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提及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防禦型思維,和他的三大魔王😈:僵固思維、應該思維和絕對化思維。
只要我們稍不注意,就可能落入他們的掌控,像鑽牛角尖一般,越鑽越沒路🐮。
第二部分我提到了破除防禦型思考的方式;怎麼想,以及怎麼做。
我們講了察覺與反駁的思考方式,講了WOOP思維 、 控制兩分法 以及正念。
而最後的收官,我們講講至關重要的:思維彈性。
問題:[我講的這些知識都是正確的嗎?🤔]
不論你心中有沒有答案,我們先放一邊。
看看在溝通中,非常重要的"傾聽🦻"
傾聽:你是過來人,但人家要你過來了嗎?
對你而言,傾聽是否只是個常識,只要耐心聽別人說就好?
甚至加一些總結、反問,理解他的意思並提供建議,就等於傾聽。
在我看來,"並不是" 。
回想人生經歷,有多少次你覺得耐心聽了,也為對方絞盡腦汁想解決的方法。
但到最後,不但得不到感謝,甚至對方還覺得你不貼心🙄。
我就有過,還很多次。
經過一些事情,我也有了些體悟:
傾聽之所以都容易失敗,是因為你聽到對方的話💬,卻沒有聽到他的心❤。
傾聽。這件事情難就難在要克服自己的本能,堅持不說話。
不要相信旁觀者清,因為旁觀者未必清。
畢竟,我們不是當事人,我們也不明全局,只有當事人才最知道發生了什麼。
不知他人苦,末勸他人善。
當別人決定來找我們的時候,他心中早就把他要講的故事完善了,我們聽到的只會是一面之辭。
而出主意,就相當於再在這件事情裡面挖細節,相當於可能打破這個故事,這不顯得有些討厭?
然而只要我們用自己的東西持續套用在別人身上,傾聽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除非我們先把這樣東西放下,才有可能真正聽懂對方。
【你覺得你是過來人,但人家要你過來了嗎?】
再打個比方:
[妻子質問丈夫,我跟你媽掉到水里,你會先救誰?]
正確答法是什麼?我想很難回答。為什麼?
因為在這個問題上,妻子會這樣問,其實在意的是兩人間的關係,而非是非對錯。
在這,事情只是關係的載體,是用來表達關係的工具。
上面所發生的,都不是只需要從字面意思去理解,順著思路思考和解決就好。
而面對這類型的問題,我們需要思維上多些"彈性"。
至於如何想的有彈性,佛教禪宗有思想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