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六月 雙崎x砂石車便道x人生大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生的許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的。
努力的過著別人想要你成為的樣子。
因為想要得到父母、長輩、上司的稱讚與獎勵。
但是卻發現他們心中永遠存在著偏好。
試著隱藏自已真實的情緒,因為不想破壞人與人之間表面上的和諧。
儘管付出了許多的努力,但不管是工作、考試、感情、人際關係也好。
總還是會有些缺憾。
而學著接受、面對、處理、放下這些缺憾,不就是人生的課題嗎?
禪宗認為在永恆面前,任何事物都是虛妄的幻象,都是輪迴中的一瞬。
要想擺脫這種輪迴,惟有枯與寂,還要達到擺脫人慾羈絆的境界——佗。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與其去想那些得不到的獎勵,開不了的名車、買不起的豪宅,去不了的地方。
還不如就回想自已曾經體驗過的感動吧。
有形的終會消散,留在你心裡的才是永恆。
而今日原本的計劃是要去探訪達觀、麻必浩一帶的林道。
興沖沖的出發,結果卻因準備不足而無法順利進行。
想著到了部落後,再來吃早餐跟買補給品。
但是到了目的地之後,發現沒有一家小店是有開的。
開車繞了半天也找不到林道的入口。
想要上網查找相關訊息,但手機完全卻沒有訊息。
不想要在沒有水、沒有吃早餐的情況下,自已一個人去探路。
整理了一下思緒,只好開車掉頭離開了。
路一直都在,如果今天沒有辨法成行,那就下次再來吧。
回程的路上,用著不同的速度看著大安溪畔的景色,想起了去年的旅程,竟有著完全不同的感受。
人類短暫的生命是感受不到山、河、岩石的變化的。
事物的本質一直都是不變的,只是看你用什麼角度來看而已。
對方沒變,變的一直都是你。
那麼就來分享一下去年的行程吧。
住台中的朋友如果想要騎遠一點的哩程,然後車子的外胎配置是可以應付真正的礫石(Gravel)路段的話。可以試試這行程。我自已是從北屯出發,上中興嶺,下滑東勢接雙崎部落,再往達觀部落方面騎,然後下大安溪的砂石車便道騎回卓蘭大橋。如果要騎砂石車便道,建議六、日出發。以避免跟砂石車同行造成安全上的疑慮。
這是去年往雙崎的路上巧遇Neko Team被拍下來的照片。我平常騎瓜佛時,都會帶裝備當成是負重訓練。必備的裝備就是椅子、桌子、爐具,這樣子就可以隨時停在某個景點煮東西。另外有朋友在問騎瓜佛要穿什麼,我的答案是看你,舒服就好。我如果要騎長距離(單日100KM上下)的話,我還是會穿自行車褲,再外搭登山短褲。如果是短距離(單日50KM內),就會走登山車風格。
建議可以在雙崎部落的小賣店補給一下,因為接下來往達觀的路上都沒啥商店能補給。
我是在砂石場那一帶下去砂石車便道的。如果再往前騎,可以去士林攔河堰拍照。
士林攔河堰,又稱士林壩,是臺灣的一座攔河堰,位於苗栗縣泰安鄉士林村,位於大安溪中游,於1994年興建,2002年9月開始營運。主要功能是攔引大安溪的溪水後,越域引水送往鯉魚潭水庫調蓄利用,平均每年約可引取大安溪主流之剩餘水量3.48億立方公尺,鯉魚潭水庫供水能力可由每日22萬噸提高為每日90萬噸,可供應苗栗縣及大台中地區的各種用水,此外並利用264公尺之引水落差供台灣電力公司卓蘭發電廠水力發電之用。士林攔河堰的特色在於建有魚道,具有維護生態的功能。
砂石車便道算是台灣最接近國外所謂Gravel的路面了。因為經年累月的被砂石車壓過,路面算是很紮實,但是千萬要小心坑洞。
遠眺雙崎部落。
再近一點看雙崎部落。正所謂:遠看見山小,近看山很大;我在看山大,你在看山小。
其實整路騎起來是蠻震的,如果車上有東西沒鎖緊,是有可能被震飛的。
還好手機有防手震!
