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日記「攻心說服術」問話必學!#17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閱讀日記「攻心說服術」問話必學!#18
這是一位軍校的人寫的⋯他常常會審訊一些犯人,把如何問出的重點寫在書中,你也可以在生活中應用,不過有點不道德⋯人基本上擁有本能的「歸屬感」跟「差異化」兩種,你一旦被歸入某個群體中就會自動尋求差異化,譬如大家都穿著制服⋯你偏偏露個腰跟人不一樣,這就是「差異化」!而惡劣的人會讓你跟外界「斷裂」再跟他連結,到時候你只能跟著他走!很多人都這樣控制女生⋯
很多事情在問話的時候要注意他的姿勢,很常有人都會口不對心,但姿勢會不由自主擺出防衛姿態,雖然臉孔沒有反應可代表你可能問對方向了!也可藉著反覆問話讓人露出馬腳,畢竟謊話不是每次都能一樣!
一個人的最強的地方也是最薄弱,所以切入人未必要挑薄弱的環節,其他教的「萬法不變其宗」基本上還是「歸屬感」、「差異化」、「斷裂」、「連結」這四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K會員
746內容數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就紀錄一下我的人生感悟吧!還有放一些小說⋯不趕時間就佇足一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進擊的宇牛 的其他內容
閱讀日記「沈默的遊行」東野圭吾的作品#17 #書籍#閱讀#推薦#心得#小說#懸疑#推理#東野圭吾#2022
閱讀日記「刻意失戀」⋯心理師教你⋯#16 他有提出一個「空椅法」,想像你的對象在對面⋯心中有什麼話就說,然後換到另一個位置去回答,其實這就是換位思考,如果這空椅法的談論氣氛不好,麻煩就不要繼續下去了。 #書籍#閱讀#推薦#心得#2022
閱讀日記「月老」⋯九把刀作品!#14 我當時沒有看過電影可很一直想看,只好買書來看過過癮,雖然這本書是第一人稱,是我討厭的類型⋯可裡面沒有太多的“我”,畢竟如果一直看到這個字真的很煩啊!整本書能感到九把刀的無厘頭,許多情節超好笑,可是書籍的結局⋯我不說出來了!可跟電影不一樣⋯
閱讀日記「高敏感是種天賦」⋯心理學中的雞湯!#13 面對這個問題人們常常跟人拒絕承認,因為否認這怕外界覺得自己是個怪咖,而且內向現在如同是個「貶抑」詞句,人們更不願意承認⋯ 「高敏感族」的人往往都有優秀的創作能力,而這種天賦也帶給他們對各項事務有更多的體會,這些都將成為創作的養分。
閱讀日記「原則」⋯橋水基金創辦人寫的書!瑞.達歐力作#12 本書提到「創意擇優」,等於公司基層員工也可能受到重視,不是單純給高層決定方向,而員工像是機器人般照做,高層需要為提出意見的員工判斷可行與否跟邏輯問題,畢竟高層的腦袋不多⋯(就那麼幾人),能想到的跟能做到的絕沒有基層多。
閱讀日記「框架效應」⋯你被框了嗎?#11 常常我們遇到問題的第一個選項就會被框住,如果說⋯問題第一個1.粗獷的 2.細膩的 這時你會想到什麼職業?但我們第一個問題換成1.細膩的 2.粗獷的 這時你又會想到什麼職業,很多時候都被問題的安排控制住了。 #書籍#介紹#2022
閱讀日記「沈默的遊行」東野圭吾的作品#17 #書籍#閱讀#推薦#心得#小說#懸疑#推理#東野圭吾#2022
閱讀日記「刻意失戀」⋯心理師教你⋯#16 他有提出一個「空椅法」,想像你的對象在對面⋯心中有什麼話就說,然後換到另一個位置去回答,其實這就是換位思考,如果這空椅法的談論氣氛不好,麻煩就不要繼續下去了。 #書籍#閱讀#推薦#心得#2022
閱讀日記「月老」⋯九把刀作品!#14 我當時沒有看過電影可很一直想看,只好買書來看過過癮,雖然這本書是第一人稱,是我討厭的類型⋯可裡面沒有太多的“我”,畢竟如果一直看到這個字真的很煩啊!整本書能感到九把刀的無厘頭,許多情節超好笑,可是書籍的結局⋯我不說出來了!可跟電影不一樣⋯
閱讀日記「高敏感是種天賦」⋯心理學中的雞湯!#13 面對這個問題人們常常跟人拒絕承認,因為否認這怕外界覺得自己是個怪咖,而且內向現在如同是個「貶抑」詞句,人們更不願意承認⋯ 「高敏感族」的人往往都有優秀的創作能力,而這種天賦也帶給他們對各項事務有更多的體會,這些都將成為創作的養分。
閱讀日記「原則」⋯橋水基金創辦人寫的書!瑞.達歐力作#12 本書提到「創意擇優」,等於公司基層員工也可能受到重視,不是單純給高層決定方向,而員工像是機器人般照做,高層需要為提出意見的員工判斷可行與否跟邏輯問題,畢竟高層的腦袋不多⋯(就那麼幾人),能想到的跟能做到的絕沒有基層多。
