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瑄自序:為何要介紹外國的圖像小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生命縮圖:圖像小說中的人生百態》這本書裡,作者郭書瑄化身說書人,為台灣讀者介紹十本重量級的經典圖像小說。
圖像小說跨越藝術與文學兩種領域,是圖文並茂的真實演示,是圖繪與文字同臺匯演的雙重閱讀經驗。

為何要介紹外國的圖像小說?

因為它們很棒,不讀可惜。就是這樣簡單。
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最初吸引我的圖像小說是亞第・史畢格曼(Art Spiegelman)的《鼠族》(Maus)。這是種絕對嶄新的閱讀體驗,我不禁驚嘆原來有這樣的創作類型存在。
不過,當我想尋找更多類似作品和相關介紹時,卻不無失望地發現,這些著作儘管在國外占有不小的市場與重要性,但繁體中文版的譯作卻是少之又少。即使有熱血出版社投入這部分的引進,卻總是只能獲得小眾讀者的青睞,雖然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因為版權洽談是條漫漫長路,但歸根究底,主要原因仍是由於大眾市場對這塊領域的不熟悉。因此,我開始萌生了導讀這些作品的寫作計畫。
當然,處在資訊膨脹的21世紀,我明白有太多的網路影音等媒體內容等著我們去消化,紙本閱讀幾乎顯得是種懷舊般的衝動了。
但正因如此,我想以這樣一本「介紹其他著作」的著作,讓今日忙碌的潛在讀者有機會一窺眾多作品殿堂中流洩出的璀璨光芒,得以對這些經典作品的內容與重要性獲得基本印象,也能較快篩選出符合自己口味的作品。或許在難得偷閒的一天,某位讀者能因這本書的引介而有機會好好欣賞原始作品;甚至在掌握箇中要領之後,從此拓展了新的閱讀領域。或者,他或她也能和我一樣,從中獲得那股不吐不快的巨大感動。

從插畫開始:當代藝術家之書

首先要承認,漫畫研究其實並不是我的學術專長,我的博士論文寫的是關於歐洲現代畫家的插畫書,先前也出版過關於現代插畫歷史的專書《插畫考:那個開創風格的時代與藝術大師們》(如果出版社,2007)。但在梳理「插畫」這件事的前世今生時,我不自覺地被圖文形式的當代發展所吸引,也因此從插畫研究毫無懸念地一腳跨入漫畫研究的領域。
若要談起西方藝術史中圖文形式的變遷,這整段歷史恐怕得分成好幾冊書籍才能詳述完畢。當中的幾個重要階段,包括了最早的古埃及時代,《死者之書》中圖文並行的前衛風格足可令現代插畫家為之汗顏;中世紀修道院裡,修士們手工製作的經書手抄本閃爍著耀眼金箔與鮮豔色彩登場;接下來,多虧了木刻及蝕刻等不同版畫技法的貢獻,線裝書裡出現了無需手抄、可多次印刷複製的插圖;到了19世紀,石版技術與彩色印刷的發明,使人們的閱讀機會大為提升,也就是在此時,配有文字說明的連環敘述圖畫出現在世人眼前。最後,終於來到了現代意義下的漫畫(comics),以及根據漫畫形式衍伸出的各種變化版本。
《死者之書》,埃及第十九王朝,大英博物館館藏。
藝術家之書範例:高庚的圖文手記《諾亞 諾亞》(Noa Noa) 。
扯遠了,這本書並沒有要探討那麼久遠的背景,歷史的回顧不過是要強調,無論名稱為何,圖像與文字的合作始終存在於人類文明之中,圖像敘述這件事並不是什麼新奇的產物,而是經歷不同的時代與文化背景,產生了各異其趣的變化。不過,在這漫長的圖文歷史中,有一波潮流特別值得提出:在19世紀末,由巴黎藝術家與出版商帶動的「藝術家之書」(livres d’artistes),也就是將「書本」這個物件視為一項藝術品,由藝術家進行從圖像、文字到製版的所有過程。無疑地,這大為提高了文字與圖像的整合度,也提升了圖文創作本身的藝術性。
這本書所要介紹的,某種程度上未嘗不可視為現代版的藝術家之書,也就是現代漫畫產物中的特殊類型:「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
正如一世紀前的藝術家之書,圖像小說的創作者以書本的規格,作為藝術發想的舞臺。當然,現代的漫畫發行由於大量印刷,因此並不具備從前藝術家之書那種將書籍本身作為「藝術物件」對待的意涵,也並非每本書都是如限量的版畫印刷般具有收藏價值;然而,即使是電腦印刷,一旦漫畫扉頁上有了作者簽名,或甚至幸運見到那些鑲上畫框、可清楚看出原畫筆觸的原稿,此時眼前的漫畫,便跨越了藝術品與複製品的界線,大幅提升了它的藝術價值,藝術品的靈光在此乍現。
而獨立一冊的圖像小說,也在這樣的意義上,將過往藝術家之書的靈魂,在現代數位社會中繼續傳承。

