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6/2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創作照見現實不見之處: 《八尺門的辯護人》中的族群與體制議題

2022年「從無到有:創作文本到出版的眉眉角角」青年創作成果發表會 ◆文字整理/黃毓純、李鴻駿 ————————————————— 時間:2022年6月6日11:45-12:45 地點:台北國際書展 青春沙龍 講者:唐福睿|本書作者    張 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文化部的青年創作獎助,今年已經邁入第六年,下一個年度的獎勵金即將在今年十月開始收件,可於線上申請(https://grants.moc.gov.tw/Web/index.jsp)。文化部除了提供青年創作的獎勵金,也協助成果進行出版或是媒合,並為出版的作品舉行成果發表會。創作是非常多元、各式各樣,在每個世代的作者,他們自身都有自己關注的議題,有所處時代下會有一些困境或不同的狀態,都會呈現他們的創作上。這也是造就了我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才能長出來、獨一無二的台灣的新世代創作。
作者唐福睿曾是律師,後來到美國念電影,回台灣拍電影並創作小說《八尺門的辯護人》。因有法律背景,所以故事中以法律為重要的元素;並有移工、原住民,漁業等元素。小說以死刑為主題,主角是出身八尺門的阿美族公設辯護人佟寶駒,他必須與鄰居的印尼籍看護工,以及即將成為法官的替代役男合作,跨越種族、語言的隔閡,憑著蛛絲馬跡找出被隱蓋的真相……
張正表示《八尺門的辯護人》內容豐富複雜又有趣味,本書作者唐福睿把台灣的外籍勞工議題,放到法律故事裡,且把外籍勞工跟原住民的處境,互相扣在一起,故事中還有很多的笑話。本場次由本書作者唐福睿,與撰寫此書書評的張正對談,談小說創作中,主角塑造與族群、體制等議題。
唐福睿講述故事主角律師為一個案子出生入死,最後在死蔭幽谷裡,找到一絲的希望!
唐福睿講述故事主角律師為一個案子出生入死,最後在死蔭幽谷裡,找到一絲的希望!

八尺門是基隆地名

張正講述《八尺門的辯護人》中的故事背景在八尺門,是基隆的一個地名,在正濱漁港附近,作者唐福睿後記特別寫到,他對基隆有特別的感覺。張正認為作者唐福睿藉主角寶哥的口說,基隆不僅是一個邊緣的地方,而且是一個被世界遺忘的地方!所以作者寫公設辯護人、被世界遺忘的基隆,然後是邊緣的原住民、邊緣的外籍漁工,和被正濱漁港彩色屋給蓋住光芒八尺門。是這樣子的嗎? 唐福睿表示自己確實對邊緣的人物有極大的興趣。

角色設定:公設辯護人(阿美族) X 死刑犯 (印尼漁工) X 通譯 (印尼女移工)

《八尺門的辯護人》主角寶哥是公設辯護人,他有個很特殊的身份,是台灣阿美族原住民,接到一個死刑的案子。被告為死刑犯是印尼漁工,在台灣漁船工作的印尼人,語言不通,殺了船長一家人。寶哥為了要解決這個案子替印尼漁工辯護,在追查真相的過程中,寶哥因需要翻譯,所以找了一個印尼籍、做看護的女移工,來替這個死刑犯翻譯,這組合為死刑犯辯護,展開一系列的情節發展…… 唐福睿希望這樣故事是一個很經典傳統的法庭、法律小說,主角律師為一個案子出生入死,最後在死蔭幽谷裡,找到一絲的希望!

什麼是公設辯護人?

唐福睿講述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公設辯護人。公設辯護人是法院裡面的律師,也是公家的律師,等於說,主要服務的對象為沒有錢請律師,但是卻犯了重罪的一些弱勢的群體,法院會派一個律師,這樣子的律師為公設辯護人。

台灣漁業名列前茅!

