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2|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27.從前,行政院長眼球擠爆出來:自由血淚史

信仰小叮嚀:基督信仰內容,有很長的歷史,很深厚的思想脈絡
社科小常識:《哲學的慰藉》,從六世紀初成書直到十八世紀,歐洲有教養的人近乎無一不愛;淺嚐本書,甚至足以歸化(naturalised)中世紀。
應用小撇步:留意還有什麼很重要,但被世人遺忘的好書?
《納尼亞傳奇》真正的亮點
我們對魯益師(CS Lewis)的認識很容易陷入一個盲點,就是以自身作為基督徒、對文學和電影的愛好為出發點,把魯益師定型為護教大師和大文豪。這樣做是沒有錯,不過就有點可惜。就像我們去米其林甜點店不點招牌手工蛋糕,只點一杯咖啡;或者慕名光顧牛肉麵店,排隊等候一小時,最後只點一碗陽春麵。咖啡和陽春麵可能真的也很好喝、很好吃,可是我們錯過了重點。讀魯益師的作品也會出現這個情況。他的本業、研究領域其實是歐洲文學,執教劍橋的終身教席頭銜叫「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文學教授」,可是華人基督徒以至一般讀者,卻很少涉獵他在學術研究方面的成果。
中世紀的知識,很重要
魯益師生前最後出版的學術著作The Discarded Image (暫時只有簡體中譯本《被棄的意象》)是一本平實但讓人驚豔的作品。這本書來自他在大學講授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文學課的講義,用他自己的說法,是一張帶領門外漢進入中世紀思想世界的地圖。在念神學院的時候,中世紀神學讓我又愛又恨。愛者,是因為在宗教改革初期,基督新教與天主教在聖經詮釋、教會制度、聖禮功效等分道揚鑣,細微的關鍵就在於他們的神學爭論。因此,先不考慮文藝復興影響、印刷術發展、教廷道德敗壞等有時候簡化、戲劇化的解釋,了解中世紀神學(宗教改革的論述素材)是了解基督新教思想根源的入門鑰匙。恨者,是因為我在神學院顧好聖經原文已經不容易,所以沒有時間學拉丁文,以練好基本功進入中世紀思想之境。此外,中世紀的神學論述,跨越悠久歷史的學問經緯。例如阿奎那只要提出一個觀點,他的論述往往向亞里斯多德、奧古斯丁、安瑟倫等大量古代思想家輻射,或旁徵博引,或逐點擊破。這就是說,我認識一個概念,就必須上溯幾百甚至上千年,了解許多更老、更生僻的概念。
一千年的經典:《哲學的慰藉》
離開神學院,投身牧養的江湖,實在無暇做什麼神學。不過魯益師這本《被棄的意象》,卻重燃我對於中世紀世界,以至神學的興趣,讓我在載浮載沉的服事中,有更廣闊的格局,用前人的洞見自勉。《被棄的意象》描述中世紀的人怎麼看待世界,包括天堂與世界、身體與靈魂,用作者的說法叫world models,用今天的說法叫「世界觀」。這世界觀不但有地理、物理、天文、神學上的意義,更深刻影響當時的人對於自由的看法。那麼當時的人怎樣看自由呢?魯益師特別提到一本歷經超過一千年、僅次於聖經的西方思想正典《哲學的慰藉》。他有點誇張地向讀者推薦:「從六世紀初成書直到十八世紀,歐洲有教養的人近乎無一不愛;淺嚐本書,甚至足以歸化(naturalised)中世紀。」
最「衰」的文青
《哲學的慰藉》作者波愛修斯(Boethius,480~524)得魯益師肯定「無庸置疑是基督徒,甚至是一位神學家,其他作品包括《論三位一體》、《論大公信仰》等」。他出身羅馬貴族,生於西羅馬帝國瓦解的時代,深受基督教和古典文化熏陶;二十出頭開始於東哥德王國問政,官拜宮廷總管,名副其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深得國王信任。東哥德王國是入侵、併吞西羅馬的「野蠻」外族之一,這王國日後成為眾矢之的,主要是因為它接管了西羅馬的「蛋黃區」,即整個義大利半島以及周邊範圍。東哥德王一直都是東羅馬帝國傀儡,他得以在蛋黃區稱王,全因為東羅馬皇的支持。東羅馬皇支持東哥德王的理由有兩個。首先是宗教層面的。當時以羅馬主教為首的西方教會,與以君士坦丁堡主教為首的東方教會關係緊張,東羅馬皇希望東哥德王擔任調停溝通角色,緩和東西教會的關係。另外是政治層面的理由。東羅馬皇視東哥德人為野蠻外族,對他們蔑視且痛恨,期盼有一天光復羅馬,讓羅馬重拾昔日榮耀;他一直靜待時機成熟,輕則打壓,重則用武力占領東哥德王國。於是,東哥德王就成為東羅馬皇復國大業的工具、隨時可棄的一顆棋子。在這種宗教和政治張力之下,東哥德王的地位岌岌可危,精神緊繃,甚至有被害妄想,實在不足為奇。
眼珠擠爆出來的行政院長
東哥德王統治三十年之後,東西教會漸趨和好,羅馬教宗帶領訪問團到東羅馬,為東羅馬皇加冕;因為東哥德人信奉亞流派的基督教(尼西亞大公會議判為異端),東西教會更有意以消滅異端的名義,聯手把東哥德人剷除,東羅馬君主在背後作為太上皇當然樂見其成。可憐的是,東哥德王年過七十、身心俱疲,更擔心兔死狗烹的惡夢逐漸應驗。他聽信祕書的虛假指控,順勢捏造叛國的罪名,牽連親近羅馬教廷的波愛修斯,把他關在牢獄中。在拘禁期間,他寫成《哲學的慰藉》,最後不幸被處死。有關他受刑方式有兩個版本的記載,一個是限制級版本,他的頭顱被一條粗繩子綁緊,力度加強直到眼睛自動擠壓脫出,再遭棍子打死。按照羅馬傳統,這種殘酷的死刑只用來對付地位卑賤的人,位極人臣的波愛修斯不應遭此報。另一個是版本沒有那麼殘忍,就是以刀劍了斷。在政界頂峰和不得善終之間的距離,波愛修斯在想什麼?他在獄中失去自由,對自由的反思是什麼?下回繼續。
**KK傳道貼地聖經錄音室**(粵語)Podcast已經上架,收聽可以到以下連結~
Google Podcast版(直接google就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