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能看完一本書,和看懂一本書,現在才明白是真的很不同。
小時候會自豪很快看完一本書,但是年紀愈大,要看完一本書很難。現在才明白,是因爲看的暗時候會觸發很多聯想,要專心從頭到尾看完很難。但是,我把書裡面的每一個字都看一次有多難?是否真的明白裡面說的事情?
於是,更多的時間是去細閱一本書,要弄懂每一句,於是,看完一本書就更難了。
但是,現在已經過了需要大量閱讀的年代。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只需要點擊一兩下已經找到相關資訊。或許也因為聯想,於是同一個道理就更容易融會貫通 ,將之連繫。
讀不讀得完,其實不重要,因為已經吸取了裡面最重要的部份。
囫圇吞棗看完一本書,只是為了日後總有一天成為明天的儲糧,知道怎樣聯合才能達到真正的融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0會員
    4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30之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怎樣才可以對自己好一點? 對我來說最簡單的,就是吃好一餐好的。單是散步也令我開心。現在終於明白了,原來只要有獨處的思考時間,我就能平復心情。心情平復了的時候,感覺上就好一點。 或許最難的是怎樣和自己相處,對自己好一點。這是書上寫的一句話。
    我從小到大都很挑食,所以很抗拒吃蔬果。但到底知道蔬果是有益的,因為抑鬱症的緣故迫自己均衡飲食,所以再不多也要迫自己吃一點。但我一直不大了解自己抗拒吃蔬果的原因,只想著是因為小時候被父母迫著吃的原因。但現在慢慢懂了,原來我是抗拒合成的味道。 所以,天然到底是甚麽味道呢?
    可能輕微的一個步驟,已經會令整件事不同。 咖啡的修道,才剛剛開始。
    將時間被一個又一個的日程填滿,彌補沒有工作的時間。只是,填滿了我是否開心? 一方面沒有日程時會覺得自己太懶散,另一方面又很想休息,真的很矛盾。 是我還沒習慣,還是我真的迫自己太緊?沒有工作也好,單是滑手機滑太久也會內疚,覺得浪費太多時間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停不下來,原諒不了懶散的自己。 加油吧。
    對自己的責任。對別人的責任。
    抑鬱症發作是甚麽感受?就是腦裡各種想法一直浮現,然後像烏雲密佈一樣,愈積愈厚,最終就像是雷電交加,最終如暴雨一瀉而下。
    怎樣才可以對自己好一點? 對我來說最簡單的,就是吃好一餐好的。單是散步也令我開心。現在終於明白了,原來只要有獨處的思考時間,我就能平復心情。心情平復了的時候,感覺上就好一點。 或許最難的是怎樣和自己相處,對自己好一點。這是書上寫的一句話。
    我從小到大都很挑食,所以很抗拒吃蔬果。但到底知道蔬果是有益的,因為抑鬱症的緣故迫自己均衡飲食,所以再不多也要迫自己吃一點。但我一直不大了解自己抗拒吃蔬果的原因,只想著是因為小時候被父母迫著吃的原因。但現在慢慢懂了,原來我是抗拒合成的味道。 所以,天然到底是甚麽味道呢?
    可能輕微的一個步驟,已經會令整件事不同。 咖啡的修道,才剛剛開始。
    將時間被一個又一個的日程填滿,彌補沒有工作的時間。只是,填滿了我是否開心? 一方面沒有日程時會覺得自己太懶散,另一方面又很想休息,真的很矛盾。 是我還沒習慣,還是我真的迫自己太緊?沒有工作也好,單是滑手機滑太久也會內疚,覺得浪費太多時間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停不下來,原諒不了懶散的自己。 加油吧。
    對自己的責任。對別人的責任。
    抑鬱症發作是甚麽感受?就是腦裡各種想法一直浮現,然後像烏雲密佈一樣,愈積愈厚,最終就像是雷電交加,最終如暴雨一瀉而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你看書時,是否從第一章看到最後一章?這是人類追求「完整性」的天性在作祟。這篇文章帶你探索我們為什麼總是對「完成一件事」有著深刻的渴望。還會聊到,書真的看越多越好嗎?經典書籍一定要讀嗎?深度閱讀真的只看一本書嗎?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閱讀方式!
    既然書都買了,當然得開始讀,可是,這跟我當初想的不一樣啊! 自己買有興趣的書讀,讀來輕鬆寫意,興味盎然,有興趣的就看一下,沒興趣或覺得內容寫得不好,就直接忽略跳過,時不時還可以在心裡挖苦一下作者。可是,這準備考試,完全不是一回事,我離上一次準備學校考試的時間,異常的遙遠,記憶模糊到只知道拿筆寫字,
    人一次能理解的資訊是有限的,如果一次嘗試把所有內容都讀進去,很可能因為資訊太多或找不到重點很快就忘記了,導致花了時間卻真正吸收到任何東西。不如一開始先略讀,只要讀到能理解這個概念的必要內容就好,接著就去實踐書中提到的內容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很多讀書建議都建議我們 剛開始讀的時候應該要粗略地瀏覽 大致了解這本書的主旨 了解作者為什麼想寫這本書 等等的建議   而我的書齡也十多年了 雖然有感自己從書中獲得的知識 但在別人問我心得感想時 總是說不出個所以然 一本書是讀完了 但好像又沒有讀到什麼   在我讀周嶺的《認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
    Thumbnail
    當你看書時,是否從第一章看到最後一章?這是人類追求「完整性」的天性在作祟。這篇文章帶你探索我們為什麼總是對「完成一件事」有著深刻的渴望。還會聊到,書真的看越多越好嗎?經典書籍一定要讀嗎?深度閱讀真的只看一本書嗎?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閱讀方式!
    既然書都買了,當然得開始讀,可是,這跟我當初想的不一樣啊! 自己買有興趣的書讀,讀來輕鬆寫意,興味盎然,有興趣的就看一下,沒興趣或覺得內容寫得不好,就直接忽略跳過,時不時還可以在心裡挖苦一下作者。可是,這準備考試,完全不是一回事,我離上一次準備學校考試的時間,異常的遙遠,記憶模糊到只知道拿筆寫字,
    人一次能理解的資訊是有限的,如果一次嘗試把所有內容都讀進去,很可能因為資訊太多或找不到重點很快就忘記了,導致花了時間卻真正吸收到任何東西。不如一開始先略讀,只要讀到能理解這個概念的必要內容就好,接著就去實踐書中提到的內容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很多讀書建議都建議我們 剛開始讀的時候應該要粗略地瀏覽 大致了解這本書的主旨 了解作者為什麼想寫這本書 等等的建議   而我的書齡也十多年了 雖然有感自己從書中獲得的知識 但在別人問我心得感想時 總是說不出個所以然 一本書是讀完了 但好像又沒有讀到什麼   在我讀周嶺的《認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