類型與範疇:從台灣跨足世界的紀實漫畫

時至今日,這些歐美當代藝術家之書所累積的產量早已難計其數,因此這本書將只鎖定其中的特定類型來介紹。我並未多加掙扎,便決定將這本書所涵蓋的圖像小說限定在紀實漫畫與類紀實漫畫的範圍,尤其著重那些出自作者親身經歷的作品。
「為何你要介紹那些關於現實生活的作品?我看漫畫就是為了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啊!」一位愛看奇幻漫畫的友人如此問我。
「奇科幻漫畫當然很棒,」我是這麼回答的,「不過那部分其實光靠改編電影的介紹就夠了,反而是紀實漫畫類型比較需要幫推一把。況且,你不覺得要把嚴肅無趣的人生議題,轉變成吸引人閱讀的漫畫,其實需要更大的想像力嗎?」
實際上更引起我好奇的,是那些或者讓讀者可以透過其中看見自己的處境、獲得生命共鳴的作品;又或者是那些雖處於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卻能因創作者的卓越呈現而使讀者產生同理的作品。而許多滿足這樣條件的經典作品,如今儼然已成為西方出版界的共同記憶。或許,是該讓更多亞洲讀者看見的時刻了。
於此同時,我很欣慰地留意到,台灣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漫畫藝術家與獨立出版社,開始投入紀實漫畫的創作與發行。儘管敘述著各自的故事主體、也奠基於不同的歷史文化根源,但透過同樣的創作媒材與當中探討的人性根本議題,在地的故事就這樣和世界接軌了起來。
本書後續章節會介紹的作品之一《艾瑟爾與歐內斯特》。這部是《當風吹來的時候》作者自傳作品,以動盪不斷的社會背景,將平凡人物的故事襯托成耀眼的主角。圖中以對話文字為主的敘述方式。Excerpt(s) from ETHEL AND ERNEST: A TRUE STORY by Raymond Briggs, copyright ©1998 by Raymond Briggs. Used by permission of Alfred A. Knopf, an imprint of the Knopf.
本書後續章節會介紹的作品之一《茉莉人生1:我在伊朗長大》。這部類似成長小說文體的圖像小說,就以小女孩天真中略帶叛逆的視角展開敘述,娓娓道出她眼中所見的1979 年伊斯蘭革命。圖版版權/《茉莉人生1:我在伊朗長大》《茉莉人生2:我在伊朗長大》。作者:瑪贊.莎塔琵;譯者:尉遲秀;出版社:愛米粒出版有限 公司。
這也是本書為何不是按年代依序介紹作品,而是以特定主題為分類依據的原因。無論是出生時便注定的原生家庭影響,到成人期間自我成長的追尋、慾望性向的掙扎,或是在踏入現實世界後所認識的文化差異衝擊、社會階層的不公、政治戰爭的荒謬等等,相異的經驗在不同背景藝術家們的圖像敘述之下,產生了相似的思索與對話。
於是,為了使台灣讀者有更多直接產生共鳴的機會,我在挑選範例的時候,盡量以國內已有中文翻譯本的作品為優先,即使未能如意,至少也以英語系創作或已有英文版的歐語系作品為主,畢竟和其他語言相比,英語還是較多數人能夠接近的語言。而在挑選的過程中,難免有主觀評價的介入,我盡可能客觀地挑選出所謂公認的經典作品,這些紀實及類紀實作品的重要性若不是反映在即時的好評與銷售上,便是從近年來漫畫史與漫畫研究中引發熱議的程度獲得證明。就算這本書所列的不被稱為具有公信力的介紹清單,至少在目前鎖定的主題中,是能夠確實提供不同面向的討論清單。
也由於挑選的對象都是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考驗,因此和目前仍在市面上流通的當代創作相比,有些作品可能在年代上已顯得相對久遠。但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便是它們總是能與當代社會產生新的對話。而在繪圖軟體推陳出新的今日,書中的許多範例仍是以傳統紙筆為創作媒材,這樣的手繪精神在數位複製的時代,最多不過相隔數十年,竟已成了遙不可及的美好年代。這本書於是一方面對曾經的印刷盛世致上懷舊之情,另一方面也對未來圖文出版的走向充滿好奇的觀望態度。

