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媽的多重宇宙》:如果在某個宇宙,秀蓮是個影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科幻喜劇電影《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由楊紫瓊主演,導演組合「Daniels」關家永(Dan Kwan)與 Daniel Scheinert 兩人聯合執導,在今年三月上映之後便於全球引起熱議。
能證明《媽的多重宇宙》吸引當代觀眾的證據之一,是它目前在全球知名的影迷社群網站「Letterboxd」前 250 名敘事劇情長片榜單上排名第一。在本文寫作當下,這部電影超過 17 萬人評分,該榜單的往後幾個名次,則依序是奉俊昊《寄生上流》(Parasite,2019)、葉列姆克利莫夫《見證》(Come and See,1985)、小林正樹《切腹》(Harakiri,1962)與柯波拉名作《教父》(The Godfather,1972)。類型各異,卻略能從中窺見一種影迷形象。
之所以特別強調這點,來自《媽的多重宇宙》影片本身亦具有影迷氣質。我們不需要直接比較自己與「Daniels」的品味是否相通,也能感受到他們對於串通電影的拼貼趣味。電影中的「多重宇宙」,其實幾乎可以換一個說法是:「你可能也看過的好多部電影」:秀蓮長出《與龍共舞》(1991)的香腸手、撞進諧仿《料理鼠王》(Ratatouille,2007)的世界、感受《花樣年華》(2000)的成人愛情遺憾,甚至還遙遙參與《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1968)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軌跡。這不僅是「多重宇宙」剛好拿電影為梗,而是大方向上,這些宇宙幾乎就是電影拼貼圖的延伸。
單純在《媽的多重宇宙》中,我們沒有跡象可以看出主角秀蓮是個喜愛看電影的影迷。她更像是一個與傳統印象相差無異的亞裔美國婦女,與丈夫共同做小生意,在意子女的教養問題,也跟美國文化始終有一層格格不入的薄膜。
但是,正如觀眾可以發現,《媽的多重宇宙》幾乎是一個「不需要多重宇宙」也能成立的故事,如果把枝節拿開,本片其實就只是關於一個平凡的婦人,碰到報稅危機、焦慮跟父親的關係、煩惱女兒的性向,還有自己與丈夫的感情磨合問題,最後終於在一場家庭聚會中情緒爆發,反而因為這個契機重新與家人和解。《媽的多重宇宙》真正施展的劇本魔術,只是用「多重宇宙」的設定,為以上這個並不難想像的簡單故事增添枝節,而「多重宇宙」則是指向主角秀蓮的人生遺憾。
在一定程度上,《媽的多重宇宙》並沒有花費太多心力去鋪排嚴肅的科學理論。對於電影中「多重宇宙」最清晰的理解方式,是秀蓮這個角色不甘於人生停滯的中年危機反射,她曾經擁有千百種不同的可能性,卻偏偏走到現在這一種,她僵硬地卡在一個以「報稅」為基調的宇宙中,沒有活力、沒有鎂光燈、沒有香腸手,沒有興味盎然的小花小草,只有各種可能的遺憾。也就是在這個端點上,透過「遺憾」,也就是「那些你人生曾經有的可能性」所構成的「多重宇宙」,返還回來其實就成為了「以你為中心的所有事物」──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只在當下一瞬。
所有電影都可能與你產生連結,你也只能看到它與你產生連結的那個面向。在「秀蓮的多重宇宙」當中,我們又再透過她的每一個世界去撿回一點點關於她的可能性碎片:她可能做過明星夢,她可能有過女性戀人,她可能對於友誼有更多期待……。在這個面向上,我認為《媽的多重宇宙》幾乎就像是影迷有時候互相調笑的趣味,大家喜歡擺設所謂的「人生十大愛片清單」,代替墓誌銘或其他東西,它反映的是我們可以透過拼貼,去重新理解自己的一種機會,能看見「多重宇宙」的秀蓮只能活在此生,但這些趣味終究也與此生的她再度產生創造性的共鳴。
