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嚼嚼廣場】06 青春的流水帳

【嚼廣極短篇故事單元集選】人物群像:記憶迴路的倒反紀實
06 青春的流水帳
獨立是一種孤獨的狀態
以前總覺得搬家是件挺容易的事,直到後來才發現事情遠比自己想的還更有挑戰性, 就連這個已經習慣獨立的自己,都開始覺得疲憊了;升上大學之後,離開了北部,也自然而然的開始自己租房子,而那時的我還只是個學生,卻已經認為自己是個成熟穩重的大人了,因為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人吃飯、逛街、一個人去考試,甚至是生病時也都是一個人過來的,所以怎樣也不會想到,獨立會讓自己陷入與世隔絕的孤獨中。
沒來由的轉學
在學生最後的幾年間,光是大學我就換了三次,只是自己怎麼想也不明白,大學成績一直都很好、課業基本上並不成問題,而且在同儕之間,也跟同學相處得不錯,無論在班上、系上或是和教授的關係,應該都挺順利的;一直到我升大二之前,學校按照慣例都會舉辦校外展,同時,這也早已成了我們設計系的一個傳統,於是,我在教授的引薦,接下了本屆的策展總召工作,而後也開始著手在主視覺的規劃事宜,其中包括參與在系上最核心的活動之外,更是累積我實務操作經驗的一部分,而後續除了執行遇到的瓶頸以外,展覽也算是達到預期的樣子,不過我在完成手邊的工作後,隨即就在家休養了一陣子。
短暫的美好生活
之後又過了不久,我收到了錄取通知單,於是在大二那年就轉到了另一所學校去,同時,我換了自己的社群軟體,以至於同學也沒辦法透過原本的聯絡方式找到我,所以在那次系展之後,就是我跟同學們最後一次共識了;到了新環境,有幸又交到了一群不錯的朋友,其中有個還因此變成了我的室友,回想那時的回憶,真的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這兩所大學的教學模式差的很多,雖然同樣是必修課程帶入選課的方式,但在選課及通識的選擇上就多了許多的彈性;只是目前讀的學校性質是偏向理科的,關於藝術學群的內容幾乎沒有,就算是出現在表列的選擇,也多半是所謂的營養學分,沒有實際接觸到美學的範疇,不過那學期的通識課我選了一門文化領域的課程,而且還是學校的熱門課程,加上選課系統失靈,原本沒有選到的學分卻誤打誤撞的拿到了正取資格,於是,選課的故事也就告一個段落了。
第一堂課的內容並不多,主要還是教授何同學破冰用的,不過這堂課有些不同,在教學大綱上就清楚的標示了課程互動的重要性,以至於這堂課會有很多分組報告與發表意見的機會,但作為大二老鳥的我對於上台報告也算是有心理建設了,畢竟表達這件事對我而言並不是很難的事,只是在正式進入課程之後,事情卻朝著同學都難以想到的方向發展;於是,在這短短16週的課程內,教授就向我們展示了他的用心,而且幾乎可說是把互動設計玩透了一遍,除了簡單的發表意見與辯論橋段以外,課堂內容更參雜著潛能開發、遊戲性的思辨交流,另外還有田野調查的廣泛應用,都讓不同科系的同學們能夠侃侃而談的表達,而不只是一期一會的通識課程而已,因為這些互動性的加入,原本陌生的同學到後頭,甚至還能成為大學很好的朋友,我想這大概就是這門通識熱門的緣故吧。
因為學群領域的不同,大二的我必須補修一年級缺漏的必修門檻,又加上申請的研究計畫在案進行著,所以這一整年的時間也幾乎快被自己給壓得不能喘息,只剩下晚上的時間留給生活;只是這樣的作息也讓日子很快就被浪費掉;說其來跟這群大學室友的緣分很奇妙,我跟其他三人所讀的科系完全不同,基本上很難認識到彼此才對,但是我卻因為室友A的緣故,認識了他的同系好友B,又加上在通識課認識的C同學,就這樣讓我們四個人湊在了一起。不過後來,因為自己對於文化公共領域的一份掛念,於是就在一次的轉學到其他學校,同時加上A同學家裡發生的事,必須暫時休學一段時間,結果就剩下B和C兩人繼續留在那裡,雖說如此,但在我離開之後,我和他倆的關係卻一直這樣保持下去。
再一次轉學
之後我輾轉來到了另一個環境生活,又再次融入了另一個群體,儘管我選擇一再從頭來過,但事情的進展卻比之前還要激烈、甚至是令我難以想像的地步:於是他們就在我都還未認識彼此時,直接帶我體驗了第一次夜衝;回想起那時的衝動,都還覺得是不久才發生的事,之後這一群又帶我去到台中、高雄,還有各處去探險,然後在升上大四之後,很快又到了成果發表的高光時刻、再一次當上了策展總召,只不過這回是畢業展,然而當我們都走到這裡,就連畢旅都一起完成之後,卻到了再次分別的時刻。以至於除了我之外,大多同學都回到了各自的故鄉,台北、台中或是高雄吧,有些人沒有回家,而是選擇跑去城市工作,我的幾個朋友因為兵役的緣故,就暫時留在了家裡,但總之是如此,每個人都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裡忙碌了,儘管習慣了群體,也被迫再次回到孤獨,那個曾經以為的獨立,不過是大人生活的樣貌。
之後我回家了|回家之後
回家,回自己的家,或許現在還沒辦法擁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房子,但只要有人在,那這就是家了啊;而後我找到了另一個可以生活的地方,只管他能替我遮風避雨,然後把家裡佈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住所是生活的容器,而生活是我和自己獨處時的調和,只不過現在當我回到了家,便不再尋覓、只享受屬於自己的天地,於是我終於可以實實在在地活著。但是有一天,倘若可以真正地擁有它,那到時再說也不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嚼嚼廣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