第一個部分漁業,故事裡面主角公設辯護人寶哥是阿美族,被告人死刑犯是一個印尼漁工。有趣的地方在於,台灣的漁業,一直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產業。
台灣漁業史在1980年代當時阿美族是台灣漁業的主力,因阿美族原本就以漁業為謀生方式,所以台灣漁業剛起來,需要很多且便宜的勞動力,許多的船公司就會到花東地區招募這些便宜、好用並且會捕魚的阿美族人來北部,或是到高雄、屏東比較大的漁港去工作。到了1995年台灣漁工的組成開始變化,以大陸籍漁工為主,原因是原住民意識抬頭,且台灣經濟變好,勞動力變得不便宜,所以找語言通的大陸籍人士,他們相對來說勞力也更便宜。大概維持了十年,到了2005年台灣漁船上變成以東南亞漁工為主,可以想像台灣漁業,就是不斷的去尋找更低成本勞工,維持高獲利的生產模式。
回到小說《八尺門的辯護人》中的角色阿布是境外聘僱的漁工。台灣有分境內聘僱和境外聘僱。境外聘僱的處境,是不適用勞基法,且沒有勞健保的保障。法律規定是月薪不能低過450塊美金,但實際上常常被扣一些有的沒的,這些勞動保障真正問題在於,這些遠洋漁業所用的漁工,一出去就是半年一年,都是船長說了算,可以想像在那樣子極端的環境裡面,境外聘僱的漁工其實處境非常艱難,這就是故事中,死刑犯阿布的處境最慘、語言又不通,又是境外聘僱,沒有勞動保障,做得最辛苦的工作。但若要說台灣漁業就是萬惡的企業,也不至於。因這是此故事必須這樣設計,必須有反派。大部分的台灣人還是很善良,台灣漁業也有善良的船長與善良的漁工。
另外故事最主要參考一個真實案例,台灣遠洋漁船福賜群號,印尼籍漁工在船上死亡。地檢署的偵查結果,認為他是生病過世,但是後來流出三段影片,是他的同僚漁工側錄,裡面講到船長虐待他。唐福睿表示,此案件在司法上還沒有判決,所以不能說怎樣是對,哪樣是錯或事實是怎樣的不知道。但是這新聞,成爲這個故事設計的一個重要的參考。

什麼是通譯?

再來是司法問題,故事中一角色是通譯。所謂通譯就是翻譯,就是我們在法院裡要替不會講中文的人翻譯。通譯在法庭上、訴訟程序裡,等於是一個證人。故事中的女主角是一個印尼移工、社福看護,也擔任案件中的通譯。她所面對的困難,有三重疊加在一起! 第一,面對是一個同鄉,身上流著一樣的血液,講一樣的話,共同在陌生的國度,所以她會對被告有情感的投射。 第二,她要負偽證罪的責任,所以講出來的話必須是真的,這變成一個衝突,當人講出來的話會傷害別人的時候,且對象是有感情,這對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最後,最困難的衝突,是她必須面對在法庭上的被害人!在翻譯的時候,被害人的家屬在底下看著,她要翻譯被告說的話,為被告辯護,面對被害者家屬,所謂的正義是什麼?殺人要償命,這是大家一般直覺想到正義。但故事中的通譯,同時面對這三重的心理困境,是非常難做的!

關於死刑的小說:不是廢死,而是死刑。

唐福睿觀察制度層面的問題,首先,死刑不只是一個犯罪案件,其實背後涉及千絲萬縷、錯綜複雜的社會經濟、政治等因素!唐福睿在創作小說時,以死刑作為主題,但不是廢死,而是死刑,這要必須要特別強調!因為唐福睿不希望預設立場,希望每個讀者看完,感覺到作者的傾向,每個讀者也可以有自己心裡面的決定,這不應該是一個非黑即白,是非對錯的問題。
而《八尺門的辯護人》是關於死刑的小說,唐福睿在這個故事裡面去呈現兩邊不同的意見及辯證,有支持死刑的角色,也有支持廢死的角色,讓彼此提出意見。

小說與影視的跨界

唐福睿創作小說後,把小說改編為影集。唐福睿認為小說是最自由的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但相對來說,困難部分在於細節的呈現,讓讀者可以感同身受,這是唐福睿認為小說特別的地方。
電影與影集差異,每一個影集都像是一部小電影,唐福睿覺得兩者最大的差異是在故事情節,比方90分鐘的電影,主角只能有一個,跟著主角發生事情,其他的配角能夠講到的支線就少。但是影集為了要撐起較多的故事量,主角就必須變多。就像《八尺門的辯護人》角色以三個人一個隊伍,包含其他重要的配角,主角的重要性會提升,若要寫影集編劇的話,主角要變多,要增寫小說沒有的故事,所以影集增添了小說沒有的東西。

結語:故事緊湊好看,且具備相關法律與制度的基本知識。

唐福睿的初衷還是故事要好看,必須是讀者能夠接受並覺得好看,這個訊息才能傳達了出去。唐福睿也希望《八尺門的辯護人》成為法普的小說,所以書中有一些註解,可以獲得一些相關法律與制度的基本常識,讓這些常識成為台灣人必備的一個知識。接下來《八尺門的辯護人》的影集也將完成,半年或幾個月將上檔,到時候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八尺門的辯護人》改編影集金鐘視帝李銘順領銜演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玉山社出版公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