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禮贊 ‧ 前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善導大師
六時禮讚 — 善導大師 集記
《往生禮贊》一卷, 為淨土宗二祖, 唐朝高僧善導大師集記, 亦稱《六時禮贊》。內容分為 前序正讚、後序。善導大師 (613–681) 為淨土法門的集大成者,世稱「彌陀化身」。

前序:

  1. 略述造意
  2. 釋顯要義

一、略述造意

勸一切眾生,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六時禮讚偈。
謹依《大經》及龍樹、天親、此土沙門等所造往生禮讚,集在一處,分作六時。
唯欲相續繫心,助成往益;亦願曉悟未聞,遠沾遐代耳。何者?
第一、謹依《大經》釋迦及十方諸佛讚歎彌陀十二光名,勸稱、禮、念,定生彼國;十九拜,當日沒時禮。
第二、謹依《大經》,採集要文,以為禮讚偈;二十四拜,當初夜時禮。
第三、謹依龍樹菩薩《願往生禮讚偈》;十六拜,當中夜時禮。
第四、謹依天親菩薩《願往生禮讚偈》;二十拜,當後夜時禮。
第五、謹依彥琮法師《願往生禮讚偈》;二十一拜,當晨朝時禮。
第六、沙門善導《願往生禮讚偈》,謹依十六觀作;二十拜,當午時禮。

、釋顯要義

問曰:今欲勸人往生者,未知若為「安心、起行、作業」,定得往生彼國土也?
答曰:必欲生彼國土者,如《觀經》說者:「具三心必得往生」。何等為三?
  • 一者「至誠心」:所謂身業禮拜彼佛,口業讚歎稱揚彼佛,意業專念觀察彼佛;凡起三業,必須真實,故名至誠心。
  • 二者「深心」:即是真實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夫,善根薄少,流轉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及稱名號,下至十聲、一聲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無有疑心,故名深心。
  • 三者「迴向發願心」:所作一切善根,悉皆迴願往生,故名迴向發願心。
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如《觀經》(《觀經四帖疏》)具說。應知。
又如天親《淨土論》云:若有願生彼國者,勸修「五念門」,五門若具,定得往生。何者為五?
  • 一者身業「禮拜門」:所謂一心專至,恭敬合掌,香華供養,禮拜彼阿彌陀佛。禮即專禮彼佛,畢命為期,不雜餘禮;故名禮拜門。
  • 二者口業「讚歎門」:所謂專意讚歎彼佛身相光明、一切聖眾身相光明、及彼國中一切寶莊嚴光明等;故名讚歎門。
  • 三者意業「憶念觀察門」:所謂專意念、觀彼佛,及一切聖眾身相光明、國土莊嚴等,如《觀經》說;唯除睡時,恆憶、恆念、恆想、恆觀此事等;故名觀察門。
  • 四者「作願門」:所謂專心,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三業四威儀所作功德,不問初、中、後,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故名作願門。
  • 五者「迴向門」:所謂專心,若自作善根,及一切三乘、五道,一一聖凡等所作善根,深生隨喜;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我亦如是隨喜。以此隨喜善根,及己所作善根,皆悉與眾生共之,迴向彼國,故名迴向門。
又到彼國已,得六神通,迴入生死,教化眾生,徹窮後際,心無厭足,乃至成佛,亦名迴向門。
五門既具,定得往生。一一門與上三心合,隨起業行,不問多少,皆名真實業也。應知。
又勸行「四修法」,用策三心、五念之行,速得往生。何者為四?
  • 一者「恭敬修」:所謂恭敬禮拜彼佛,及彼一切聖眾等;故名恭敬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
  • 二者「無餘修」:所謂專稱彼佛名,專念、專想、專禮、專讚彼佛及一切聖眾等,不雜餘業,故名無餘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
  • 三者「無間修」:所謂相續恭敬禮拜、稱名讚歎、憶念觀察、迴向發願,心心相續,不以餘業來間;故名無間修。又不以貪瞋煩惱來間,隨犯隨懺,不令隔念、隔時、隔日,常使清淨,亦名無間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
又菩薩已免生死,所作善法,迴求佛果,即是自利;教化眾生,盡未來際,即是利他。然今時眾生,悉為煩惱繫縛,未免惡道生死等苦。隨緣起行,一切善根具速迴,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到彼國已,更無所畏;如上四修,自然任運;自利利他,無不具足。應知。
又如《文殊般若》(卷下意)云:「明一行三昧,唯勸獨處空閒,捨諸亂意,繫心一佛,不觀相貌,專稱名字;即於念中,得見彼阿彌陀佛及一切佛等。」
問曰:何故不令作觀,直遣專稱名字者,有何意也?
答曰:乃由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揚神飛,觀難成就也。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
問曰:既遣專稱一佛,何故境現即多?此豈非邪正相交、一多雜現也?
答曰:佛佛齊證,形無二別。縱使念一見多,乖何大道理也。
又如《觀經》云:佛勸坐觀、禮念等,皆須面向西方者最勝。如樹先傾,倒必隨曲故。必有事礙,不及向西方,但作向西想亦得。
問曰:一切諸佛,三身同證,悲智果圓,亦應無二;隨方禮念,課稱一佛,亦應得生。何故偏歎西方,勸專禮念等,有何義也?
答曰:諸佛所證,平等是一;若以願行來收,非無因緣。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是故釋迦,及以諸佛,勸向西方,為別異耳。亦非是稱念餘佛不能除障滅罪也。應知。
若能如上,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
若欲捨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何以故?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繫念不相續故;憶想間斷故;迴願不慇重真實故;貪瞋諸見煩惱來間斷故;無有慚愧懺悔心故;(懺悔有三品:一要、二略、三廣,如下具說,隨意用皆得。)又不相續念報彼佛恩故;心生輕慢,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人我自覆,不親近同行善知識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何以故?余比日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此二行得失,如前已辨。
仰願一切往生人等,善自思量。已能今身,願生彼國者,行住坐臥,必須勵心克己,晝夜莫廢,畢命為期。上在一形,似如少苦;前念命終,後念即生彼國。長時永劫,常受無為法樂,乃至成佛,不經生死,豈非快哉!應知。

