者,你期待下一位張愛玲出現嗎?作為書寫者,你期望成為張愛玲接班人嗎?——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

大一時,見朋友MSN(古代通訊軟體)暱稱改為「白流蘇與范柳原」,好奇問他,對話框傳來「傾城之戀」四字,於是我去了高雄前火車站光南找到這本書(現在回想深感離奇,光南真是賣什麼都不奇怪),初次照面張愛玲。

做了太久升學主義體制下的順民,張愛玲的小說著實嚇了我好大一跳,她文字的精刮利索和國文課本上那些文以載道、忠孝節義,簡直平行世界;如同歌者必須開口唱給你聽,關於張愛玲作品的論述早汗牛充棟,翻開書頁,文字騙不了人。

曾偶然在批踢踢上看到這番言論:若沒有夏志清的拉抬提攜,張愛玲不會有今日的文壇影響力⋯⋯劉德華之成為一代巨星,仰仗的是天份、才華、努力及運氣,若有人跳出來夷然評述,要不是星探某某何來今日天王,這歸因多錯謬,完美詮釋「評論者的傲慢」。

離開中國,選擇用英文寫作

近年有個怪異現象,權且定調為儒家「忠君愛國」的遺緒——談創作、談文學,先問「愛台灣」與否。本來,政治無所不在,但對作家而言,有什麼可以高過「文學」?我尚在教會時,便曾遭小組弟兄群起「圍攻」,企圖說服我把神置於寫作之上才是「正確」的;在我看,但凡一個寫作者認定愛台灣更重要(這莫不是中國「政治審查」的對照?),他永遠無法成為「用作品說話」那種作家。

藝術家亦如是,「創作的自由」必須凌駕一切。

以羅馬拼音/注音符號習寫簡/繁體中文,兩種通往中文的路徑有什麼本質上的差異?如果只談傳達思想或表述意義,大抵殊途同歸;然而,談及對中文這個圖像文字其豐富麗緻的深刻洞察與體會,繁體作家必勝過半籌。

因此,我個人當然對於張愛玲離開中國後,一去不返地以英文寫作(除了為籌丈夫賴雅醫藥費返回香港寫作劇本時期)這件事深感遺憾,但這個選擇因時代背景能夠理解,二戰後是英美國力巔峰,英文從此一躍成為霸權語言與「文明」二字鶼鰈情深直至今日,身為作家,用(當時的眼光)更先進、高級、文明的語言寫作,在情在理,張愛玲也具備足夠的語言天賦;我遺憾是,張愛玲的中文寫作已豎立難以攀比踰越的高峰,若她苦心孤詣再寫下去,很可能就這麼寫出一座中文世界的通天巴亦未可知。

遺作《小團圓》、《易經》、《雷峰塔》俱以英文寫就,出版時譯為中文,文字風格確實張愛玲,但畢竟是譯筆,讀時我總感覺譯者「過度努力」地擬仿張腔。

「落葉歸根」四字大概已被編寫進華人的基因裡,文學作品也有一脈「懷鄉文學」,經常悲嘆身為「無根漂萍」的無奈;然而,張愛玲是「最不思鄉的中國人」,一九九二年三月十二日她去信宋淇、鄺文美:「中國人內大概是我最不思鄉。要能旅行也要到沒去過的地方,這話也跟你們說過不止一次。」;早在一九六八年更曾說過:「我很驚奇,台灣描寫留美的學生,總覺得美國生活苦,或許他們是受家庭保護慣了的。我很早就沒了家庭,孤獨慣了,在哪兒都覺得一樣。而且在外國,更有一種孤獨的藉口。」如果我們深受張愛玲「孤獨美學」吸引,也同意「孤獨而能真正自由」,或許就會理解張愛玲的「不思鄉」。

一個不思鄉的人會「愛國」嗎?大作家如張愛玲也有被定調為「反共文學」的作品《秧歌》、《赤地之戀》至今未能於中國出版,不愛國(黨)在對岸遭封殺,是稀鬆平常,但,愛國與否從不能作為作家作品的評述依據。今日,自由台灣的文壇居然存在政治審查,多教人啼笑皆非。

