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2|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普賢行願品》講記 21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我們看到今天發下去的附表三「十大願王一中具十」的這個附表,這是民國初年慈舟大師在《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裡面的開示。
我們看到第一個、禮敬諸佛。
它怎麼樣拓展成一中具十呢?
禮敬諸佛:二便禮便讚、三身心供養、四為懺而禮、五喜德而禮、六禮請為說、七禮請住世、八學佛禮佛、九順自性禮、十向佛而禮。
第二個、便禮便讚。
這個地方我們稍為解釋一下,因為前面都講到十大願王,這個時候再來總攝,互相關聯一下,會比較容易懂了。十大願王,禮敬諸佛是第一個,第二個就是稱讚如來,對不對?便禮便讚,即一邊禮佛一邊讚歎。比如我們在禮佛的時候,我們一邊稱唸阿彌陀佛的名號,或者禮八十八佛的時候,南無普光佛拜下去,一邊禮一邊讚歎。因為稱佛名號就是在讚歎,這個就是便禮便讚。所以禮敬諸佛當中,你口業同時稱念名號,這個就是同時具足稱讚如來。
第三個、身心供養。
我們在禮拜的時候,就是要放下我們的身心來修供養。一般的人總是貪著身心,或是不想動、懶惰,這個時候就要放下對身心的執著。身在禮拜的時候,同時心觀想佛在眼前,生起虔誠心,這就是將身心放下。將身心放下,就是供養。我們禮拜當中,同時也是法供養、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等等的,所以在拜佛當中也就具足這些供養,也就是在供養佛了。
第四個、為懺而禮。
就是說我今天禮佛是為了懺悔業障,即求佛加持能夠懺悔業障而來禮佛。
第五個、喜德而禮。
十大願王第五個就是隨喜功德,我為什麼要禮佛呢?因為我隨喜佛圓滿的功德,所以我來禮佛,這個叫喜德而禮。
第六個、禮請為說。
十大願王第六個是請轉法輪,請轉法輪就是我們今天禮佛是請佛加持,請佛轉法輪,這個稱作禮請為說。佛轉法輪有很多的方式:或者佛親口講——佛在世時候當然佛能親口講,佛滅度的時候會有其他不同的方式來為我們講解。
我們看經典之前,會禮拜諸佛、菩薩、祖師,比如在看《行願品》之前,我們會禮拜華嚴會上諸佛菩薩、還有普賢菩薩善財童子、還有華嚴宗歷代祖師、還有一切弘揚華嚴法門的諸上善人。在禮拜華嚴會上諸佛菩薩的時候,就是禮請為說。我們就是希望待會看《華嚴經・行願品》的時候,可以得到佛的加持。
所以我們在看經典的時候就等同於佛親口為我們說,它就不只是文字的相而已了,而是擁有佛力的加持,所以就像佛親口為我們宣說一樣的那種加持力,這個叫禮請為說。當然佛度化眾生有很多的善巧方便,甚至可能現出種種的相,讓眾生能夠開悟佛法,這個也是禮請為說,就像蘇東坡寫的詩:「山色無非清淨身」、「溪聲盡是廣長舌」這樣子。
所以當一個修行人,他可能快要悟的時候,佛菩薩可能現種種的相來啟悟他,甚至可能現一個癩痢狗,就像無著菩薩遇到的境界一樣,無著菩薩很想見彌勒菩薩,但連續禮拜三年、又三年、又三年,禮拜了九年都見不到彌勒菩薩,最後他放棄了。
放棄了之後在路邊看到一隻癩痢狗,身上長滿膿瘡,很可憐,無著菩薩這個時候大悲心湧動,就毫不考慮地用嘴巴把狗的膿瘡給吸出來,這個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就在吸出膿瘡的當下,彌勒菩薩現身,原來這個境界是彌勒菩薩變現的,是為了觸動他的善根。
無著菩薩就是因為這樣的心打開了之後,才有辦法跟彌勒菩薩相應,親近彌勒菩薩,這就是彌勒菩薩為他說法,示現癩痢狗為他說法的方式,這個也叫禮請為說。
佛陀雖然表面上已滅度,但我們要相信佛的法身常在,遍一切處一切時,所以我們隨時都可禮拜請佛說法;但不是禮拜求佛示現在眼前跟我講法,也不要這麼想,因為這麼想有時候容易著魔啊!
