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改變我人生的一本書

《傲慢與偏見》:改變我人生的一本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網路

圖/網路


什麼樣的人,愛讀什麼樣的書。我喜歡的書,的確訴說著我「公開的祕密」。《傲慢與偏見》是我讀過最多遍的書。

雖然在珍.奧斯汀所有作品中,它不是我最喜歡的,但它影響我非常深遠:


改變我對文學的偏好


《傲慢與偏見》是我有意識閱讀的第一本經典名著。

它讓我驚訝地發現,高中生完全有能力閱讀世界經典名著:經典名著非但不枯燥,而且不同時代的讀者都能從中獲益!(在此之前,我看的是網路小說)

經典名著就像碩大的珍珠,人們得先打開蚌殼,才能窺見其美麗。

《傲慢與偏見》是我閱讀經典名著的「入門書」。

我喜歡經得起時代淬煉的作品,前人的智慧和美感的結晶從來沒有失去影響力;名著經過代代淘洗,幫助我們看見美好的品德、素質與追求並未消逝,它們只是成為伏流,等待識得他們的人出現,並再次綻放光彩。


讓我看見女性的潛力


小時候的我很自卑,害怕表達意見。

但伊麗莎白讓我明白:女人展現真實自我,敢於保持己見,不隨波逐流,如此富有魅力;而她並沒有因此「嚇跑」達西先生,還讓好幾個世代的讀者為她著迷。

伊麗莎白不用溫柔順從,也獨特而可愛。

在珍.奧斯汀的年代,敢言而忠於自我的女性,或許會被視為魯莽。甚至到了現在,女性的「忠於自我」仍是「有限度」的,但伊麗莎白確實為高中時期的我開啟「做自己」的可能性。

從此以後,我開始在課堂上舉手發言——「別擔心自己的言論不夠討喜,不要過度遷就於異性,做自己吧!要是有誰因此不喜歡你了,就隨他們去吧。」


使我為婚姻價值做出排序


《傲慢與偏見》中,至少有四段顯而易見的婚姻,足以讓讀者思考(暫且撇開班奈特或盧卡斯夫婦等長輩不談):

因誤會冰釋而相愛的伊麗莎白與達西;過於含蓄與不夠堅定而差點錯失良緣的珍與賓利;花花公子與輕浮少女的威克姆和莉迪亞;為了經濟安全與社會責任嫁娶的夏綠蒂與柯林斯……。

伊麗莎白與珍,雖因嫁給了有錢人而翻身,但她們的確是為了愛情而結婚。其他兩對,卻不盡然如此。當然,當中沒有哪段婚姻是「錯誤」的,但他們結婚的動機是如此不同。

這讓我思考:我將為何結婚?

「婚姻」與「愛」的關係是什麼?

現代人結婚,跟兩百年前的人結婚,其實差不了多少,不外乎因為愛情、經濟、社會期望、約定俗成……那我呢?

各種價值如果互相衝突,該怎麼辦?孰先孰後?


老實說,我已經有了答案(雖然它們可能會改變)。

總而言之,《傲慢與偏見》幫助我形成更成熟且更負責任的婚戀觀。



avatar-img
鴿白妮的沙龍
45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鴿白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