這段其實沒有很長。但是也騎不了太快,因為很震,但是景色跟平常騎公路是完全不同。騎到盡頭後,會從白布帆旁的砂石場出來接回140縣道。最後,還是要提醒要去騎這條路線的朋友,安全第一!建議無內胎、較低的胎壓。
avatar-img
223會員
222內容數
極度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自行車上的思考家、中二大叔、日商打工仔、狗派兼頑固台獨份子,這些元素構成了我的思維與價值。 歡迎你的到來,如果我的文字能啟發你的任何想法,並且對你是有幫助的話,那就真的太好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許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旅程,是從規劃野營時要煮什麼開始;然後在家整理完裝備時結束。
滴哥 是Digger的意思 而Digger就是指為那些為了登山車賽道的開發、維護與擴建付出時間與汗水的人 我認為我自已花在當Digger的時間 應該是比花在騎登山車還要多上很多 我想如果從IG/FB的照片來看 事實上也是如此 其實喜歡當滴哥的動機也很簡單 只是單純的希望看到更多人可以騎登山車
跟上朋友們所規劃的武界撩溪團 今年的雨水較去年豐富 正所謂"三月初,寒死少年家" 三月初剛剛天氣升溫 少年愛美不驚流鼻水 剛剛春天就著急穿上單薄的衣服 殊不知"春天孩子面,一日三變臉" 上午天晴,氣溫可能高至超過25度 但是下午又可能下雨,導致夜晚氣溫下降 直到出發前一刻,中部仍是下著陣雨
今天打算從知高圳步道的入口上來好漢坡。 並串連望高寮一帶連接過去龍井的超級八來協助賽道的維護(Dig day!) 但是路上出了點小狀況,計劃趕不上變化。 人是到了超級八,但是也沒能夠幫得上忙… 過去二週,身邊有兩位正值壯年的朋友驟然離世。 心中無限感慨,只能告訴自已活在當下吧。
過完228連假,進入三月後,開始感受到季節的變化了。 早晚溫差仍大,許多人還是穿著羽絨外套通勤,但是等到日出後。 逐漸上升的氣溫彷彿是在提醒著你。 是的,冬天已經結束了。 頂著陽光踩踏,迎面吹過來的風仍略帶涼感。 總之,這就是一個適合騎車的季節。 要把握這短暫的春天啊。 沒有人騎過,那又怎樣呢?
你有沒有想過,你每活過一天,你的人生日曆就會撕去一頁。 但是跟日曆不同的是,日曆有365頁,不過你的人生有幾頁,是沒有人知道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何必去浪費你寶貴人生在那些不值得的人、事、物上呢? 時間女神已經在準備撕下今天這頁了。 從小到大,大人們總是會被告誡著該作什麼,不該作什麼。
我的旅程,是從規劃野營時要煮什麼開始;然後在家整理完裝備時結束。
滴哥 是Digger的意思 而Digger就是指為那些為了登山車賽道的開發、維護與擴建付出時間與汗水的人 我認為我自已花在當Digger的時間 應該是比花在騎登山車還要多上很多 我想如果從IG/FB的照片來看 事實上也是如此 其實喜歡當滴哥的動機也很簡單 只是單純的希望看到更多人可以騎登山車
跟上朋友們所規劃的武界撩溪團 今年的雨水較去年豐富 正所謂"三月初,寒死少年家" 三月初剛剛天氣升溫 少年愛美不驚流鼻水 剛剛春天就著急穿上單薄的衣服 殊不知"春天孩子面,一日三變臉" 上午天晴,氣溫可能高至超過25度 但是下午又可能下雨,導致夜晚氣溫下降 直到出發前一刻,中部仍是下著陣雨
今天打算從知高圳步道的入口上來好漢坡。 並串連望高寮一帶連接過去龍井的超級八來協助賽道的維護(Dig day!) 但是路上出了點小狀況,計劃趕不上變化。 人是到了超級八,但是也沒能夠幫得上忙… 過去二週,身邊有兩位正值壯年的朋友驟然離世。 心中無限感慨,只能告訴自已活在當下吧。
過完228連假,進入三月後,開始感受到季節的變化了。 早晚溫差仍大,許多人還是穿著羽絨外套通勤,但是等到日出後。 逐漸上升的氣溫彷彿是在提醒著你。 是的,冬天已經結束了。 頂著陽光踩踏,迎面吹過來的風仍略帶涼感。 總之,這就是一個適合騎車的季節。 要把握這短暫的春天啊。 沒有人騎過,那又怎樣呢?