儘管看的是同一部電影,但我們永遠無法看見另一個觀眾所看見的事物。然而,透過某種錯位的,但仍然會觸發的共鳴,電影可以給人的感動仍然有機會被交織在一起。這可能是返還「多重宇宙」之後可行的一種超譯想像。
另一個能構成啟發的想法,是故事中吞噬一切的魔女,最終被揭露出與秀蓮有互相呼應的人物關係。我們指的不只是「反派就是秀蓮的女兒」這個基本事實,還包括秀蓮與她女兒的相處,實際上也是她無法通關的、面對父親的人生難題。她是父母,也是(或曾經是)子女,這對於家庭電影來說,可能是個已經老生常談的解套說法,但在這部電影中,這種指涉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魅力,因為它談論的不只是單一家庭的關係,而是更廣泛的人生處境問題(我不想太快用某種主義去概括它)。
單一家庭的和解有時讓人不耐,因為我們知道現實中的問題遠比電影所能呈現的要來得更複雜,就像愛情的分合不必然能以和解為結,如果打破血緣羈絆的某種神祕想像,觀眾或許會感覺,家庭電影有時訴諸「親情必然能戰勝一切」,不盡然有很深刻的基礎。然而,《媽的多重宇宙》透過「能看見所有宇宙,所有可能性」的反派,去消解「必然」發生的羈絆,它面對的問題從家庭出發,但最後進入更大的面向,因為不必然發生的是所有事,而看過所有可能性之後,似乎也沒有任何單一可能性值得被珍視。
電影最後奔向的情感拉扯,被「至少我們能選擇此生此世」的愛化解,不免略略有點過於簡便。在這裡,不盡然有很深刻的道理,但我會想到另外一部作品,就是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勳的《輝耀姬物語》(かぐや姫の物語,2013),它以日本古典文學巧妙地回應現代,某種意義上,我認為它反映的是與《媽的多重宇宙》相似的問題,但它甚至走得更遠、更哀傷,甚至可能更積極。
這是我前面所提到的身分魅力:當我們看出秀蓮與她的女兒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呼應,或甚至她父親,甚至她在路途上遇見的許多不同的人,都產生一定程度的連結,那我會進一步地想,其實所有人最後也會與輝耀姬產生連結:生命是如此地苦,但我們卻依然愛生命。這其中不盡然有很深邃或必然的道理,但遊蕩在不必然可能發生的和解之外,我對《輝耀姬物語》的記憶,會反過來成為我對《媽的多重宇宙》的另一種想像,正如兩個導演在其中去想像許許多多的電影那樣。
全文劇照提供:双喜電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一段多重的關係將合理地被預料到會損害一位心理學者在展示一位心理學者的功能時的客觀性、能力以及有效性,或是剝削(exploitation)或傷害與這位心理學者擁有職業關係的人時,他應當避免進入一段多重的關係。
三位導演的勇於嘗試,使《大輪迴》成為臺灣電影史中最為叛逆的類型片。三人各以擅長的電影風格詮釋人倫社會,使《大輪迴》各篇章宛如臺灣電影史的濃縮,胡金銓的武俠、李行的通俗讓人得以一窺類型片的成熟精巧,白景瑞的新寫實也能看見新電影正從舊框架中萌芽,即將煥發新生。
若一部 220 分鐘的紀錄片,能說完胡金銓的一生,是小看了這位武俠之王。但觀眾除了能從無數武俠電影裡看見胡金銓的存在,而《大俠胡金銓》就是將胡金銓這位俠者曾經踏過的道路,細心拍出。雖然人事已非,景物也不一定依舊,但胡金銓的存在,卻是永垂不朽。
整體而言,在動員「賽博格」、「角色扮演」、「扮裝」渴望與酷兒結盟,卻終究只能無限上綱愛來遮盲的情況下,說《鈦》只成就了一部宣導「不要變鈦/態,乖乖變人」的護家盟式論述都不為過。而「變人」作為家庭安全網對「叛逆份子」矯正、再教育功能的宣示在《肉獄》也似曾相識,差別僅僅是「人/獸」與「人/機」⋯⋯
