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學》 00 我是怎麼長大的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直深感教養是艱難、高深、需要高智商、情商的行為,當家長無疑是一場修行,這件事完全不具備投資報酬率,很可能砸一千萬栽培小孩,小孩依舊相當平凡無奇,同時,身為家長不能有得失心,要坦然釋懷這一切。
因此,我必須坦承人生至今,我內心都沒有產生想要成為家長的強烈慾望過。
我非常欣賞的作家梁文道先生說過,他以前有過當家長的念頭,但只要幻想萬一自己小孩文化底蘊太差怎麼辦?他會尊重,可是勢必會感到痛苦、不滿、失望。
後來他頓悟了,所有的學生就是他的小孩,他花時間跟心力培養學生就好,還獲得無限的滿足、成就感。
老實說,我超喜歡這個論點,我認為這才是「偉大」,花時間好好教育跟自己根本不相關、毫無血緣關係的人,是偉大。
現在普世的價值常認為為人父母就是「偉大」,可是對自家小孩好,只是利己的行為,更何況還有些父母是失責、惡劣的,憑什麼用偉大去形容這些人類呢?
父母自認對小孩偉大、奉獻、犧牲,這說法也是某種對小孩、另一半的情緒勒索,培養出來的小孩如果不具備對社會有極大貢獻者,其實跟我們這些路人是不相關的,除非他們培養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分享教養文跟相關心得,應該要是「長大後的小孩」回溯這些過往經驗,會更具備參考價值。
因為當我們這些小孩長大成人,確定感到快樂,真心感謝爸媽曾經用心為我們做過這些事,造就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幸福、順利,寫出來的東西,才是真實的、不具備造假的。
舉例:如果現在分享的親子媽媽KOL,他們的小孩長大了是沈玉琳、梁赫群這個路線,家長還會全盤接收,照著做而不去思考是否自己有做到尊重孩子的心情、順應小孩的天性、因材施教嗎?
(只是舉例,沒有貶低的意味,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風格)
反推,如果是楊勇緯、林志玲、吳怡農這些人願意分享自己爸媽的教養心得,我們會很想參考這些邏輯跟做法,因為所有家長都期許自己能培養出:
「內外兼具、找到人生志趣並且投入成為專業、又快樂自信、備受寵愛地過著一生」的小孩吧!
所以我決定,以後我會多分享一些我親身體驗過,非常喜歡、感謝自己曾獲得這麼可愛的教養、啟發方式,不侷限在我的爸媽,包括我一路上遇到的恩師們。
同時彙整過往在IG限動上,我曾經分享過一些實用又簡單、讓大家印象深刻的作法,有興趣的人再來追文吧
我想讓所有家長知道,我是怎麼成長為一個快樂的大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4K會員
563內容數
歡迎讀者在此討論我的所有專題內容:辣妹學與型男學(兩性議題)、牛排學(人生自我探索與職場規劃)、表達與社交學、王子公主(階級文化)、指甲油的秘密(推理小說)、辣妹編輯生活(過往在GQ\VOGUE的經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八分之一的家長】   開始當老師的時候,有感於現在學生和父母的狀態讓我心生恐懼,所以我那時就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父母?先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因為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實在是太簡單了,完全不用思考,要脫離這個範疇,需要時時刻刻保持理智,才有機會成功。      我想
Thumbnail
孩子如果在功能健全的家庭長大,爸爸媽媽的愛不缺席,生活和求學一路順遂,撇除家境和功課好壞,能在這樣圓滿的家庭長大算是相當有福氣的。父母給的愛很理所當然,所以孩子無法想像家中只有阿公或是阿嬤一人隔代教養的愛有多微薄、弱不禁風。這樣子的孩子,沒有強而有力的依靠,走歪路或許是常態。 有一位國小退休老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八分之一的家長】   開始當老師的時候,有感於現在學生和父母的狀態讓我心生恐懼,所以我那時就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父母?先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因為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實在是太簡單了,完全不用思考,要脫離這個範疇,需要時時刻刻保持理智,才有機會成功。      我想
Thumbnail
孩子如果在功能健全的家庭長大,爸爸媽媽的愛不缺席,生活和求學一路順遂,撇除家境和功課好壞,能在這樣圓滿的家庭長大算是相當有福氣的。父母給的愛很理所當然,所以孩子無法想像家中只有阿公或是阿嬤一人隔代教養的愛有多微薄、弱不禁風。這樣子的孩子,沒有強而有力的依靠,走歪路或許是常態。 有一位國小退休老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