再難複製的影響力

資訊爆炸網路世代,已經習慣了社群、串流平台無休止的訊息,我們的注意力被切割得更為細碎。老三台年代,1985年潘迎紫主演《一代女皇》最高收視來到51.48;第四台出現後,極具影響力的傳奇談話節目《康熙來了》最高收視3.59;其後,電視已非Z世代必需品,追劇有Netflix,短影音有YouTube、抖音,這說明了要締造「時代共同記憶」愈發困難。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61 字、4 則留言,僅發佈於泯滅天使盪遊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78會員
113內容數
眼底是一幕幕倒退風景。 虛無中降生、無愛裡長成,泯滅天使屬於更高維度的未來,卻困於現在。他有一張潔淨的臉,上個世紀曾經愛笑,而後,刀槍劍戟無情剟傷以後,千瘡百孔的軀殼裡他復甦,準備用靈魂四散的光與焰火,滌洗世界。 如果寫作有更多可能--懺情又異質,纖細卻爆裂,我將化身泯滅天使,重建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泯滅天使唱遊地 的其他內容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如懿傳》的如懿和《還珠格格》的皇后是同一人,但前者「蘭因絮果」的深情打動無數觀眾,後者一逕使壞只讓觀眾想動手打人,這就是做為「歷史改編劇」視角的不同,造成截然不同人物設計導致的結果。
偶爾伸展肢體 積澱所有營養感覺自己花一樣綻開 到最乖張 期待誰偶然間停下 擁抱那顆心焦枯乾涸 直至花瓣萎黃 又是個夕陽西下多麼尋常 夜裡嚴實裹緊棉被 告訴自己並不太 冷
對於沒有獎項烘托、名人加持、行銷銀彈支援的本土大眾小說作家而言,竭力寫成八到十萬字出一本書,卻只收到幾千塊版稅,是常有的事(因此可以理解為什麼寫不下去的人這麼多)。
我寂寞,在極漠 放棄駐留,停止呼救 振起歛翼多年的雙翅 飛向彼方更高更遠 不回頭,不再等誰試探性開屏 施展魔咒、拘禁魂魄 不再陷溺 金斧頭銀斧頭 沒有一把是我從小拿到大的斧頭 你沒有
沈信宏所言「成為你自己,接納自己所有的東西,不被他人評價所影響。」或許是我們一生的功課,但,當國家(黨)出面干預「男人該是什麼樣子」,這對性平進程的大開倒車,絕對值得我們戒慎恐懼。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如懿傳》的如懿和《還珠格格》的皇后是同一人,但前者「蘭因絮果」的深情打動無數觀眾,後者一逕使壞只讓觀眾想動手打人,這就是做為「歷史改編劇」視角的不同,造成截然不同人物設計導致的結果。
偶爾伸展肢體 積澱所有營養感覺自己花一樣綻開 到最乖張 期待誰偶然間停下 擁抱那顆心焦枯乾涸 直至花瓣萎黃 又是個夕陽西下多麼尋常 夜裡嚴實裹緊棉被 告訴自己並不太 冷
對於沒有獎項烘托、名人加持、行銷銀彈支援的本土大眾小說作家而言,竭力寫成八到十萬字出一本書,卻只收到幾千塊版稅,是常有的事(因此可以理解為什麼寫不下去的人這麼多)。
我寂寞,在極漠 放棄駐留,停止呼救 振起歛翼多年的雙翅 飛向彼方更高更遠 不回頭,不再等誰試探性開屏 施展魔咒、拘禁魂魄 不再陷溺 金斧頭銀斧頭 沒有一把是我從小拿到大的斧頭 你沒有
沈信宏所言「成為你自己,接納自己所有的東西,不被他人評價所影響。」或許是我們一生的功課,但,當國家(黨)出面干預「男人該是什麼樣子」,這對性平進程的大開倒車,絕對值得我們戒慎恐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家人提及,據說不錯的某中國文學網紅曾談論張愛玲,表示張愛玲很小眾。家人有點疑惑,張愛玲小眾嗎?還是年輕的中國讀者不流行閱讀張愛玲? 不同意家人推測。儘管不了解中國年輕讀者的閱讀傾向,但從社交媒體不時傳出可疑的張愛玲語錄看來,張愛玲始終沒過時。不然怎麼沒聽說蘇青語錄、茅盾語錄之類。民國初年的作家,
Thumbnail
關一位研究員搜索山洞多年始終遍尋不著,直到有天黃昏,他扶著石壁慢慢往前,摸著摸著發覺不對勁,這凹凸不平滑的手感,是個「四」字。「有字啊!」......因為有字便有記錄,有紀錄就有歷史與故事,在漫長的一生中,當你終於摸到了先祖的證明、歷史的證明,那會是多麼的感動,就像摸到甲骨文而興奮的沈愷一樣。
Thumbnail
「張愛玲的最後一夜」是表演工作坊於2024年的春季所帶給大家的精彩獻禮,那更是對張愛玲致敬的一種獨特方式。劇中以極其特別的形式,描繪著這位在華文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才女,面對生命的堅持與無畏,更創造出每每讓人反覆玩味的精彩角色。戲劇以最後一夜的角度切入,那像是生命邁向最終的過程裡,重
Thumbnail
因為張愛玲,從此香港和上海有了交集。 再怎麼說張愛玲都嫌多餘,當你知道這只是她二十三四歲時的短篇小說集,於是心中除了驚訝讚嘆,底下還藏著隱隱的妒忌。 之前從沒看過張愛玲,但你當然早就對張愛玲是很熟的,但那是從八卦的角度,瘋狂的找尋她在上海和香港的背影。於是你知道了她的生世,了解她是李鴻章之後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其中張良澤便是代表人物。