《漂浪人生》霎時成為冷戰時期鬥爭下的產物,致使阿富汗國內分裂的一大主因,即是美蘇於背後暗地操盤。阿敏作為「真聲」口述,以及動畫「虛影」呈現,讓此段浮於檯面底下的歷史重現,令人看清致使阿敏一家四散分離、家破人亡的原因,即是國際政治角力的共業。
在原創劇本極度匱乏的現今好萊塢,翻拍、重製在在彰顯創意已然不足,本片的出現堪稱石破天驚,幾乎是我近年來看過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創故事,甚至可以想像當演員初次看到劇本時,該有多麼驚艷──主演楊紫瓊在訪談中就曾說,她光讀本時便知道「這是我期待好久的劇本……終於有人相信我能搞笑,能真誠,能悲傷。」
如果一段多重的關係將合理地被預料到會損害一位心理學者在展示一位心理學者的功能時的客觀性、能力以及有效性,或是剝削(exploitation)或傷害與這位心理學者擁有職業關係的人時,他應當避免進入一段多重的關係。
三位導演的勇於嘗試,使《大輪迴》成為臺灣電影史中最為叛逆的類型片。三人各以擅長的電影風格詮釋人倫社會,使《大輪迴》各篇章宛如臺灣電影史的濃縮,胡金銓的武俠、李行的通俗讓人得以一窺類型片的成熟精巧,白景瑞的新寫實也能看見新電影正從舊框架中萌芽,即將煥發新生。
若一部 220 分鐘的紀錄片,能說完胡金銓的一生,是小看了這位武俠之王。但觀眾除了能從無數武俠電影裡看見胡金銓的存在,而《大俠胡金銓》就是將胡金銓這位俠者曾經踏過的道路,細心拍出。雖然人事已非,景物也不一定依舊,但胡金銓的存在,卻是永垂不朽。
整體而言,在動員「賽博格」、「角色扮演」、「扮裝」渴望與酷兒結盟,卻終究只能無限上綱愛來遮盲的情況下,說《鈦》只成就了一部宣導「不要變鈦/態,乖乖變人」的護家盟式論述都不為過。而「變人」作為家庭安全網對「叛逆份子」矯正、再教育功能的宣示在《肉獄》也似曾相識,差別僅僅是「人/獸」與「人/機」⋯⋯
《漂浪人生》霎時成為冷戰時期鬥爭下的產物,致使阿富汗國內分裂的一大主因,即是美蘇於背後暗地操盤。阿敏作為「真聲」口述,以及動畫「虛影」呈現,讓此段浮於檯面底下的歷史重現,令人看清致使阿敏一家四散分離、家破人亡的原因,即是國際政治角力的共業。
在原創劇本極度匱乏的現今好萊塢,翻拍、重製在在彰顯創意已然不足,本片的出現堪稱石破天驚,幾乎是我近年來看過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創故事,甚至可以想像當演員初次看到劇本時,該有多麼驚艷──主演楊紫瓊在訪談中就曾說,她光讀本時便知道「這是我期待好久的劇本……終於有人相信我能搞笑,能真誠,能悲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完電影後,或許有人完全覺得紛亂無趣,也有人心有所感,聯想起過去類似的體驗。正如動動眼寓意般,每個人有不同的觀點,亦看出不同見解。本片沒有太多科幻特效和廣闊的視野風景,但仍然有輕鬆搞笑的元素(肛塞獎盃),不僅有科幻、武打、親情、愛情,更探討了哲學,也暗藏了很多寓意。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媽的多重宇宙》,是2022年由關家永,丹尼爾舒奈特執導,A24發行的充滿瘋狂冒險,各種文化碰撞,想像力極為豐富的「跨時空動作喜劇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靈魂以多重宇宙中其他身份和觀點在我們的世界體現的主題,並分享了作者自己對於靈語和靈魂概念的經驗和理解。
Thumbnail
移開眼花撩亂的畫面和設定,電影原本的主軸是什麼?