第七個、禮請住世。
其實禮請為說、禮請住世,都包括禮請外在佛、禮請內在佛。在禮拜的時候是請外在佛住世,也同時透過禮拜請我們內在的佛住世。就是說當你禮拜的時候,心中有正念或者心中念佛號的時候,就跟佛法界相應,那你心中的佛就能夠顯現出來,這個就是禮請住世,而心中的佛號顯現出來,這個就是你心中的佛在說法,這又是禮請說法。
第八個、學佛禮佛。
十大願王第八個就是常隨佛學,為什麼我們要禮佛?因為佛在因地裡面恒常禮敬諸佛,所以我們要學佛禮敬十方諸佛,這個就是常隨佛學。
第九個、順自性禮。
我們為什麼要禮佛?我們禮佛是順著清淨的自性而禮的,可以說順著外在佛的清淨自性,也可以說順著內在佛的清淨自性恒順眾生。順著外在佛的清淨自性,我們是禮拜佛的清淨法身;而順著我們自己的自性而禮,就是恒順清淨法性而禮,以上是說明順自性禮,即恒順自性而禮。
第十個、向佛而禮。
十大願王第十個就是普皆迴向,我們禮佛是為了成就三種迴向:迴向菩提、迴向眾生、還有迴事向理,這三個都是普皆迴向,為了這三種的迴向而來禮佛。也就是說我今天禮佛,是為了一切眾生都能夠成就無上菩提而禮佛。
所以我剛剛說具足大智慧的人,在禮佛當中慢慢他的心量放大,相對功德的量就會擴展。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是很虔誠恭敬的為了懺悔而禮,接著慢慢在這當中會有喜德而禮、禮請說法、禮請住世等等的智慧在裡面;當然在禮拜的時候,你是不去想這些,這些都是在寂靜處去思惟出的道理。
為什麼禮敬諸佛可以具足十個法?要深入去思惟觀察這個道理,然後在你身心當中生起這十個法的覺受。生起覺受之後,你在禮佛前稍微憶念一下這個禮佛是具足十大願而禮,把靜坐當中的覺受帶動起來,那這個時候的禮佛就不只是懺悔業障,不只是身心的供養、恭敬修歸依而禮,就不只是這樣的一個量了。
好,這個就是禮敬諸佛當中的一中具十,後面我們就不用說了,各位可以自己看,都是同樣的道理。以上說的就是禮敬諸佛的有相行,有相行就是有能有所,有「我」在禮佛,有我良因師在禮拜阿彌陀佛,它重點在虔誠恭敬的心,還有更進一步的菩提心,廣大的智慧,廣大的菩提心,這些是有相。
另一個是無相行。就是以普賢行願力加進去,普賢行願力就是普賢菩薩的大智慧所生起的大願、大行,其核心也就是大智慧了。在禮佛的時候怎麼樣具足大智慧呢?觀察能禮的我、所禮的佛全體法性,我們舉個《禮佛偈》的例子:
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
諸佛如來影現中 我身影現諸佛前 頭面接足歸命禮
此處可以就著真、俗、中三諦來解釋。「能禮所禮性空寂」,能禮就是我們的身心,比如我良因師的身心,而我禮拜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是所禮。能禮跟所禮,它的自性都是空寂的,這是觀空,即觀真諦的理。
真諦理就是探討「誰在禮佛?」,是我的身在禮佛,我的身是四大假合的,沒有一個真實的我;然後探討我的心在禮佛,但是我的心在哪裡?我的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不在過去、不在現在、不在未來,它只是一個如幻的作用,但是本質來說是沒有真實性可得,所以「能禮所禮性空寂」是真諦
「感應道交難思議」則是俗諦,我們的虔誠心為能感,諸佛的清淨心、諸佛的大悲願力為應;感應道交就是以心應心以我們的虔誠心來感諸佛的清淨心。虔誠心才能感應到佛的清淨心,這是就緣起來說明感應道交的。而這個感應道交是難思議,因為雖然自性空寂,但是在緣起上卻能夠顯現出這樣的妙用,因此它是難以思議的。
難思議也包括底下所說的「我此道場如帝珠 諸佛如來影現中」,「我此道場」不是指的道山寺的道場,指的是我們的內心,就像《維摩詰經》說:「直心是道場」,這一念虔誠心、清淨心就是道場。因為道場就是修道的地方,我們今天禮佛,這念心就是修道的地方。
帝珠」就是指帝網珠,帝網珠它有個特色,是什麼特色呢?就是說帝釋天有一個寶物,即一千個珠子,這每個珠子當中有各自的影像,也有其它九百九十九顆珠子的影像,其影像跟影像是互含互攝的,就像我們今天做過的實驗,在兩個鏡子中間放一根蠟燭,左邊的鏡子會有蠟燭,自身蠟燭的影像,還有對面鏡子投射過來蠟燭的影像;右邊也是一樣,有本身蠟燭的影像跟對面投射過來蠟燭的影像。
所以左、右邊的鏡子都一樣,有其自身的影像,還含攝另外一個鏡子的影像,八個鏡子也是一樣,有自身的影像,也有其他七個鏡子的影像。而帝網珠也是一樣,此千珠,有其各自的影像,也有其他珠子的影像,這是代表什麼呢?代表影像跟影像之間是互相含攝的!