關於本書

在觀察目前台灣坊間的出版品和學術界的研究成果時,我發現一項事實:雖然國外圖像小說的中譯本正逐漸增加,學術界也開始出現以漫畫作品為研究對象的論文,但兩者之間似乎缺少了中間連結的橋梁。在大眾讀者和學者之間,缺乏的正是作為研究入門之用的導覽書籍。
於是,《生命縮圖:圖像小說中的人生百態》這本書,其實是類似於科普的概念。書中採取較平易近人的敘述口吻,但又選擇近似教科書的格式結構:全書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圖像小說的定義、發展背景與呈現方式概述;第二部分則是不同主題的範例作品賞析,並且刻意以多少公式化的「故事在說什麼」、「值得一讀的特色」和「關於作者」等重點方式,讓即使完全未讀過這些原創作品的讀者也能輕易抓到作品精華所在。
當然,由於篇幅有限,就「值得一讀的特色」而言,我通常只會選擇一兩個重點切入;並且由於個人專長的緣故,我會較多以圖像分析的角度介紹作品。此外,這本書的目的既在引導入門,因此即使在歷史整理的部分,我也傾向以幾部特定作品的分析,作為圖像小說發展的實際佐證,而不是百科全書式的全面流水帳整理。
在我出版《插畫考》後的若干年,因緣際會下認識了我的一名讀者。他在閱讀《插畫考》之後深為著迷,如今竟成了國內屈指可數的珍本插畫書籍收藏家。我不期望今日讀完這本《生命縮圖》的讀者也產生類似的重大人生轉變,但或許,只要有其中一名讀者,因著本書發現了另一座心靈寄託的世界,那麼一切的努力似乎也就值得了。

一本圖像小說,濃縮一個真實人生!
它們很棒,不讀可惜!

《生命縮圖:圖像小說中的人生百態》

本書簡介

這是一本「介紹其他著作」的著作,主角是現代漫畫產物中的特殊類型:「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
作者以紀實漫畫與類紀實漫畫為範疇,優先選取台灣已有翻譯本的作品,依序介紹:《與神的契約》 、《當風吹來的時候》、《鼠族》、《在沒有雙塔的陰影下》、《茉莉人生》、《巴勒斯坦》、《歡樂之家》、《生命很美好,只要你堅強》、《癲癇》及《吉米.科瑞根:地球上最聰明的小子》等十部著作。
在圖文共呈的並時閱讀體驗中,圖像小說作者透過平面紙本,將人類的共同生命經驗以斑斕想像,躍出紙幅的力度,刻畫與描寫成遠較許多動畫、特效炫技更令人動容的故事。透過本書,讀者或能在紛雜的科技資訊洪流裡,找到一方得以與之共鳴、對望,獲致理解的心靈寓所。
【本書由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出版】

關於作者

郭書瑄
荷蘭萊登大學藝術與社會研究中心博士,曾任科技部研究員與大學助理教授。移居柏林後斜槓多項身分,主要關注領域為視覺現象及文化分析,著有《插畫考》、《圖解藝術》、《新荷蘭學》(合著)、《荷蘭小國大幸福》、《紅豆湯配黑麵包》等專書。

聯合推薦

本書的書寫是台灣目前在深度閱讀圖像小說出版物當中的首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副教授兼國際事務長.王綺穗
看一頁圖像小說,你就完全看透了一個作者的內心世界!——KOL網路評論家.畢靜翰