avatar-img
13會員
352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佛道人身難得今已得,淨土難聞今已聞,信心難發今已發 . . . 人人同願,共結往生之業。」 —善導大師 《安樂行道轉經願往生淨土法事贊》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 簡稱《法事讚》。內容分為上卷: 前行法分、下卷: 正轉經分、後行法分。
種種法門皆解脫 無過念佛往西方 上盡一形至十念 三念五念佛來迎 —善導大師 《安樂行道轉經願往生淨土法事贊》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 簡稱《法事讚》。內容分為上卷: 前行法分、下卷: 正轉經分、後行法分。
「如來善巧,總勸四生,棄此娑婆,欣生極樂;專稱名號,兼誦《彌陀經》。」—善導大師 《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讚》 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 簡稱《法事讚》。內容分為上卷: 前行法分、下卷: 正轉經分、後行法分。 上卷: 前行法分: 請護法眾 序明大綱 略請三寶 廣請三寶
「過去諸佛,持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未來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 — 佛言 觀念法門 善導大師 集記 結勸修行分
稱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者,現生即得延年轉壽,不遭九橫之難。 —善導大師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簡稱《觀念法門》。內容分為三大段: 示三昧行法、示念佛利益、示信謗損益。 五緣功德分: 一、滅罪緣 二、護念緣 三、見佛緣 四、攝生緣 五、證生緣
佛言:「想念阿彌陀佛真金色身,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在心眼前。」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簡稱《觀念法門》。內容分為三大段: 示三昧行法、示念佛利益、示信謗損益。
「佛道人身難得今已得,淨土難聞今已聞,信心難發今已發 . . . 人人同願,共結往生之業。」 —善導大師 《安樂行道轉經願往生淨土法事贊》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 簡稱《法事讚》。內容分為上卷: 前行法分、下卷: 正轉經分、後行法分。
種種法門皆解脫 無過念佛往西方 上盡一形至十念 三念五念佛來迎 —善導大師 《安樂行道轉經願往生淨土法事贊》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 簡稱《法事讚》。內容分為上卷: 前行法分、下卷: 正轉經分、後行法分。
「如來善巧,總勸四生,棄此娑婆,欣生極樂;專稱名號,兼誦《彌陀經》。」—善導大師 《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讚》 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 簡稱《法事讚》。內容分為上卷: 前行法分、下卷: 正轉經分、後行法分。 上卷: 前行法分: 請護法眾 序明大綱 略請三寶 廣請三寶
「過去諸佛,持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未來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 — 佛言 觀念法門 善導大師 集記 結勸修行分
稱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者,現生即得延年轉壽,不遭九橫之難。 —善導大師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簡稱《觀念法門》。內容分為三大段: 示三昧行法、示念佛利益、示信謗損益。 五緣功德分: 一、滅罪緣 二、護念緣 三、見佛緣 四、攝生緣 五、證生緣
佛言:「想念阿彌陀佛真金色身,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在心眼前。」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簡稱《觀念法門》。內容分為三大段: 示三昧行法、示念佛利益、示信謗損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觀音山 2024年4月17日舉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
Thumbnail
二、禪觀與念佛(觀/念二宗)之滅罪      如上所述,善導師的淨土思想,本疏與具疏、解義與行儀之中,關於「念佛與懺悔」的關係,可先分別探討,而後歸納一個總結。 (一)《四帖疏》     善導《四帖疏》中提及「懺悔」,多視為「修觀」的前方便[1];如定善義的「日想觀」,行者若「自見業障輕重之相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觀音山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善導師-五部九卷 (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一致的根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觀音山 2024年4月17日舉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
Thumbnail
二、禪觀與念佛(觀/念二宗)之滅罪      如上所述,善導師的淨土思想,本疏與具疏、解義與行儀之中,關於「念佛與懺悔」的關係,可先分別探討,而後歸納一個總結。 (一)《四帖疏》     善導《四帖疏》中提及「懺悔」,多視為「修觀」的前方便[1];如定善義的「日想觀」,行者若「自見業障輕重之相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觀音山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善導師-五部九卷 (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一致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