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諮商似乎可以說是一個,在外人眼裡,非常「神秘」(或是不可思議)的旅程。 可能是一間闔上門、隔音還不錯的房間;是舒適溫暖的沙發、合宜的空調溫度; 是一位心理師、一位個案(也有可能不只一位,進行伴侶或家族治療等), 兩者在其中經歷了一段時間(通常是50分鐘或一個小時不等), 從那一扇門出來後,人們可能有些會看起來像剛哭的樣子、有些人看起來像鬆了一口氣、有些人依舊愁眉苦臉、有些人看起來疲憊、有些人展露笑容......
然後,他們出發前往,去過自己的生活; 然後,可能在某一個約定好的時間,再次出現,和他的心理師處在這樣的小空間裡短暫的時間; 接著,再出發,前往自己的人生。
在成為一個心理師的碩士修業路上,一堂心理治療督導課,教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至今仍印象深刻。
「你們覺得心理治療/心理諮商是什麼?
你們覺得心理治療/諮商,和坊間有許多推出《XXX自救手冊》,有什麼差異嗎? 差異在哪裡?」
那時,班上陷入短暫沉默, 畢竟同學們(包含我),大家正在混亂忙碌的臨床實習,大多時候是被抽問心理學病理知識、忙著複習和學新的衡鑑技巧與解釋、不斷進行個案概念化、焦頭爛額打著治療逐字稿......等, 突然拋出一個「對你們而言,心理治療是什麼?」的問題,似乎讓大家終於在被「一團忙碌混亂」追著跑的日子裡,得以細細思索與品嘗,我們認為的心理治療是什麼。
而這個問題,似乎在不同學習與人生階段,總有不同的答案, 無關對錯,是心理師對自己進行治療的一種答案。 而隨著自己學習、接案、完成實習、就業, 當初教授的問題,我仍會常常在心理治療結束後,反覆問問自己。
那到底,治療/心理諮商,到底是什麼?
【心理治療/諮商,是一種『經驗』, 甚至是『不同於過往』的『重新經驗』。】
現在的我,會這樣回答。 心理治療/諮商,與書籍教授的任何技巧、步驟、理論概念知識(當然,書上的內容,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是一段「經歷/體驗」的過程。
它是一段不同於人們習慣互動模式的人際互動, 人們可能會帶著舊有的人際互動模式,走進治療室裡, 但在這間小小的治療室,開始體驗到不同於過往自己習慣的人際互動與溝通模式。
在治療室,可以去「體驗」到被尊重與被接納的歷程, 人們可能會在這段歷程,體驗到自己的所有感受與想法,是可以獲得尊重與接納的,是允許被存在的;
而接納,正是所有事情得以變的「改變」的第一步。
書籍會教給我們許多「技巧」、「理論」和「方法」, 但心理治療/諮商,則是回歸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歷程」,讓我們在治療室,一個相對安全的空間和一個穩定的時間架構之下,「去經歷一段(可能不同於過往)的人際互動歷程」。
透過在治療室裡這些「真實的」、「專屬於你個人的」的這些「重新經驗」, 人們帶著在治療室裡所發現的體悟、感覺和經驗, 回到現實生活裡,進一步去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改變,繼續他們精彩的人生之旅。
Written by 熱血小隊員 新鮮的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