書籍連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典藏藝術出版藝文相關論叢,範疇涵蓋電影、建築、手作、哲學、策展、文創、法律、文學、書畫、藝術市場等,將藝術以任何形式分享給所有人。 本專題希望以藝術為媒介,帶領讀者回到生活中,尋找一些日常的美好,或是一些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京都人情本世故,氣韻生動講器物。工藝的妙技與生活的涵養正是我們現在應當迫切回溯與沉潛的精神!打開眼界、努力眼光、學會手藝、做好飲食、服務人群、隱逸人生!這正是京都人的精神奧義!
我的朋友之中,很多人喜歡董陽孜的字。他們買回去掛在牆上, 有人把它視為現代中國書法,有人把它視為抽象書,也有人把它視為悅目的裝飾。很少人認真地為它定位。董陽孜的做法究竟是字還是畫呢?這是一個頗為難解的問題。
當今世界各地重視「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之際,我們回顧從小生長的土地,各個地方的寺廟前廣場,原本就已經在保護、推廣和傳承我們珍貴的傳統藝術文化。在臺灣廟前文化實例中,我們試以土地公(福德祠)、關公廟、媽祖廟作為民俗文化的重點,至於城隍廟或佛道共濟的佛堂、道觀則更要另題討論。
博物館的財務問題確實使全世界各國政府感到頭痛。可是「文創」能否自根本上解決問題,與若干年前開始談到「行政法人」時面臨同樣的困惑。
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類會凝視觀看自己獨立存在的自然?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類觀看自然而沒有賦予它含義、權力、象徵意義?很難說。但事實是: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視線與可見物的自主性,並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看,或多或少總是希望看到「更多」的東西,無論是在可見物之中,或是超越可見物。
睡眠債的名稱,使我們了解它不能被過度取用,因為這裡涉及金錢的語彙。但也有字面意義上的睡眠債:在某些領土中,若有人被診斷患有阻礙性的睡眠中止,或其他睡眠障礙,那麼他們的駕照就會被吊銷,直到他們可以證明自己正接受某種治療。
京都人情本世故,氣韻生動講器物。工藝的妙技與生活的涵養正是我們現在應當迫切回溯與沉潛的精神!打開眼界、努力眼光、學會手藝、做好飲食、服務人群、隱逸人生!這正是京都人的精神奧義!
我的朋友之中,很多人喜歡董陽孜的字。他們買回去掛在牆上, 有人把它視為現代中國書法,有人把它視為抽象書,也有人把它視為悅目的裝飾。很少人認真地為它定位。董陽孜的做法究竟是字還是畫呢?這是一個頗為難解的問題。
當今世界各地重視「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之際,我們回顧從小生長的土地,各個地方的寺廟前廣場,原本就已經在保護、推廣和傳承我們珍貴的傳統藝術文化。在臺灣廟前文化實例中,我們試以土地公(福德祠)、關公廟、媽祖廟作為民俗文化的重點,至於城隍廟或佛道共濟的佛堂、道觀則更要另題討論。
博物館的財務問題確實使全世界各國政府感到頭痛。可是「文創」能否自根本上解決問題,與若干年前開始談到「行政法人」時面臨同樣的困惑。
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類會凝視觀看自己獨立存在的自然?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類觀看自然而沒有賦予它含義、權力、象徵意義?很難說。但事實是: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視線與可見物的自主性,並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看,或多或少總是希望看到「更多」的東西,無論是在可見物之中,或是超越可見物。
睡眠債的名稱,使我們了解它不能被過度取用,因為這裡涉及金錢的語彙。但也有字面意義上的睡眠債:在某些領土中,若有人被診斷患有阻礙性的睡眠中止,或其他睡眠障礙,那麼他們的駕照就會被吊銷,直到他們可以證明自己正接受某種治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背面的文字:「用圖像帶你走遍世界,勇敢克服對陌生事物的恐懼。」 是的,這是一本「圖像小說」。傳統的看法,是「漫畫」。坦白說,我比較不鼓勵「看漫畫」。總覺得,只是看圖像,好像無助於文字的閱讀與思考。但是,慢慢接觸之後,似乎也能理解——這應該是出版社為了推廣閱讀的另一種方式吧!記得多年前,有一個
Thumbnail
最近發現越來越多「圖文小說」出現了。有一點不太理解「圖文小說和漫畫有什麼差別」。上網做了一些功課,整理如下。 . 圖文小說(Graphic Novel)和漫畫雖然在表面上看起來相似,但它們在形式和內容上有一些重要的區別。 . 一、敘述方式 漫畫:主要以圖像為敘述的主軸,插入對話和文字框作為
