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承認自己的愚蠢嗎 I 自知無知的悖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都是愚蠢的,這是這篇文章的前提,但有多少人會願意承認這點?

自知無知

又稱為「無知之知」,這是來自蘇格拉底的觀點,認知到自己的無知,是認識自己與他人的必備條件,為了體現這個概念的重要,蘇格拉底喜歡以公開找碴(無誤)的方式與人交流,嘗試要對方回答「什麼是善」、「什麼是美」的問題,並且敲打他們話語中的漏洞,不停追問,直到對方承認自己的無知。
這邊碰到第一個問題是,沒有人是無所不知的,面對無限的知識,一個人的所知也僅是微不足道的渺小,但是反過來說,人沒有必要知道所有的事,大多數都是用不上的無用內容,除非要為了應付考試,其餘那些徒勞的努力,只是讓人走向另外一個,名為愚者的路。
於是有了追尋真理的人,與嘲笑前者,自己卻所知更少的人。

黑暗森林

這是來自科幻小說《三體》的理論,非常粗暴地可以總結成,由於種種差異,文明之間無法確認對方的意圖,而即使對方比自己弱小,也有可能後來居上,若是暴露自身的存在,就有可能被快速消滅,所以各個文明都需要努力隱藏自身的蹤跡。
使用黑暗森林法則只是方便說明,當然人跟人之間不需要互相毀滅......對吧?但是終究我們難以確知對方的意圖,然而在辨明對方意圖之前,早就不斷釋放出自己的訊息,如何談吐、表現、回應、以及知識涵養,這些是提供對方該擺出什麼姿態的依據。
關鍵在於在還沒釋出訊息以前,地圖上是滿佈戰爭迷霧的,但是一旦釋出訊息,黑夜燃起火光,敵我高下立判。
所以會變成以下狀況:
  1. 我們會希望表現出有知的姿態、或至少不是愚蠢的。
  2. 知識是無窮的,沒有人能擁有足夠的知識。
  3. 直接展現出知識,等同暴露自己的位置。
  4. 當你水準勝過對方時,自然對方摸不透你;當你水準不如過對方時,自然對方也一覽無疑。

悖論

這樣就形成一個悖論,「不愚蠢的人會承認自己的愚蠢;而不承認自己的愚蠢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愚蠢」
可以這樣說,不愚蠢的人因為知曉自身的不足,而會語帶保留;相反蠢人因為把自己的想法都掏盡了,反而無所遁藏,一切攤在大眾目光下。
最後收斂一點,畢竟現實不是隨時都在賽局或戰爭,但是收斂自己的表現方式,其實能讓自己留下許多餘裕,簡單舉個例。
譬如說許多人會使用「XXX就是怎樣」的句型,像是「政府就是要照顧人民」可以說成「照顧人民是政府的工作」,前者說的是結果,這有可能失敗;後者說的是責任,是改善的方向,差別是過「」的宣稱會難以承受現實的失誤。

