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極端的明清貞節觀念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貞節觀念指妻子對丈夫的關係保持專一,宋代理學盛行,提倡「存天理,去人欲」,把慾望妖魔化,認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至清時期,理學深入民間,女性追求貞節,由個人的道德選擇,變成社會給予女性的沉重枷鎖,由社會鼓吹的道德價值,變成國家推動的社會制度,女性的獨立自主被否定,被視為女性地位最低落的時期。
朝廷政策推動極端的貞節觀念。明代法律對於旌表節烈婦女有具體規定。太祖下詔奬勵三十歲前夫亡,守寡至五十歲的婦女,不但載其事蹟於官史,獲賜於宗廟供奉,更加樹立牌坊以嘉許,豁免其本家的差役。這尚算合乎人情的貞節觀念。武宗下詔獎勵因被姦污而自殺的婦女,發放殯葬金,為其立節烈碑,由是狹隘的貞節觀念被高舉。
清代在明代的基礎上,把旌表進一步細緻化,把堅守貞節的婦女分為三類,一為節婦,三十歲前守節至五十歲,或五十歲前丈夫亡故而守節超過十年,彰顯孝義或經歷窮困者。二為貞女,未婚而丈夫先死,或聞訃後自盡,或在家守節不嫁者。三為烈婦烈女,為了維護個人貞潔,或遭遇賊寇侵犯而寧死不從者,或被調戲而羞憤自盡者,或節婦被親屬迫嫁而自殘明志者。
清代規定,地方士紳每年向官府公舉節婦烈女,地方政府或為這些婦女修建節孝祠,死後設靈位於祠中,或樹立大牌坊,把旌表的婦女題名坊上,或發給官銀由節婦本家為其建貞節牌坊,個別的節烈事蹟,甚至可獲皇帝親賜詩章、牌匾、緞匹等,又或把節婦烈女的名字列入正史和地方志內。換言之,朝廷透過一系列獎勵,構成一種社會壓力,推廣一種極端狹隘的貞節觀念。
明代一些貞節例子,一些「不必要」的貞節行為。如進士張寧死後,兩個妾侍誓不改嫁,並把自己鎖在閣樓內,直至五十年後,張寧的兒子得中進士才出來與家人見面,被稱讚為「雙節」。如蘇州宣姓婦人,丈夫平日對她極盡凌辱,當丈夫一死,卻選擇自縊殉夫,並向親鄰表白,只需克盡婦道,不用計較夫妻感情。
清代婦女貞節行為更趨極端,不但「不必要」,甚至「怪異」。如秀才林邦基之妻,向病重丈夫許諾殉夫,丈夫死後,照顧家公,至家公過身,便絕食赴死以兌現承諾。當時不但有動輒殉夫,福州更有婦女被迫殉夫的習俗,村民竟然視為盛事,搭台觀看。
更可悲者,清代流傳不少保護清譽的故事,如趙謙之妻王氏,獨自睡覺時,窗簾被輕風吹起,她懷疑被偷看,竟上吊自盡以示清白。又如安徽賀氏,家中遇火災,因一時找不到外衣,寧願放棄逃生,也拒絕斴居救援,活活被燒死。這種荒誕的男女之防,卻被時人歌頌。
明清時期,貞節觀念的實踐有很大的差異性,受個人、家族、社區的影響,動輒言死的貞節行為,肯定不是全國通行的「應有之義」,但極端狹隘的貞節觀念被朝廷推廣,被視為社會追求的道德價值,被標榜為典範女性的榜樣,就不用爭議的現象。就宋元時期,節婦烈女只有約1000多人,但明代的節婦人數多達27000多人。清初八十多年間,節婦烈女已達12000餘人,及至同治時期,清廷每年平均旌表的節達12000多人,可見清代守節之風趨於熱烈。在這種社會風氣下,女性失去自主,社會地位更顯低微。
avatar-img
21會員
88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ai Sh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清末新政是回應八國聯軍的戰敗處境,滿清在「門戶開放」政策下勉強延續,加上戰敗帶來普遍的不滿情緒,立憲派與革命派急速冒起,對滿清構成壓力,慈禧因此體會到全面改革的必要,於1901年初以光緒帝名義下詔改革。
義和團興起於山東,宣稱「刀槍不入」,以「扶清滅洋」為號召,其活動移向直隸,手段也趨於激烈及殘暴,日本使館書記及德國公使被殺,京師秩序失控。從這個角度,列強對滿清百姓的欺凌導致義和義興起,義和團在京師失控的排外威脅列強國民的安全,兩者同時是真實,誰是誰非,是個人立場的選擇。
傳教士 (包括基督教和天主教) 與百姓的衝突被稱為「教案」,從鴉片戰爭至八國聯軍的六十年間,估計發生共四百餘宗教案,也有估計達一千宗,總之不是偶爾事件。為甚麼傳教士與百姓不斷發生衝突呢?
