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教養不卡關 #5】鄧惠文:預防孩子遇到數位性騷擾或性暴力,家長需要知道的事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台灣展翅協會【數位教養不卡關】系列,邀請8位專家與你一起面對數位時代的親子教養的挑戰,理解及協助發展孩子的網路行為,提升孩子數位生活保護力!
談到數位性別暴力,你會先想到什麼呢?隨著網路便利性提升,社會大眾及青少年使用網路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但像是在網路上跟蹤或監視他人、惡意或未經同意散布與性有關的個人私密資料,甚至是未經同意將猥褻文字、影像傳送給他人等網路性騷擾事件也不斷增加。

過往也不斷出現有心人士在網路上利用情緒勒索、給予心理壓力等手法操控青少年,或故意利用性影像傷害對方。更有加害者將影像透過合成、換臉技術製作成色情影片,女性、男性都有可能淪為受害者,而這些性影像一旦外流,便很難被完全移除。

這也讓諸多家長擔憂,日益嚴重的數位影像性暴力問題,到底跟什麼樣的社會文化有關?加害者會採用哪些手段欺騙孩子?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對此便以「女性」做為範例分析,其認為,社會對女性身體主權的看法其實充滿矛盾。過去十幾年來,我們整個社會不斷告訴女性:「要展現自己的外貌、身體,不該吝於表現自身美好的身體」,但當這些清涼、衣著較少的圖片或性私密影像被惡意使用,社會幾乎只給予被害女性極小的同情,有時這類事件在媒體的大幅報導下,導致更多人以獵奇的心態觀看受害人的性私密影像,造成他們的處境更加艱難。

許多網路誘拐、性勒索者,在網路世界取得孩子的信任後,經常會刻意灌輸孩子「大方展露身體」的態度,造成孩子誤解身體自主權的本質,例如若孩子不願傳私密照,加害人可能會用一些惡毒或似是而非的言語攻擊孩子,常見的像是「你是不是很沒自信」、「你很過時、很閉俗」、「你應該要肯定自己、喜歡自己的身體,肯定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傳張清涼照給我!」等話術混淆孩子。 或是要孩子傳送私密影像來證明他們忠實於這份情感,於是加害者可能會表示:「你連一張照片都不肯給我,代表你沒有認真投入這個感情!」等類似惡意的邏輯操弄兒少。

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對抗數位性別暴力?

青春期情竇初開的孩子,對於情感關係、愛情,或多或少會有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但無論是家長、孩子,都需培養辨識網路風險的能力。 因此,家長如何和孩子談「尊重」、「同意」,以及讓孩子知道「如何拒絕」、「接受被拒絕」等身心自主界線,便是重要的課題。

鄧惠文建議,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可參考下列四種原則:

1.平等而不威權
避免使用過於權威的教育方式,有時這樣做會導致孩子只會順從、被動配合父母的意見,孩子潛意識會覺得「要聽家長的話,不要讓他們不開心,應該去考量對方的喜好!」 因此在面對問題時的反思能力就有可能較弱。最怕的就是孩子不會拒絕,不確信自己的感覺,這恐導致嚴重的界線危機,甚至把自己在家庭中初始的順從關係,推展到往後的情感關係。

即孩子若不懂得拒絕,相對而言就較有可能遭到加害者操控,例如加害者可能會說:「如果你不傳裸照,你就跟以前那些讓我失望的人一樣!」或「我真是白白看好你了!」用這種剛開始給予自信上的催眠,之後故意極端貶低兒少的方式操控對方。

過往案例中,便有不少孩童曾被這類說法控制,最後孩子連自身的感覺都不太確定。鄧惠文認為,為避免這種情形,父母不應給孩子「你要這樣做」、「不能這樣做」等過於權威、簡化的「二分法」指導原則,這樣除了造成孩子只懂得服從權威,倘若真的發生網路事件,孩子也會因為害怕被責罵而不敢跟父母說,最後恐陷入孤立無援的窘境。

