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透過多年來在各種諮商、教練課程中累積的大量溝通案例,開宗明義即表示:『認可(validation)』,可以在溝通中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被聽見、理解。另外點出多數人在傾聽時可能會有的盲點,也提供簡易4步驟及對話案例幫助大家更好的傾聽。
閱讀後十分喜歡,想推薦給( )的人🫶🏻
1. 想好好被傾聽、
2. 想好好傾聽
每個人都有被傾聽、獲得他人理解的渴望的需求,且多數時候都在尋求認可。
仔細拆解這句話,可以發現,做到「傾聽、理解、向對方傳達理解」,通常就是我們認知中善於傾聽的人。
人們平時在傾聽時,往往會無意識地替各種言語、情緒貼上標籤,比如:「不要生氣、你想太多、開心點、這又沒什麼大不了…」。無形中強化了『該/不該』有某些情緒的觀念,而認可就是放下內心的評判標準。
抱怨或發洩情緒的人,對於該如何應對心中早有定見,只是需要別人了解和體會到他們的困難處境。換句話說,就是需要『情感上的認可,而不是解決問題的對策』。
(腦中有沒有浮現與誰傾訴時,對方一直出謀劃策、指責,而感受更不好的畫面呢🤔)
一般人很容易落入『對方找我訴苦,就是想聽我的意見』這個誤區,貿然給出建議可能會使對方更加防備,對方沒問你的意見,就別給!
🧑🏫念念看哪個感受好呢
「你錯了vs我不這麼認為」、「你沒有別人勤奮vs我感覺別人更勤奮」、「你每次都遲到vs我覺得你好像每次都遲到」。
別吝於鼓勵任何願意開口的人👏🏻
大多數人有能力察覺家人友人心理低落,往往疏於給予同等關注在好消息或興奮感上(可能邊聽邊滑手機、敷衍回應),各種情緒的認可都一樣重要哦!
認可不代表認同贊同對方,而是「我理解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感受」。事出必有因,更可從對方的生活背景、內心的期望恐懼細想判斷。
更多是著重在關注對方表達的情緒,以及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情緒。
純粹是對外在情境的心理反應,好壞皆為一己之念,重點在於我們選擇怎樣應對情緒。
沒認可對方情緒就自顧自給出建議保證,等同輕視對方遭遇和感受的。言下之意是你認為他們不該有這樣的情緒、你比他們更懂的如何解決問題。
我們往往是自己最嚴厲的批判者,學習自我慈悲,用給與他人認可的情形一樣,自我認可。不忽視批判自己的情緒感受。
邊讀邊理解為什麼有時候鬱悶、想訴說時,明明跟朋友講一小時的電話,聽了無數雞湯後,掛斷電話一樣感覺悶悶的;也意識到,自己常犯聽對方講幾句就急著想給建議的行為,以及分享自身經歷卻疏於照顧到對方情緒。
有既定說話方式與習慣,實際把「認可」運用在生活中比想像的不容易,而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相信就是好的開端!
《如何有意識的覺察-工具推薦》
https://www.dcard.tw/f/psychology/p/256260767
如果這些文字跟想法能帶來一點點的tada就太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