認識晚清基督教,不但是學習能力的考驗,也是個人冷靜程度的挑戰。關於傳教士對中國的影響,太多人先戴上有色眼鏡,或把傳教士都看成添上神聖光環的使者,即使有錯誤,也是無辜被利用的;又或把傳教士都看成與列強槍砲互相掩護的侵略者,即使有貢獻,也不過是糖衣阱陷。
一張西方的政治漫畫,一位象徵慈禧的女士,從象徵光緒帝的年輕人手上奪過字條,字條上以英語寫上「改革」一詞,女士面露不悅,以左手扭著年輕人的耳朵,年輕人顯得驚慌失措,沒有甚麼反抗的能力。漫畫表達了維新運動被慈禧輕易廢止的觀點。
英國歷史學家提出「挑戰與回應」的理論,簡單而言,一個組織面對外來的挑戰,是否有足夠的適應能力與創造能力,就決定了該組織的前途。沒有理論是完美無瑕的,但「挑戰與回應」對認識晚清歷史,實在是一種掌握歷史脈絡的簡易工具。 或說,維新派自身的限制,由他們推動的改革,從開始已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清末新政是回應八國聯軍的戰敗處境,滿清在「門戶開放」政策下勉強延續,加上戰敗帶來普遍的不滿情緒,立憲派與革命派急速冒起,對滿清構成壓力,慈禧因此體會到全面改革的必要,於1901年初以光緒帝名義下詔改革。
義和團興起於山東,宣稱「刀槍不入」,以「扶清滅洋」為號召,其活動移向直隸,手段也趨於激烈及殘暴,日本使館書記及德國公使被殺,京師秩序失控。從這個角度,列強對滿清百姓的欺凌導致義和義興起,義和團在京師失控的排外威脅列強國民的安全,兩者同時是真實,誰是誰非,是個人立場的選擇。
傳教士 (包括基督教和天主教) 與百姓的衝突被稱為「教案」,從鴉片戰爭至八國聯軍的六十年間,估計發生共四百餘宗教案,也有估計達一千宗,總之不是偶爾事件。為甚麼傳教士與百姓不斷發生衝突呢?
