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種愛,只要你做自己:《不會改變的清單》

我總是害怕「改變」,這個聽起來十分決絕的詞。
有些什麼,如果永遠不會改變就好了。 有些什麼,如果能快點改變那會更好。
長大的過程如此漫長,這兩種想法總與日常裡各種小事交纏心頭,跟著《不會改變的清單》故事情節翻讀碧雅的生活,我又想起了那時的感受。而且,老實說,她劇烈起伏的生活與情緒,更令人提心吊膽。
剛滿八歲時,爸媽在首次舉辦的「家庭會議」上告訴她,他們將要離婚。有些事在改變,但可以信賴的事還是很多,爸爸說。他們於是遞給碧雅一本綠色線圈筆記本和一枝綠色的筆,筆記本中有份「不會改變的清單」,爸媽已經為她寫下「爸爸/媽媽永遠愛妳甚於一切。」而後,碧雅用她最喜歡的綠色筆,在不會改變的清單上寫下她那天所得知的另一件事:「爸爸是同性戀。」
十歲過後的人生,實在充滿太多、太多變化了--
每週輪流住在爸爸與媽媽家、即將成為姊妹的桑妮亞看起來並不像她一樣期待、爸爸的伴侶傑西有個可能不願意收喜帖的哥哥、她的拼字成績始終無法達到被老師獎勵的程度……
本以為這故事僅談論孩子如何面對「父母離異」、「多元家庭」的議題。閱讀過程中,逐漸摸透感同身受的緊張感,來自於每個人青春期都曾經歷的內在風暴。許多大人覺得小孩的生活應當無憂無慮,卻忽略每件事情對孩子而言都是全新課題。沉浸其中的我,和碧雅一樣面對生活中各種令人心煩或幸福的細瑣小事,許多時候,還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就做出讓自己有點害怕的事。
這樣的我(們),仍然值得被愛嗎?
想和大家分享書中我非常喜歡的一段對話。碧雅對她的心理治療師米蕊安坦承自己所做過每件傷人的事:
十歲那年夏天,一個突兀的意外。
某場生日派對上被她推下椅子的男孩。
學校那煩人得讓她忍不住伸出巴掌的女同學。
還有一封,她偷偷為兩個爸爸寄出的喜帖。
有時候,我們都會做出一些傷人的事,但我們不會因此變成可怕的人。米蕊安這麼告訴她。
碧雅發現,這很像牡蠣中的珍珠,那光潔與明亮最開始來自於侵入貝殼的一塊汙垢,牡蠣為了遮掩與保護而分泌黏液包裹,慢慢成為珍珠。
米蕊安的回應很有趣,她問,如果牡蠣任由污垢留在那裡骯髒呢?污垢真的會因此傷害到牡蠣嗎?她們沒有繼續深究,很多問題或許並不急著被解答。在找到答案之前,至少,碧雅已經知道她永遠不是孤身一人。她身邊有媽媽、兩個相愛的爸爸、正在練習成為姊妹的桑妮亞、學校永遠支持她的朋友、願意聽她說話的米蕊安……他們所有人一起,走向結尾那場帶點緊繃氣氛,同時美好晴朗的婚禮。
有一種愛,它不要求你成為任何人,只要你做自己。
書封上打動人心的句子,是碧雅經歷這一切之後的體悟。是什麼讓這個在情緒浪潮中載浮載沉的女孩,逐漸成為自在的流動?是換一種方式相愛的父母;是兩個勇敢說愛的爸爸;是支持爸爸成為自己的溫暖家人;是以友情擁抱她所造成傷害的人們;是願意覺察情緒、同理他人,因此能感受到自己始終值得被深深愛著的碧雅本人。
不只是長大的過程。每日每夜,我們周遭的事物都不斷改變。如果有件重要的事永遠不會改變,希望我們都能成為,讓孩子感受到那件事的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