Thumbnail
18歲的張愛玲投稿了處女作〈天才夢〉,單從這篇文章就能看見她年紀輕輕展現驚人才華,除此之外,甚至神預言自己的未來,原來一篇短文就案情不單純。 張愛玲的天才夢成與夢碎,不脫「發揮優勢、接納自我」兩個老生常談,但要如何使這兩者成立,全都建立在對自我理解的通透。
林夕曾受到黃霑、盧國霑、鄭國江以及林振強等前輩詞作家的影響。在影響自己的作家當中,張愛玲是林夕經常提到的一個人。林夕的性格和造型,多變多樣,不受拘束。此外,文章內容還提到了林夕的電視、電影主題歌詞和他為電影創作歌曲的一些經歷。
張愛玲是民國初年文壇的異數。當時比張更受歡迎的作家,大半已被時代淹沒,倒是毀譽參半的張愛玲,反而成了華文文壇永恆的巨星。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始終有人將張的作品改編為影像,讓張愛玲的作品與當代觀眾跨界對話,同時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讀者。 電影相對成功的,倒是張較不出名的短篇小說《色,戒》。
Thumbnail
張愛玲,在現代中文文學圈子裏,是大名鼎鼎的存在,不過老安很俗,只喜歡看熱血澎湃的爽文,像張愛玲這種被傳揚到幾乎成為標桿的名作家,老安一直沒有動力去拿她的書本來看看,覺得看這種女性名著壓力很大。 不過世事難料,老安上週從圖書館漂書櫃上,拿到了一套兩冊「二魚出版社」出的《小說讀本》,書中收錄了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Thumbnail
家人提及,據說不錯的某中國文學網紅曾談論張愛玲,表示張愛玲很小眾。家人有點疑惑,張愛玲小眾嗎?還是年輕的中國讀者不流行閱讀張愛玲? 不同意家人推測。儘管不了解中國年輕讀者的閱讀傾向,但從社交媒體不時傳出可疑的張愛玲語錄看來,張愛玲始終沒過時。不然怎麼沒聽說蘇青語錄、茅盾語錄之類。民國初年的作家,
Thumbnail
關一位研究員搜索山洞多年始終遍尋不著,直到有天黃昏,他扶著石壁慢慢往前,摸著摸著發覺不對勁,這凹凸不平滑的手感,是個「四」字。「有字啊!」......因為有字便有記錄,有紀錄就有歷史與故事,在漫長的一生中,當你終於摸到了先祖的證明、歷史的證明,那會是多麼的感動,就像摸到甲骨文而興奮的沈愷一樣。
Thumbnail
「張愛玲的最後一夜」是表演工作坊於2024年的春季所帶給大家的精彩獻禮,那更是對張愛玲致敬的一種獨特方式。劇中以極其特別的形式,描繪著這位在華文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才女,面對生命的堅持與無畏,更創造出每每讓人反覆玩味的精彩角色。戲劇以最後一夜的角度切入,那像是生命邁向最終的過程裡,重
Thumbnail
因為張愛玲,從此香港和上海有了交集。 再怎麼說張愛玲都嫌多餘,當你知道這只是她二十三四歲時的短篇小說集,於是心中除了驚訝讚嘆,底下還藏著隱隱的妒忌。 之前從沒看過張愛玲,但你當然早就對張愛玲是很熟的,但那是從八卦的角度,瘋狂的找尋她在上海和香港的背影。於是你知道了她的生世,了解她是李鴻章之後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其中張良澤便是代表人物。
Thumbnail
18歲的張愛玲投稿了處女作〈天才夢〉,單從這篇文章就能看見她年紀輕輕展現驚人才華,除此之外,甚至神預言自己的未來,原來一篇短文就案情不單純。 張愛玲的天才夢成與夢碎,不脫「發揮優勢、接納自我」兩個老生常談,但要如何使這兩者成立,全都建立在對自我理解的通透。
林夕曾受到黃霑、盧國霑、鄭國江以及林振強等前輩詞作家的影響。在影響自己的作家當中,張愛玲是林夕經常提到的一個人。林夕的性格和造型,多變多樣,不受拘束。此外,文章內容還提到了林夕的電視、電影主題歌詞和他為電影創作歌曲的一些經歷。
張愛玲是民國初年文壇的異數。當時比張更受歡迎的作家,大半已被時代淹沒,倒是毀譽參半的張愛玲,反而成了華文文壇永恆的巨星。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始終有人將張的作品改編為影像,讓張愛玲的作品與當代觀眾跨界對話,同時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讀者。 電影相對成功的,倒是張較不出名的短篇小說《色,戒》。
Thumbnail
張愛玲,在現代中文文學圈子裏,是大名鼎鼎的存在,不過老安很俗,只喜歡看熱血澎湃的爽文,像張愛玲這種被傳揚到幾乎成為標桿的名作家,老安一直沒有動力去拿她的書本來看看,覺得看這種女性名著壓力很大。 不過世事難料,老安上週從圖書館漂書櫃上,拿到了一套兩冊「二魚出版社」出的《小說讀本》,書中收錄了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