認識晚清基督教,不但是學習能力的考驗,也是個人冷靜程度的挑戰。關於傳教士對中國的影響,太多人先戴上有色眼鏡,或把傳教士都看成添上神聖光環的使者,即使有錯誤,也是無辜被利用的;又或把傳教士都看成與列強槍砲互相掩護的侵略者,即使有貢獻,也不過是糖衣阱陷。
一張西方的政治漫畫,一位象徵慈禧的女士,從象徵光緒帝的年輕人手上奪過字條,字條上以英語寫上「改革」一詞,女士面露不悅,以左手扭著年輕人的耳朵,年輕人顯得驚慌失措,沒有甚麼反抗的能力。漫畫表達了維新運動被慈禧輕易廢止的觀點。
英國歷史學家提出「挑戰與回應」的理論,簡單而言,一個組織面對外來的挑戰,是否有足夠的適應能力與創造能力,就決定了該組織的前途。沒有理論是完美無瑕的,但「挑戰與回應」對認識晚清歷史,實在是一種掌握歷史脈絡的簡易工具。 或說,維新派自身的限制,由他們推動的改革,從開始已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明清女性在社會上有獨特的「貞女現象」,意即不論未婚夫的生死,女子將終生忠貞其丈夫,故而在社會風俗上明顯透過道德意識約束女性行為,禮教仍是女性的枷鎖。 然而在清代中葉時,卻出現了像吳藻這般在清詞史上揮灑濃墨重彩一筆的女詞人,從她的創作中可看出其不同於時代的性別意識。
Thumbnail
西元900年,昌泰三年,五穀豐收之季。   自從侍女椿死後,失去長者庇護的兩個孩子處境越發艱難。   為了照顧年幼病弱的姬君,八重攬下許多其他下人不願做的吃力不討好的活,就為了在被惡意剋扣酬勞的前提下,額外多賺些銀錢給姬君多買些吃食及治病的藥。   尤記得明姬大人落淚的那個午後,母親遲遲
Thumbnail
最近這則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讓我感受到台灣傳統家庭對女性的期望與現代潮流的不符。在我經手的離婚案件中,大多數涉及到女性與男方家庭的相處衝突。傳統家庭往往希望女性放下自我,包攬生育子女、祀奉公婆、打理家庭,成為先生在外拼搏的後盾。而作為丈夫的男性則自然遵循這對他有利的成規,日子也就這樣過下去,結果是許多
Thumbnail
“嫁過去就要聽公婆的話,順老公的意,知道嗎?”媽媽心有不捨的蓋起了新娘的頭紗。 那個年代,媒妁之言,女子,多半是奉父母之命出嫁。 明玲是家裡最小的女兒,也是最後一個出嫁的女兒,她不喜歡這個丈夫,不僅大她許多歲以外,她還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私定終身的隔壁鄰居。 眼看,明玲就要出嫁了,他....依
Thumbnail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總是認為女性在月經期間不能進入廟宇。 老一輩都會認為會對神明不敬的這種傳統觀念,這種觀念讓人以為神明會因為女性的自然生理現象而覺得她們是不潔。 要是一個擁有無窮智慧慈悲為懷的神明,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呢?這種誤解其實源於古代一些男性的愚昧觀念,他們誤以為女性在月經期間進入廟宇
Thumbnail
...... 我突然頓悟出,《七夜怪談》其實還是部具有時代意義的警世大作。
以現代女性的角度去觀看戲劇中時代女性被對待的樣子,真的會氣死,一股腦的覺得非常的不公,劇中對性別不平等展現的淋漓盡致。 那時代的女性就像物品,可以是任何形式,卻無任何怨言; 當然我相信,也許那時代的人也是有人有怨言但是礙於社會上普遍就是如此。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女主角『婉通』,只是有意識地表達自己卻
到底是強悍造成了她的悲劇,還是悲劇造成了她的強悍? 如果沒有那頂太后的帽子,我們會如何看待這位老婦人?青少年時喪父,又身為長女,獨撐家計、青年喪夫、中年喪子、老年喪家。所有的不幸好像都發生在她身上了!如果她只是個平凡的老人,也許大家都會注意到她的不幸,而給予一些寬容的同情。可憐她不是,而又需要有一
Thumbnail
中國人傳統的婚姻頗堪玩味,因為有太多不同的民族風俗,不同的文化背景,「婚姻」最普遍的意思,只是向周遭的人表明:「就個女人是我的,你們不許動。」對於不是周遭的人,意思就是:「她已經是已婚婦人,除了她的丈夫以外,誰也不能染指。」 聽聞民國之前沒有甚麼全國保障婚姻法例,一切依據「傳統」,已經在眾