Thumbnail
《搬家》談的是父母分離造就的成長痛,女主角小蓮從樂觀吃魚笑稱是溫馨一家的三角桌邊,帶著無法接受與不理解的心情潛逃到另一個角落,使她對自身存在感到困惑,再透過一趟久違的旅行,小蓮獨自闖入森林與海洋,重新接納了這不完美的自然循環,最終她回到了祝賀著自己的世界,完整了成長的生命迴圈。電影從「搬家」的這一結
Thumbnail
最近偶然在NETFLIX點開一部十年前的日劇《Woman/我的超人媽媽》,主要在描述由滿島光主演的單親媽媽,如何在喪夫後拼命獨力扶養2名年幼的子女長大,可能是因為這樣,台灣才會翻譯成《我的超人媽媽》,但我覺得這部由坂元裕二所寫的戲劇不是這麼簡單,並不只是要歌頌母愛有多堅強、或是單親媽媽有多辛苦偉大;
Thumbnail
電影《惡女》是一部深入探討人性黑暗面的作品,由女性視角出發,以電影帶觸及社會議題和人性面向,透過描述兩位相反的女性來呈現價值觀和利益相衝突的狀況。這部電影不僅提出眾多社會問題,也引發了大眾觀者的討論與反思。
Thumbnail
一上架便引起熱烈討論的Netflix美劇《孫家兄弟》,故事背景在台灣與美國間切換,時不時出現的中文台詞,頗有親切感。該劇另一亮點是以《媽的多重宇宙》奪下奧斯卡影后的楊紫瓊主演,增添不少話題性,新鮮的卡司陣容與黑色幽默的劇情橋段,整部劇結合美式經典的刺激動作片段,以及台味十足的風格設定,強勢登上Net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完電影後,或許有人完全覺得紛亂無趣,也有人心有所感,聯想起過去類似的體驗。正如動動眼寓意般,每個人有不同的觀點,亦看出不同見解。本片沒有太多科幻特效和廣闊的視野風景,但仍然有輕鬆搞笑的元素(肛塞獎盃),不僅有科幻、武打、親情、愛情,更探討了哲學,也暗藏了很多寓意。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媽的多重宇宙》,是2022年由關家永,丹尼爾舒奈特執導,A24發行的充滿瘋狂冒險,各種文化碰撞,想像力極為豐富的「跨時空動作喜劇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靈魂以多重宇宙中其他身份和觀點在我們的世界體現的主題,並分享了作者自己對於靈語和靈魂概念的經驗和理解。
Thumbnail
移開眼花撩亂的畫面和設定,電影原本的主軸是什麼?
Thumbnail
《搬家》談的是父母分離造就的成長痛,女主角小蓮從樂觀吃魚笑稱是溫馨一家的三角桌邊,帶著無法接受與不理解的心情潛逃到另一個角落,使她對自身存在感到困惑,再透過一趟久違的旅行,小蓮獨自闖入森林與海洋,重新接納了這不完美的自然循環,最終她回到了祝賀著自己的世界,完整了成長的生命迴圈。電影從「搬家」的這一結
Thumbnail
最近偶然在NETFLIX點開一部十年前的日劇《Woman/我的超人媽媽》,主要在描述由滿島光主演的單親媽媽,如何在喪夫後拼命獨力扶養2名年幼的子女長大,可能是因為這樣,台灣才會翻譯成《我的超人媽媽》,但我覺得這部由坂元裕二所寫的戲劇不是這麼簡單,並不只是要歌頌母愛有多堅強、或是單親媽媽有多辛苦偉大;
Thumbnail
電影《惡女》是一部深入探討人性黑暗面的作品,由女性視角出發,以電影帶觸及社會議題和人性面向,透過描述兩位相反的女性來呈現價值觀和利益相衝突的狀況。這部電影不僅提出眾多社會問題,也引發了大眾觀者的討論與反思。
Thumbnail
一上架便引起熱烈討論的Netflix美劇《孫家兄弟》,故事背景在台灣與美國間切換,時不時出現的中文台詞,頗有親切感。該劇另一亮點是以《媽的多重宇宙》奪下奧斯卡影后的楊紫瓊主演,增添不少話題性,新鮮的卡司陣容與黑色幽默的劇情橋段,整部劇結合美式經典的刺激動作片段,以及台味十足的風格設定,強勢登上Net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