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2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偏鄉教育設計思考|無法改變的現實

Image by ashliu from Pixabay
Image by ashliu from Pixabay
這個疫情衝擊了全球的教育,更不用說台灣教育。
現實是,
台灣教育體制對於疫情根本毫無招架之力。
疫情的第一年,僥倖觀望;
疫情的第二年,兵荒馬亂;
疫情的第三年,更加混亂。
不顧學生的學習權益,苦了教師當中用心盡力的好老師,為難了家長當中愛小孩的好父母。
可想而知,早已千瘡百孔的教育體制,經過疫情不斷的沖擊,已然崩解,無力也無法面臨後疫情時代的難題及回應學習新常態的挑戰。
學校不再是唯一的學習場域,學校不再是唯一的教學現場。學校,只是學習的其中一個來源管道,且已不具優勢。
其實一點都不讓人意外,我們都知道:世上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只能改變自己,無法改變別人。只能轉換心境,無法轉變外境。
學校教育問題,始終是人的心態和思維。
學校教育缺乏遠見,線上教學只是短期應急措施,注定數位學習成效低落。
學校教育忽略情感,人類的真實互動,是在於情感的連結、流動。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心的距離。並非實體物理身體距離靠近聚集,就能產生交集互動。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不論是實體課堂或者是遠距教學,只要有情感的連結、流動,就會有互動。
學校教育保守陳舊,無法與時俱進,仍沿用過去傳統實體教學方式來線上教學,單方講課,趕進度,上好上滿,適得其反,戕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連帶教學成效不彰。
學校教育依舊是工業時代的「硬體」思維,大量添購線上教學裝置設備,忽視內容和軟體的多元豐富發展。
學校教育停留在工業時代的「代工」思維,官方線上教學增能研習課程及教育現場的線上線下混成教學模式,如同工廠作業生產線製造大量定製罐頭,像是同一個模子做出來的,標準化和規模化,趨於單元一致。
數位轉型不光指科技,更重要關鍵的其實是文化轉移。也就是說,數位轉型要轉變的核心不是電腦系統和硬體設備,而是「人」這個「軟體」。
台灣在數位轉型人才及數位專業知識技能教育訓練等是弱項。
在數位時代,尤其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禮,越來越多人知道數位轉型的重要性,但雷聲大雨點小,只是說得容易、做起來難,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只有口號、不見行動。公部門和學校單位的官僚頻頻凸槌,徒勞無功,無能為力。
認清現實,不再期待。

🚀

從今年(2022)下半年開始陸續進行3項有意思、有意義及有價值的社會創新計畫,這3計畫是整合一體的,這也是個未來10年計畫:

"語言學習元宇宙"

"偏鄉教育設計思考"

"偏鄉教育數位游牧"
3計畫的簡介及詳情,請追蹤下列兩個平台管道,持續關注這有意思、有意義及有價值的社會創新計畫,並分享出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