2.尊重而不貶低
各類型的網路危機、事件,其實平時就可以和孩子討論、互動,一起建立關係和適當的價值觀,而不是事情發生之後才找孩子來「問話」。但如果發現小孩遭遇疑似網路誘拐、數位性騷擾或性暴力的情形,或可能有潛在風險時,不應藉機貶低孩子。 鄧惠文表示,以往遇到的個案中,就有加害者佯裝是演藝圈經紀人,稱可幫少女圓明星夢,實則是想要獲取青少女的私密照。然而當孩子跟父母反應這類的事件時,父母卻說:「妳長這個樣子怎麼可能!去照照鏡子吧!」等話語中傷小孩,卻沒有解釋可能的危險,或和孩子一起驗證這件事情的真偽。 假如孩子不幸受害,家長或監護人也不要用「早就跟妳說要小心吧!」、「妳真笨真天真!」等破壞孩子自尊的話語溝通。

3.主動同意,而非「你本來就該保護好自己」
平日我們可以給孩子的觀念是:「在各類關係中,皆需要你主動、積極、明確的同意,對方才能進到你所劃設的界線內,若對方還是違反你的界線,那可恥的是對方,絕對不是妳!」也千萬不要認為:「我沒有守好我自己,所以我是可恥的」。 父母也須了解,危機發生後,我們要試著理解和支持、了解孩子受傷害的心理,並以「重獲自主權」為指導原則,給孩子再有決定權的機會。 畢竟,在事發後,對青少年有過於權威的介入,常會導致反效果,例如父母對於孩子的態度是:「事情被你搞成這樣,你還想自己決定什麼?」、「現在開始你什麼都不許說、不要出聲了!」或「現在你聽爸媽的決定就好,你已經失去發言的權利!」,這些其實都是二度傷害,孩子在很脆弱的情況下又遭受家長嚴厲的介入,孩子就會覺得「果然我不值得被尊重、我不能擁有自己的決定」,孩子對此只會更加難過。

4.以「認識危機本身」取代「粗暴的禁止與恐嚇」
預防勝於治療,平常我們就可以跟孩子分享、討論危機案例,例如看到相關的新聞事件,以很自然的方式跟孩子討論事情始末,為何會發生這種狀況?事件中的人性弱點、加害者常用的話術為何? 若孩子回答不太正確的概念,我們也不要急著去否定,而是應該引導他思考、輔以多元角度去跟孩子討論。
記住,不要用粗暴的話語恐嚇小孩,例如:「網路上都是壞人啦!所以你不要再上網和別人聊天了!」,但父母自己可能也清楚,網路上並不是都是壞人,這種態度反而會讓自己的話語很沒有信服力。

還有哪些具體的做法可以嘗試?

有些父母反應,與社會事件有關的新聞何其多,有時跟孩子分享,討論,他們也未必會有興趣,若想平時就提升兒少對防制數位性騷擾、性暴力的覺知,還可以怎麼做呢? 鄧惠文建議。父母可以去留意與孩子年齡、背景相仿的社會事件,小孩關注的機會便可能提高。但父母也需挪出時間,去瞭解、消化、反思這類的社會事件。

在態度上,仍然以尊重孩子做為基礎,該有的態度應該是「你平常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只是在旁協助你做的更好,讓你有更多反思的機會!」並多以欣賞、讚美等正面態度鼓勵孩子。

此外,在和孩子對話時,也不要給出自己預設的態度,先問問看孩子怎麼想,為什麼會這樣想?因為孩子剛開始可能會告訴你一些其在朋友周遭聽到的聲音,或是比較次文化的想法。 身為父母,此時不要被孩子的觀點嚇到,在聽完孩子的見解後,可適時的引導他,讓孩子知道社會當前的看法,以及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若要孩子注意自身安全,也可以用正向鼓勵的方式切入,例如:「知道你是個很善良、很熱心助人的青少年,但外面現在的網路危機事件層出不窮,因此我們還是要多加留意!」

切忌不要用「我看你一副就是會被騙的樣子啦!」、「你的行事風格一直都很危險、令我擔心!」這種否定、負向的說法向孩子提出建議。

鄧惠文最後也提醒父母,我們不要預設小孩子一定不懂某些議題,或覺得孩子觀念跟我們不同步,就要以監督、控管的方式對待小孩,如果跟孩子的溝通關係破裂,再多的監控也是徒勞。

因此試著傾聽、了解孩子的價值觀,再適時的給出反饋,加深孩子反思的機會,都是父母可以參考的方法。也可和孩子一起學習、設法提升溝通的品質,這樣孩子才更有可能以較完備的知識、較多元的思考角度來完善面對危險的能力。

欲觀看完整影片,可至台灣展翅協會YouTube官方頻道觀看:
本系列課程感謝 Google、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贊助支持