但是為什麼互含互攝呢?因為都遍滿法界,它的體遍滿法界,就像我剛講的夢的譬喻一樣,夢心遍滿法界,所以夢境當中每個法的本質都互含互攝。所以「我此道場如帝珠」,即像帝網珠一樣,
諸佛如來影現中;因為我們的心遍滿法界,佛的心也遍滿法界,所以我們的心當中有我們自身的影像,也有阿彌陀佛的影像,有十方諸佛的影像,都不離我們現前這念心當中所收攝,這是中道的理,屬於比較深的。
我身影現諸佛前」,一樣的,佛影現在我們清淨心當中,我們也影現在十方諸佛的清淨心當中,後面經文「頭面接足歸命禮」,即以我們最尊貴的頭來接、來捧佛最卑下的腳,顯現一種最極恭敬的態度。
在禮八十八佛的時候,我們唸這個《禮佛偈》,在唸文的時候不要去想真諦、俗諦、中諦的道理,這個道理只要平常的時候思考就好了。在拜的時候就只是唸這個文,要慢慢地唸、慢慢地隨文入觀,然後在隨文入觀當中,不思議熏,不思議變。
就是說你不管對經文中道理懂多少,就不斷不斷地熏真俗中三諦的理,當然配合經論的學習更好,當熏習久了,業障消了,積累的資糧夠了,就可能突然開悟,在拜的時候突然悟到「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悟到什麼是帝網珠等等,這個就是無相禮。所以其實無相的禮還是可以修的,可以隨順的,就像唸這個《禮佛偈》,它就是隨順無相的禮。接著請看到偈頌文: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刹塵身,一一遍禮刹塵佛。
首先講到所禮的境界是什麼呢?十方三世一切人中師子。「三世」即我們講的過去、現在、未來,所以也包括未來佛;而未來佛也包括外在的一切眾生,也包括我們自己。所以禮敬諸佛不只禮敬外在佛,也包括禮敬我們自身自性佛。所以看「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常隨佛學、恒順眾生、普皆回向」,你不只是往外去觀外在的佛,同時可以靜坐去思惟,全部往內攝,禮敬乃至稱讚等等的自性佛。
所以三世,還有十方一切人中的師子(人中的師子指的就是佛,因為獅子是獸王,以獸王做譬喻),這個是所禮。能禮的是清淨的身語意,包括虔誠心之清淨,包括唸《禮佛偈》的時候,跟第一義諦的智慧相應,這個也是清淨。
然後「一切遍禮盡無餘」,遍禮可以從事相上觀察,即我們一身可以禮無量諸佛;也可以從理上來觀,就是底下偈頌文說的以「普賢行願威神力」普賢菩薩的法界觀的智慧來觀察「能禮所禮性空寂」等等的,然後在大悟當中雖然能禮所禮全體法界,但是依著智慧而起大願(成佛度眾生的大願),然後起大行。
在禮拜時,一念當中具足一切法,一行一切行,這就是普賢行願的威神力,所以能夠「普現一切如來前」。所以光光互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這個教室裡面的燈光一樣,每個燈的光明都遍滿整個教室,而且光跟光之間能夠互含互攝的,所以能夠「一身復現刹塵身,一一遍禮刹塵佛」、以上是以偈頌文說明庚一、頌禮敬諸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