Thumbnail
典妻與典妻婚、還有妻妓,多是被丈夫脅迫的女子,這些女子發生這些事,不僅拿不到半毛錢,還賠了一生。 若是能從中介入,讓夫妻兩人可以合離放妻、或是休妻,興許都是較好的結果。 更不用說孕女,那些孕女,許多都還不到及笄年齡就被四處轉賣生育了,比起妓子還更加辛苦可憐。或許也就是知道不停生育的辛苦,後頭這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明清女性在社會上有獨特的「貞女現象」,意即不論未婚夫的生死,女子將終生忠貞其丈夫,故而在社會風俗上明顯透過道德意識約束女性行為,禮教仍是女性的枷鎖。 然而在清代中葉時,卻出現了像吳藻這般在清詞史上揮灑濃墨重彩一筆的女詞人,從她的創作中可看出其不同於時代的性別意識。
Thumbnail
西元900年,昌泰三年,五穀豐收之季。   自從侍女椿死後,失去長者庇護的兩個孩子處境越發艱難。   為了照顧年幼病弱的姬君,八重攬下許多其他下人不願做的吃力不討好的活,就為了在被惡意剋扣酬勞的前提下,額外多賺些銀錢給姬君多買些吃食及治病的藥。   尤記得明姬大人落淚的那個午後,母親遲遲
Thumbnail
最近這則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讓我感受到台灣傳統家庭對女性的期望與現代潮流的不符。在我經手的離婚案件中,大多數涉及到女性與男方家庭的相處衝突。傳統家庭往往希望女性放下自我,包攬生育子女、祀奉公婆、打理家庭,成為先生在外拼搏的後盾。而作為丈夫的男性則自然遵循這對他有利的成規,日子也就這樣過下去,結果是許多
Thumbnail
“嫁過去就要聽公婆的話,順老公的意,知道嗎?”媽媽心有不捨的蓋起了新娘的頭紗。 那個年代,媒妁之言,女子,多半是奉父母之命出嫁。 明玲是家裡最小的女兒,也是最後一個出嫁的女兒,她不喜歡這個丈夫,不僅大她許多歲以外,她還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私定終身的隔壁鄰居。 眼看,明玲就要出嫁了,他....依
Thumbnail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總是認為女性在月經期間不能進入廟宇。 老一輩都會認為會對神明不敬的這種傳統觀念,這種觀念讓人以為神明會因為女性的自然生理現象而覺得她們是不潔。 要是一個擁有無窮智慧慈悲為懷的神明,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呢?這種誤解其實源於古代一些男性的愚昧觀念,他們誤以為女性在月經期間進入廟宇
Thumbnail
...... 我突然頓悟出,《七夜怪談》其實還是部具有時代意義的警世大作。
以現代女性的角度去觀看戲劇中時代女性被對待的樣子,真的會氣死,一股腦的覺得非常的不公,劇中對性別不平等展現的淋漓盡致。 那時代的女性就像物品,可以是任何形式,卻無任何怨言; 當然我相信,也許那時代的人也是有人有怨言但是礙於社會上普遍就是如此。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女主角『婉通』,只是有意識地表達自己卻
到底是強悍造成了她的悲劇,還是悲劇造成了她的強悍? 如果沒有那頂太后的帽子,我們會如何看待這位老婦人?青少年時喪父,又身為長女,獨撐家計、青年喪夫、中年喪子、老年喪家。所有的不幸好像都發生在她身上了!如果她只是個平凡的老人,也許大家都會注意到她的不幸,而給予一些寬容的同情。可憐她不是,而又需要有一
Thumbnail
中國人傳統的婚姻頗堪玩味,因為有太多不同的民族風俗,不同的文化背景,「婚姻」最普遍的意思,只是向周遭的人表明:「就個女人是我的,你們不許動。」對於不是周遭的人,意思就是:「她已經是已婚婦人,除了她的丈夫以外,誰也不能染指。」 聽聞民國之前沒有甚麼全國保障婚姻法例,一切依據「傳統」,已經在眾
Thumbnail
典妻與典妻婚、還有妻妓,多是被丈夫脅迫的女子,這些女子發生這些事,不僅拿不到半毛錢,還賠了一生。 若是能從中介入,讓夫妻兩人可以合離放妻、或是休妻,興許都是較好的結果。 更不用說孕女,那些孕女,許多都還不到及笄年齡就被四處轉賣生育了,比起妓子還更加辛苦可憐。或許也就是知道不停生育的辛苦,後頭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