👉有光的地方【FacebookMattersMedium|POTATO】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03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自那個光 的其他內容
這一篇是上一篇《伸展運動》發布以後,延伸出來的幾個想法,可以當作三個獨立的想法,或者是都在回應一個問題,「自己與故事的距離。」 吸引你的那個為什麼 在畫格內道盡一切 第四道牆的厚度
「標籤跟分類是促進大眾了解特定議題的最快方式,但是如果要到深入的時候,你才會把所有框架拆掉」 今天白天在聽節目順便工作的時候,給節目裡的一句話給提醒到,這邊再用自己的話重新輸出一次。 好來,那麼今天要來深入認識一個標籤本身時,還要用標籤來討論嗎?
狀況是這樣的,當我們與人進行溝通,理應雙方都可能需要進行一些調整,互相協商,最後才能達成雙方的共識,當然有的人壓根不這麼認為,那麼一旦要打交道的對象,在交流開始前就已表現得毫無轉圜餘地,還有溝通的空間嗎? 這一篇最主要想區分對於「否定」的觀點,以及該如何面對的態度。
之前有一陣子連著參加了幾場讀書會,都是需要分享自己讀過的書的形式,對於報告口說這部分不是我的長處,所以先擬好一份完整的口說稿就是必須的準備,那時的我同樣有在寫點有的沒的,寫好的稿子貼出來分享也是順便的事,這時候就有個難點,我寫的該是講稿還是文章呢?
之前會想到開這個系列,是一次旁觀別人的討論中,給其中一方的觀點打中。 "當你提出一個論點,而別人回應這個論點時,是表示對你的善意,一旦你排斥這個善意,這會是非常欠缺網路禮儀的行為。"
最近身邊的一些事情,單純想整理一下想法。 該怎麼樣經營一個群體?像是經營公司、辦活動這些,最大的不確定性應該是人吧。
這一篇是上一篇《伸展運動》發布以後,延伸出來的幾個想法,可以當作三個獨立的想法,或者是都在回應一個問題,「自己與故事的距離。」 吸引你的那個為什麼 在畫格內道盡一切 第四道牆的厚度
「標籤跟分類是促進大眾了解特定議題的最快方式,但是如果要到深入的時候,你才會把所有框架拆掉」 今天白天在聽節目順便工作的時候,給節目裡的一句話給提醒到,這邊再用自己的話重新輸出一次。 好來,那麼今天要來深入認識一個標籤本身時,還要用標籤來討論嗎?
狀況是這樣的,當我們與人進行溝通,理應雙方都可能需要進行一些調整,互相協商,最後才能達成雙方的共識,當然有的人壓根不這麼認為,那麼一旦要打交道的對象,在交流開始前就已表現得毫無轉圜餘地,還有溝通的空間嗎? 這一篇最主要想區分對於「否定」的觀點,以及該如何面對的態度。
之前有一陣子連著參加了幾場讀書會,都是需要分享自己讀過的書的形式,對於報告口說這部分不是我的長處,所以先擬好一份完整的口說稿就是必須的準備,那時的我同樣有在寫點有的沒的,寫好的稿子貼出來分享也是順便的事,這時候就有個難點,我寫的該是講稿還是文章呢?
之前會想到開這個系列,是一次旁觀別人的討論中,給其中一方的觀點打中。 "當你提出一個論點,而別人回應這個論點時,是表示對你的善意,一旦你排斥這個善意,這會是非常欠缺網路禮儀的行為。"
最近身邊的一些事情,單純想整理一下想法。 該怎麼樣經營一個群體?像是經營公司、辦活動這些,最大的不確定性應該是人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問題: 如果一個人了解自己的無知,這是否使他比那些不自知的人更為智慧? 解釋: 蘇格拉底提出「我只知道我一無所知」的思想,並認為真正的智慧來自於意識到自身的無知。這個思想實驗挑戰了我們對智慧的理解:是否越是認識到自己的無知,越是接近智慧?它也涉及到自我認識和謙遜的價值,並提問是否擁有自知之明可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奧古斯丁對於人類思想與理性的論述,並闡述了人類如何達致讓思想控制自己的平和狀態,防止超越限度的索取成為蠢貨。
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做一個聰明的人,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善用自己的聰明。
現今時代,做聰明人實在是絕路。應該說,自命聰明的人必遭群毆,下場悲慘。有見及此,本文旨在教大家做個笨蛋。做笨蛋的好處如下:   一、聰明人從來悲天憫人,自以為看破世事,結果抑鬱太過,反而招致內傷。所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如此聲聲入耳,耳朵還不過勞?笨蛋則獨善其身……
Thumbnail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高智力≠高理性 智力測驗並沒有測量理性,這就是聰明人會做蠢事的原因:所謂的「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高智力≠高理性。 理性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人認為即使沒有解決教科書中邏輯問題的能力,自己也能生活下去,也有人認為理性與情感相矛盾,會降低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談到智慧,那麼你是如何看待智慧的呢? 是聰明嗎?還是懂得很多道理。 每個人都有他的專長與興趣, 對於自己擅長、熟悉的領域就會讓人覺得聰明,懂很多事。 這樣就是有智慧嗎? 但是當你問他不專精且沒興趣的領域,顯然他知道相關的知識就不多了。 而評價對方智慧者本身,自己有足夠的智慧去察覺
Thumbnail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顛覆高智商等於絕對聰明的常理, 助你找出決策的關鍵智慧 David Robson  2020 商業周刊 解釋為何聰明的人會犯下某些愚蠢的過錯,需要使用何種預防措施。
Thumbnail
聰明是知道,愚蠢是不知道。但你兩個都不是,你是那個智慧的——你不知道自己知道,同時知道自己不知道。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問題: 如果一個人了解自己的無知,這是否使他比那些不自知的人更為智慧? 解釋: 蘇格拉底提出「我只知道我一無所知」的思想,並認為真正的智慧來自於意識到自身的無知。這個思想實驗挑戰了我們對智慧的理解:是否越是認識到自己的無知,越是接近智慧?它也涉及到自我認識和謙遜的價值,並提問是否擁有自知之明可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奧古斯丁對於人類思想與理性的論述,並闡述了人類如何達致讓思想控制自己的平和狀態,防止超越限度的索取成為蠢貨。
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做一個聰明的人,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善用自己的聰明。
現今時代,做聰明人實在是絕路。應該說,自命聰明的人必遭群毆,下場悲慘。有見及此,本文旨在教大家做個笨蛋。做笨蛋的好處如下:   一、聰明人從來悲天憫人,自以為看破世事,結果抑鬱太過,反而招致內傷。所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如此聲聲入耳,耳朵還不過勞?笨蛋則獨善其身……
Thumbnail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高智力≠高理性 智力測驗並沒有測量理性,這就是聰明人會做蠢事的原因:所謂的「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高智力≠高理性。 理性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人認為即使沒有解決教科書中邏輯問題的能力,自己也能生活下去,也有人認為理性與情感相矛盾,會降低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談到智慧,那麼你是如何看待智慧的呢? 是聰明嗎?還是懂得很多道理。 每個人都有他的專長與興趣, 對於自己擅長、熟悉的領域就會讓人覺得聰明,懂很多事。 這樣就是有智慧嗎? 但是當你問他不專精且沒興趣的領域,顯然他知道相關的知識就不多了。 而評價對方智慧者本身,自己有足夠的智慧去察覺
Thumbnail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顛覆高智商等於絕對聰明的常理, 助你找出決策的關鍵智慧 David Robson  2020 商業周刊 解釋為何聰明的人會犯下某些愚蠢的過錯,需要使用何種預防措施。
Thumbnail
聰明是知道,愚蠢是不知道。但你兩個都不是,你是那個智慧的——你不知道自己知道,同時知道自己不知道。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