你有沒有想過,你每活過一天,你的人生日曆就會撕去一頁。 但是跟日曆不同的是,日曆有365頁,不過你的人生有幾頁,是沒有人知道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何必去浪費你寶貴人生在那些不值得的人、事、物上呢? 時間女神已經在準備撕下今天這頁了。 從小到大,大人們總是會被告誡著該作什麼,不該作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小熱愛運動到現在依然不變,還有從生活中去體會身心靈, 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人要在不同的年紀去成長和去突破, 就像我2019年參加了兩鐵,先騎乘腳踏車到了山下之後才去爬山,這就是所謂的兩鐵 山上的風景就是讓人有不同的心境,到了一個定點有山友的熱情請人喝涼水, 這是山下遇不到的人情味
我很喜歡每日早晨的騎車路線,今天不想走這條路,就換別條,今天想去看看那條路的風景,就再想辦法繞過去,雖說繞路是多花了一點時間,但總是會到的。
Thumbnail
彩虹瀑布-這是個遠到靠盃的地方,還好我找了旅伴開車帶我去,不然我自己騎車應該會騎到懷疑人生,只是開上去那一段路我也是傻眼,無敵陡,陡到不行,我以為我在坐雲霄飛車,看不到前面軌道的那種!!旅伴還先停下來,和路邊的阿伯確認方向,阿伯說繼續往前開沒錯,開到民宿那邊,但這路這麼窄,如果不繼續往前開,我也是不
Thumbnail
單獨進入深山,沒人影沒手機訊號的,其實是一種冒險,那天我就遇到了一個「意外」。 騎單車我向來沒甚麼在認真,多半作為跑步以外的交叉訓練。但不久前我自己一人跑到烏來小小挑戰了桶後林道,那堪稱是輕越野級的自行車經典路線。 桶後林道全長13K,西端始於烏來孝義,緊接桶後越嶺古道再走7K可達宜蘭礁溪。
03/28/2015 太加縱走—縱走   半年沒登山了,這半年來人生又有不同的際遇。 雖不至於奇幻漂流,但也不負自已對人生精采的要求。 我跨出台灣,走向另一個世界。 但易理中明白著表示,有得必有失。 得失之間,是人必需要自我衡量。 並調整態度去面對之。   而山是我所失去的一部份
元宵節從台南市騎機車去鹽水月津港看水燈,入夜後回程谷哥導航最近距離,跟著導航騎,原本路線是19甲省道,後來導到曾文溪河堤路,確實是最近距離,但路線遠離了小鎮市區,一路荒涼無人煙,路面也不如省道平整寬闊,連汽車超車都有壓力。 這讓我想到: 人生的每次選擇都希望是捷徑嗎? 其實我會希望進入市區,有店可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
Thumbnail
那一天,我像之前一樣,公車多搭一站,到下一站下車,下車後走山路回家。我叫它「山路」,也是有舖柏油,車子可以走的馬路。繞著山裏,要走50分鐘,時間可以的話,我喜歡走這段路。   路上少有人家,沒人在走路,除非像我這樣健行的人,忘了有沒遇到過?偶而有車子經過。那天走啊走,注意腳下,不去想什麼時候可以
自從識覺中樞中風受損以後,看東西都好像霧裡看花,所以就不敢開車或騎車了!我相信我應該是還可以的,但是不能拿路人做賭注吧?一開始,都是麻煩家人載我,但是麻煩別人多了,總是會招人嫌,那怕是家人?或許有上億的活期存款,會有不一樣的對待,可惜我沒有。而重點是我從小的習慣就是走到那裡,看到那裡,沒有目標也是件
Thumbnail