Thumbnail
我相信不管閱讀量多寡,每個人都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那本書往往在人生早期階段遇上、喜歡上,不論別人怎麼說,之於個人而言是永遠特別。古北歐文學 (old nordic literature) 對我來說,像是於那樣的讀物;這次我想分享,為什麼我喜歡它,以及我們殼蟻如何閱讀它。
Thumbnail
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期,我只喜歡看長篇小說,分為好幾部,故事越綿長越好,像是主餐吃完意猶未盡,還能期待接下來的乳酪和甜點。帶著追劇的心情,幾天之內就想知道故事的結尾,挑夜燈也在所不惜。
Thumbnail
一本書,可能出身自不同的地方。 【前情】一本活了六七十年的老書,名為《老夫》,即將被人類從倉庫抽出來。而《老夫》兩年前曾聽聞一本繪本「小繪」的偉大冒險。小繪曾經被買下,都進到了人類的家裡,卻被退貨了。原來,她並不值得......
Thumbnail
一本書,可能出身自不同的地方。 【前情】一本活了六七十年的老書,名為《老夫》,即將被人類從倉庫抽出來。而《老夫》兩年前曾聽聞一本繪本「小繪」的偉大冒險。小繪曾經待在門市藝術區,進入以「網路」為名的神秘地穴,即將見到她的「主人」......
Thumbnail
一本書,可能出身自不同的地方。 【前情】一本活了六七十年的老書,名為《老夫》,即將被人類從倉庫抽出來。而《老夫》兩年前曾聽聞一本繪本「小繪」的偉大冒險。小繪曾經待在門市藝術區,更被人類所「需求」了。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當他的文字受歡迎而開始寫同人後,現在點閱率與原創一樣,不再堅持寫同人的好處。同時還分享了他的創作過程以及為何這種作圖本身會讓人激動和滿足。文章中還提到了他心中最愛的畫家之一鳥山明,在文章結尾,特別介紹了鳥山明的重要性,並指出應該紀念的並不是《七龍珠》作品本身,而是作者本身。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背面的文字:「用圖像帶你走遍世界,勇敢克服對陌生事物的恐懼。」 是的,這是一本「圖像小說」。傳統的看法,是「漫畫」。坦白說,我比較不鼓勵「看漫畫」。總覺得,只是看圖像,好像無助於文字的閱讀與思考。但是,慢慢接觸之後,似乎也能理解——這應該是出版社為了推廣閱讀的另一種方式吧!記得多年前,有一個
Thumbnail
最近發現越來越多「圖文小說」出現了。有一點不太理解「圖文小說和漫畫有什麼差別」。上網做了一些功課,整理如下。 . 圖文小說(Graphic Novel)和漫畫雖然在表面上看起來相似,但它們在形式和內容上有一些重要的區別。 . 一、敘述方式 漫畫:主要以圖像為敘述的主軸,插入對話和文字框作為
Thumbnail
我相信不管閱讀量多寡,每個人都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那本書往往在人生早期階段遇上、喜歡上,不論別人怎麼說,之於個人而言是永遠特別。古北歐文學 (old nordic literature) 對我來說,像是於那樣的讀物;這次我想分享,為什麼我喜歡它,以及我們殼蟻如何閱讀它。
Thumbnail
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期,我只喜歡看長篇小說,分為好幾部,故事越綿長越好,像是主餐吃完意猶未盡,還能期待接下來的乳酪和甜點。帶著追劇的心情,幾天之內就想知道故事的結尾,挑夜燈也在所不惜。
Thumbnail
一本書,可能出身自不同的地方。 【前情】一本活了六七十年的老書,名為《老夫》,即將被人類從倉庫抽出來。而《老夫》兩年前曾聽聞一本繪本「小繪」的偉大冒險。小繪曾經被買下,都進到了人類的家裡,卻被退貨了。原來,她並不值得......
Thumbnail
一本書,可能出身自不同的地方。 【前情】一本活了六七十年的老書,名為《老夫》,即將被人類從倉庫抽出來。而《老夫》兩年前曾聽聞一本繪本「小繪」的偉大冒險。小繪曾經待在門市藝術區,進入以「網路」為名的神秘地穴,即將見到她的「主人」......
Thumbnail
一本書,可能出身自不同的地方。 【前情】一本活了六七十年的老書,名為《老夫》,即將被人類從倉庫抽出來。而《老夫》兩年前曾聽聞一本繪本「小繪」的偉大冒險。小繪曾經待在門市藝術區,更被人類所「需求」了。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當他的文字受歡迎而開始寫同人後,現在點閱率與原創一樣,不再堅持寫同人的好處。同時還分享了他的創作過程以及為何這種作圖本身會讓人激動和滿足。文章中還提到了他心中最愛的畫家之一鳥山明,在文章結尾,特別介紹了鳥山明的重要性,並指出應該紀念的並不是《七龍珠》作品本身,而是作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