台灣展翅協會 上網安全資訊網

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保護,需要你我一起守護 邀請您以實際行動支持展翅, 讓我們更有力量,穩定且持續地投入兒少服務工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86內容數
展翅致力於推動兒少性剝削防制、守護兒少上網安全、協助受害兒少身心復原、提倡兒童人權,致力找回兒少的笑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展翅協會 的其他內容
無論是在網路上、還是現實校園生活中的霸凌,孩子過往可能多與霸凌者是有交情的同學,起因通常在某些事件中產生誤解、意見不合,最終在雙方衝突下演變成霸凌事件。 然而,面對霸凌,特別近幾年來日趨頻繁的網路霸凌,我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度過難關呢?該如何讓孩子調適好自己的心境來面對這艱困的處境?
現今的父母其實都相當辛苦,在不斷變動的現代社會,家長經常反思孩子們該如何面對未來的抉擇,或幫孩子思考,在往後的人生中應要具備何種技能,讓孩子在成年後有能力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然而在教養青春期子女的這條路上,父母難免會遇到溝通困難的時刻,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也有以下的經驗呢:
你是否擔心孩子有網路沉迷的狀況?要如何減低家中兒童3C網路沉迷的風險呢? 對此,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便分享了自身的觀察及好用的3C親子溝通法供各位家長參考。其認為家長可從「依年齡層調整使用3C時間」、「和孩子的約定」兩個面向著手!
自Covid-19疫情開始後,孩子參與線上遠距學習的機會大幅增加,使用網路的時間相較於過往,亦有變多的趨勢。網路在現今的大環境中,儼然成為孩子認識世界的鑰匙,但網路也可能沿伸出網路隱私、霸凌、網路誘拐、生理健康等問題,身為家長或監護人,我們該如何妥善的應用數位科技,來協助及管理孩子的上網行為呢?
本會參與「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共同提出「第二次兒童權利公約執行之替代報告」。本會針對「國內法律及政策與公約之銜接」及「受性剝削兒少」兩主題,分別提出我們長期以來的專業觀察與建議。
兒童性虐待線上直播經常是透過網路「串流」的方式傳送給觀看者,立即性地傳送讓他們可以在虐待進行的同時觀看並參與其中。對觀看者而言,使用串流不需下載任何資料,因此不會在網路設備上留下紀錄,這因此加深了加害者可不受懲處的觀念,且使得事件發生後的偵查更具挑戰性,尤其是關於證據的復原以及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識別。
無論是在網路上、還是現實校園生活中的霸凌,孩子過往可能多與霸凌者是有交情的同學,起因通常在某些事件中產生誤解、意見不合,最終在雙方衝突下演變成霸凌事件。 然而,面對霸凌,特別近幾年來日趨頻繁的網路霸凌,我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度過難關呢?該如何讓孩子調適好自己的心境來面對這艱困的處境?
現今的父母其實都相當辛苦,在不斷變動的現代社會,家長經常反思孩子們該如何面對未來的抉擇,或幫孩子思考,在往後的人生中應要具備何種技能,讓孩子在成年後有能力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然而在教養青春期子女的這條路上,父母難免會遇到溝通困難的時刻,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也有以下的經驗呢:
你是否擔心孩子有網路沉迷的狀況?要如何減低家中兒童3C網路沉迷的風險呢? 對此,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便分享了自身的觀察及好用的3C親子溝通法供各位家長參考。其認為家長可從「依年齡層調整使用3C時間」、「和孩子的約定」兩個面向著手!
自Covid-19疫情開始後,孩子參與線上遠距學習的機會大幅增加,使用網路的時間相較於過往,亦有變多的趨勢。網路在現今的大環境中,儼然成為孩子認識世界的鑰匙,但網路也可能沿伸出網路隱私、霸凌、網路誘拐、生理健康等問題,身為家長或監護人,我們該如何妥善的應用數位科技,來協助及管理孩子的上網行為呢?
本會參與「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共同提出「第二次兒童權利公約執行之替代報告」。本會針對「國內法律及政策與公約之銜接」及「受性剝削兒少」兩主題,分別提出我們長期以來的專業觀察與建議。