在高聳的山與遼闊的海之間,人那麼渺小卻無比輕鬆。從台東市區往三仙台開著車的路上,沿著海線公路往北走,左邊是平均海拔一千多公尺的海岸山脈,右邊是一望無際的深藍色太平洋。因此,旅人們呢雖然目的地各不相同,但都別無選擇的只能駛在這一條在山脈與海岸中間的公路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小熱愛運動到現在依然不變,還有從生活中去體會身心靈, 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人要在不同的年紀去成長和去突破, 就像我2019年參加了兩鐵,先騎乘腳踏車到了山下之後才去爬山,這就是所謂的兩鐵 山上的風景就是讓人有不同的心境,到了一個定點有山友的熱情請人喝涼水, 這是山下遇不到的人情味
我很喜歡每日早晨的騎車路線,今天不想走這條路,就換別條,今天想去看看那條路的風景,就再想辦法繞過去,雖說繞路是多花了一點時間,但總是會到的。
Thumbnail
彩虹瀑布-這是個遠到靠盃的地方,還好我找了旅伴開車帶我去,不然我自己騎車應該會騎到懷疑人生,只是開上去那一段路我也是傻眼,無敵陡,陡到不行,我以為我在坐雲霄飛車,看不到前面軌道的那種!!旅伴還先停下來,和路邊的阿伯確認方向,阿伯說繼續往前開沒錯,開到民宿那邊,但這路這麼窄,如果不繼續往前開,我也是不
Thumbnail
單獨進入深山,沒人影沒手機訊號的,其實是一種冒險,那天我就遇到了一個「意外」。 騎單車我向來沒甚麼在認真,多半作為跑步以外的交叉訓練。但不久前我自己一人跑到烏來小小挑戰了桶後林道,那堪稱是輕越野級的自行車經典路線。 桶後林道全長13K,西端始於烏來孝義,緊接桶後越嶺古道再走7K可達宜蘭礁溪。
03/28/2015 太加縱走—縱走   半年沒登山了,這半年來人生又有不同的際遇。 雖不至於奇幻漂流,但也不負自已對人生精采的要求。 我跨出台灣,走向另一個世界。 但易理中明白著表示,有得必有失。 得失之間,是人必需要自我衡量。 並調整態度去面對之。   而山是我所失去的一部份
元宵節從台南市騎機車去鹽水月津港看水燈,入夜後回程谷哥導航最近距離,跟著導航騎,原本路線是19甲省道,後來導到曾文溪河堤路,確實是最近距離,但路線遠離了小鎮市區,一路荒涼無人煙,路面也不如省道平整寬闊,連汽車超車都有壓力。 這讓我想到: 人生的每次選擇都希望是捷徑嗎? 其實我會希望進入市區,有店可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
Thumbnail
那一天,我像之前一樣,公車多搭一站,到下一站下車,下車後走山路回家。我叫它「山路」,也是有舖柏油,車子可以走的馬路。繞著山裏,要走50分鐘,時間可以的話,我喜歡走這段路。   路上少有人家,沒人在走路,除非像我這樣健行的人,忘了有沒遇到過?偶而有車子經過。那天走啊走,注意腳下,不去想什麼時候可以
自從識覺中樞中風受損以後,看東西都好像霧裡看花,所以就不敢開車或騎車了!我相信我應該是還可以的,但是不能拿路人做賭注吧?一開始,都是麻煩家人載我,但是麻煩別人多了,總是會招人嫌,那怕是家人?或許有上億的活期存款,會有不一樣的對待,可惜我沒有。而重點是我從小的習慣就是走到那裡,看到那裡,沒有目標也是件
Thumbnail
在高聳的山與遼闊的海之間,人那麼渺小卻無比輕鬆。從台東市區往三仙台開著車的路上,沿著海線公路往北走,左邊是平均海拔一千多公尺的海岸山脈,右邊是一望無際的深藍色太平洋。因此,旅人們呢雖然目的地各不相同,但都別無選擇的只能駛在這一條在山脈與海岸中間的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