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自主防疫、自主健康管理怎麼分?一張圖秒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居家隔離、自主防疫、自主健康管理怎麼分?一張圖秒懂。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國內COVID-19本土疫情延燒,確診病例一夕爆增!為減輕醫療量能,指揮中心今5日宣布,修訂新冠肺炎病例定義!針對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者,採用快篩檢測陽性,並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但除了已知居家檢疫指的是所有從國外入境者外,究竟什麼是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呢?一張圖讓你秒懂。
高雄市政府便整理一張圖表,分析居家隔離、自主防疫與自主健康管理的差異。「居家隔離」簡單來說,對象指的是有接觸到確診者的民眾,屬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以目前實施的「居家隔離3+4方案」來說,前3天需居家隔離,居隔期間須以一人一室待在家中,不能外出。
「自主防疫」,則是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在居家隔離3+4天方案的後4天的階段,這4天必須落實自主防疫,在此期間如須外出工作或採買民生必須品,須快篩陰性並佩戴口罩。且師生不得到校,並禁止餐聽內用、聚餐、聚會及前往人潮擁擠場所,及與不特定對象接觸。上班時間,須維持社交距離,只可在自己的座位脫口罩飲食,不能到員工餐廳。
至於「自主健康管理」,指的是確診個案及居家檢疫者解隔後7天應做的事。其中無症狀者,不需快篩即可外出,可正常生活;但應避免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或無法落實佩戴口罩之公共場所等場域,也禁止與他人從事聚餐、聚會、公眾集會等近距離或群聚型活動。
圖/一張表告訴你,居家隔離、自主防疫、自主健康管理強度有什麼不同。高雄市政府提供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遠見雜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閱讀,對身體好! 編按:在親密關係中,如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同時讓對方正確解讀,可說是雙方溝通上最重要的功課。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分享:溝通的時候想要心想事成,只要懂得對方心理,外加一些溝通技巧,就能夠「心想事成」。(本文摘自《從說話洞察人心》一書,作者為林萃芬,以下為摘文。)
3招簡單判斷新鮮度 文/食品藥物管理署 因應疫情升溫,許多民眾改為外帶餐飲或自家烹調!但購買肉片、肉塊「肉品」時該如何挑選、判斷肉品是否新鮮?如果發現肉類食物出現虹彩般的金屬光澤還能吃嗎?就讓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來告訴您吧! 肉片是否正常?先看後聞最重要
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黃馨慧表示,這名67歲男性,起初因雙腳疼痛到醫院急診就醫,理學檢查發現左腳踝微腫,由於白血球與發炎指數雙雙上升,初步臆斷下肢蜂窩性組織炎,安排住院。 發燒寒顫、右上腹痛、倦怠?小心是肝膿瘍症狀 肝膿瘍有致命風險,嚴重恐釀敗血性休克
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近期新冠肺炎(COVID-19)感染增加,且個案以無症狀或輕症者居多,但糖尿病病人仍需提高警覺,若確診新冠肺炎,病程轉變為重症或死亡的風險約是一般人的2到3倍[1],若合併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病之糖尿病病人,罹病後康復情況可能更差[2] 。 一、要定期回診及檢查:
文/食品藥物管理署 「醫師,我的眼睛旁邊最近開始長這個耶!」年輕女孩指著眼睛周圍的小凸起,露出困擾的表情。事實上,這種眼周小顆粒,屬於皮膚組織增生,可能是皮膚息肉、汗管瘤、粟粒腫等8種狀況。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請到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邱足滿醫師,為民眾說明「眼周小顆粒」的各種可能:
4大美肌飲食偏方大解析 文/閱讀,對身體好! 肌膚的問題五花八門,雖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透過飲食根治所有問題,但只要了解自己的肌膚狀況,並加強相關飲食知識,便能透過選擇適合自己肌膚狀況的飲食或是食材來緩解、減少問題,讓肌膚狀況好轉,讓自己看起來更有光彩,也能夠更有自信。 吃豬腳可以補充膠原蛋白?