兒童性虐待線上直播經常是透過網路「串流」的方式傳送給觀看者,立即性地傳送讓他們可以在虐待進行的同時觀看並參與其中。對觀看者而言,使用串流不需下載任何資料,因此不會在網路設備上留下紀錄,這因此加深了加害者可不受懲處的觀念,且使得事件發生後的偵查更具挑戰性,尤其是關於證據的復原以及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識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網路上常說一句話:「那些性犯罪的人,不會等你的孩子長大。」我們不能夠等到孩子長大,才教他們有關兩性與身體自主權的事情,家長應該主動出擊: 一、給予孩童「知」的權利 二、給予孩子「反抗」的權力
Thumbnail
兒童,一直是社會族群裡最弱勢且涉世未深,亟需要被保護和關心的一群。在他們身上,可能發生兒少性侵、偷拍、誘拍、勒索…等各種性剝削,以及販賣兒童。這些悲劇的發生,不該讓他們(受害者)成為被指摘的對象。這不是只是在看年紀小的A片,也不是什麼家醜不外揚,這些想法只會助長兒少性剝削的濫觴。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私密影像外流問題,強調截斷需求是防止外流的最有效方式,並提供了政府提供的管道用以下架外流影像,同時呼籲受害者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我們都好愛孩子,孩子接觸的環境也相對單純,但我們也需要幫助孩子瞭解人性有暗黑的一面、可能的危險、保有警覺與自我保護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闡述自2020年以來的兒童肖像權與隱私權保護觀念,提出網路上兒童照片曝光應獲得兒童本人同意的重要性,並強調尊重孩子意願的關係建立。希望能引起更多單位重視兒童在網路上的照片曝光議題,推進兒童於網路世界的身體保護。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根據統計,性影像處理中心112年3月至6月接獲申訴案件共計1,327件(888名被害人),較111年同期成長5倍。顯示了這議題日趨嚴重性,尤其網路的發展,推波助瀾這個議題,已成為全球熱門議題。本文進行分析,並從心理學角度提出預防和減輕因非法性私密影像外流對當事人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的建議。
Thumbnail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抵制外流影像從現在開始!現今網路、社群平台日新月異,且資訊流傳快速,讓許多犯罪分子運用網路散播一些未經同意的影像,讓許多人生活在恐懼與無助中,令人非常不捨。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現今網路、社群平台日新月異,且資訊流傳快速,若發現自己的性影像未經同意遭到散布,切記不
Thumbnail
網路上常說一句話:「那些性犯罪的人,不會等你的孩子長大。」我們不能夠等到孩子長大,才教他們有關兩性與身體自主權的事情,家長應該主動出擊: 一、給予孩童「知」的權利 二、給予孩子「反抗」的權力
Thumbnail
兒童,一直是社會族群裡最弱勢且涉世未深,亟需要被保護和關心的一群。在他們身上,可能發生兒少性侵、偷拍、誘拍、勒索…等各種性剝削,以及販賣兒童。這些悲劇的發生,不該讓他們(受害者)成為被指摘的對象。這不是只是在看年紀小的A片,也不是什麼家醜不外揚,這些想法只會助長兒少性剝削的濫觴。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私密影像外流問題,強調截斷需求是防止外流的最有效方式,並提供了政府提供的管道用以下架外流影像,同時呼籲受害者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我們都好愛孩子,孩子接觸的環境也相對單純,但我們也需要幫助孩子瞭解人性有暗黑的一面、可能的危險、保有警覺與自我保護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闡述自2020年以來的兒童肖像權與隱私權保護觀念,提出網路上兒童照片曝光應獲得兒童本人同意的重要性,並強調尊重孩子意願的關係建立。希望能引起更多單位重視兒童在網路上的照片曝光議題,推進兒童於網路世界的身體保護。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根據統計,性影像處理中心112年3月至6月接獲申訴案件共計1,327件(888名被害人),較111年同期成長5倍。顯示了這議題日趨嚴重性,尤其網路的發展,推波助瀾這個議題,已成為全球熱門議題。本文進行分析,並從心理學角度提出預防和減輕因非法性私密影像外流對當事人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的建議。
Thumbnail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抵制外流影像從現在開始!現今網路、社群平台日新月異,且資訊流傳快速,讓許多犯罪分子運用網路散播一些未經同意的影像,讓許多人生活在恐懼與無助中,令人非常不捨。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現今網路、社群平台日新月異,且資訊流傳快速,若發現自己的性影像未經同意遭到散布,切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