文/閱讀,對身體好! 編按:在親密關係中,如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同時讓對方正確解讀,可說是雙方溝通上最重要的功課。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分享:溝通的時候想要心想事成,只要懂得對方心理,外加一些溝通技巧,就能夠「心想事成」。(本文摘自《從說話洞察人心》一書,作者為林萃芬,以下為摘文。)
3招簡單判斷新鮮度 文/食品藥物管理署 因應疫情升溫,許多民眾改為外帶餐飲或自家烹調!但購買肉片、肉塊「肉品」時該如何挑選、判斷肉品是否新鮮?如果發現肉類食物出現虹彩般的金屬光澤還能吃嗎?就讓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來告訴您吧! 肉片是否正常?先看後聞最重要
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黃馨慧表示,這名67歲男性,起初因雙腳疼痛到醫院急診就醫,理學檢查發現左腳踝微腫,由於白血球與發炎指數雙雙上升,初步臆斷下肢蜂窩性組織炎,安排住院。 發燒寒顫、右上腹痛、倦怠?小心是肝膿瘍症狀 肝膿瘍有致命風險,嚴重恐釀敗血性休克
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近期新冠肺炎(COVID-19)感染增加,且個案以無症狀或輕症者居多,但糖尿病病人仍需提高警覺,若確診新冠肺炎,病程轉變為重症或死亡的風險約是一般人的2到3倍[1],若合併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病之糖尿病病人,罹病後康復情況可能更差[2] 。 一、要定期回診及檢查:
文/食品藥物管理署 「醫師,我的眼睛旁邊最近開始長這個耶!」年輕女孩指著眼睛周圍的小凸起,露出困擾的表情。事實上,這種眼周小顆粒,屬於皮膚組織增生,可能是皮膚息肉、汗管瘤、粟粒腫等8種狀況。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請到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邱足滿醫師,為民眾說明「眼周小顆粒」的各種可能:
4大美肌飲食偏方大解析 文/閱讀,對身體好! 肌膚的問題五花八門,雖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透過飲食根治所有問題,但只要了解自己的肌膚狀況,並加強相關飲食知識,便能透過選擇適合自己肌膚狀況的飲食或是食材來緩解、減少問題,讓肌膚狀況好轉,讓自己看起來更有光彩,也能夠更有自信。 吃豬腳可以補充膠原蛋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摘要 每一戶(即父母和未成年子女)名下房屋,在全台最多只能有三戶被歸類為「自住」,且要符合沒有出租、營業(例如開店、當民宿)等條件 如果有多個房子,如何選出哪三棟做為自住呢? 因此《囤房稅2.0》一大修正重點,即是新增「戶籍」條件,即自用房屋必須符合要件之一,是所有人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
Thumbnail
(1)後疫情時代之健康促進 (2)辦理各式身心健康講座 (3)線上心理健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疫情過後,隨著年紀越長、經驗越多,「自住/有地/來我家」比起「無地/約旅館/往外跑」,成為約P者較理想的選項。然而再怎麼不堪寂寞,也不能放飛自我,光靠apps、命運和機會的安排... 為了盡可能避免約出意外、約成苦果,約p的 SOP 注意事項,從頭到尾約略可分三段: 約p前: - 「自住/有地」
Thumbnail
  5/11全國二級警戒→5/16雙北三級警戒→5/19全國三級警戒→5/24 A公所爆出主管確診、本局實施異地辦公(分第一、二辦公室)→6/2 B公所爆出員工確診→6/14本局實施分流居家辦公(135或24居家,隔周輪流)→7/12微解封→7/20本局1名員工確診,全局PCR→列入7/21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摘要 每一戶(即父母和未成年子女)名下房屋,在全台最多只能有三戶被歸類為「自住」,且要符合沒有出租、營業(例如開店、當民宿)等條件 如果有多個房子,如何選出哪三棟做為自住呢? 因此《囤房稅2.0》一大修正重點,即是新增「戶籍」條件,即自用房屋必須符合要件之一,是所有人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
Thumbnail
(1)後疫情時代之健康促進 (2)辦理各式身心健康講座 (3)線上心理健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疫情過後,隨著年紀越長、經驗越多,「自住/有地/來我家」比起「無地/約旅館/往外跑」,成為約P者較理想的選項。然而再怎麼不堪寂寞,也不能放飛自我,光靠apps、命運和機會的安排... 為了盡可能避免約出意外、約成苦果,約p的 SOP 注意事項,從頭到尾約略可分三段: 約p前: - 「自住/有地」
Thumbnail
  5/11全國二級警戒→5/16雙北三級警戒→5/19全國三級警戒→5/24 A公所爆出主管確診、本局實施異地辦公(分第一、二辦公室)→6/2 B公所爆出員工確診→6/14本局實施分流居家辦公(135或24居家,隔周輪流)→7/12微解封→7/20本局1名員工確診,全局PCR→列入7/21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