閱讀日記「框架效應」⋯你被框了嗎?#11 常常我們遇到問題的第一個選項就會被框住,如果說⋯問題第一個1.粗獷的 2.細膩的 這時你會想到什麼職業?但我們第一個問題換成1.細膩的 2.粗獷的 這時你又會想到什麼職業,很多時候都被問題的安排控制住了。 #書籍#介紹#2022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猜疑和防備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常態。當你總是對別人抱持猜疑的態度,猜疑的陰影也會籠罩在你的身上;當你時刻防備別人的時候,你也會發現自己被周圍的防備圍繞。這樣的生活,彷彿每個人都穿著厚重的盔甲,表面看似強大,內心卻充滿了孤獨和冷漠。 然而,生活的本質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真正的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若想改變、如果詢問別人自己有什麼改進空間,那麼就在被點出問題時好好追問「為什麼這樣覺得」、問對方觀察到些什麼,聽聽對方提出這些背後的理由是什麼,而不是急著回覆一句:「你說的那些我都已經知道了」。 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好好思考過原因的話,為何還會想要不斷詢問他人意見、但一被點出問題就產生防衛反應
最近在練習說出心裡真實的想法。
Thumbnail
你會怎麼區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
Thumbnail
假設有人問你「你吃飯了嗎?」「吃了」「吃什麼?」「吃便當」「買回來吃嗎?」像是這樣的對話,你應該有被逼問的感覺,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對方聽了你的答案之後,在想什麼。就只有一直被問的煩躁感。 所以正確做法是要重複ㄧ遍對方答案,並適當回應想法,再提出下一個問題。 每個問題都應該建立在對前一個回答的理
Thumbnail
比如對方身上有個特點很明顯,那表示有高機率被問過很多次,如果你一開口就問了就容易被對方貼標籤「又被問這個了真煩」落入跟別人一樣的歸類,與你對話就會開始失去興致。 大家都會問的問題,要等對方話夾子開了才能問,聊到對方希望你多了解我時,就可以問這類問題。 真實的交流不是想著盡快提出問題,然後等待
Thumbnail
思維方式不同,是否也是形成溝通過程中的一種障礙?我問著想要清楚回答的問題,想要著一拍兩瞪眼的回答。他繞著圈圈不願正面回答。我是真的不怕失去,而是只要一個明白。然後,又再度進入一樣的迴圈裡,是自己還不願走開,所以願意逗留。而他,是否也還沒想讓我走,所以說著那種不明不白,模稜兩可的回答。每每想討論些什麼
Thumbnail
這一個題目是我這學期帶的其中一位學生的問題。 他的問題是:「自他動詞的規則是什麼?要怎麼背?或是怎麼樣去理解?」 いくえ先生在這個板上已經寫過一些自他動詞的比較文 整理在這邊: [日語筆記]連日本人都不知道的自他動詞 久利生公平:変わった人と変わった人 [日本人在想什麼?] 落ちる/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猜疑和防備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常態。當你總是對別人抱持猜疑的態度,猜疑的陰影也會籠罩在你的身上;當你時刻防備別人的時候,你也會發現自己被周圍的防備圍繞。這樣的生活,彷彿每個人都穿著厚重的盔甲,表面看似強大,內心卻充滿了孤獨和冷漠。 然而,生活的本質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真正的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若想改變、如果詢問別人自己有什麼改進空間,那麼就在被點出問題時好好追問「為什麼這樣覺得」、問對方觀察到些什麼,聽聽對方提出這些背後的理由是什麼,而不是急著回覆一句:「你說的那些我都已經知道了」。 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好好思考過原因的話,為何還會想要不斷詢問他人意見、但一被點出問題就產生防衛反應
最近在練習說出心裡真實的想法。
Thumbnail
你會怎麼區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
Thumbnail
假設有人問你「你吃飯了嗎?」「吃了」「吃什麼?」「吃便當」「買回來吃嗎?」像是這樣的對話,你應該有被逼問的感覺,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對方聽了你的答案之後,在想什麼。就只有一直被問的煩躁感。 所以正確做法是要重複ㄧ遍對方答案,並適當回應想法,再提出下一個問題。 每個問題都應該建立在對前一個回答的理
Thumbnail
比如對方身上有個特點很明顯,那表示有高機率被問過很多次,如果你一開口就問了就容易被對方貼標籤「又被問這個了真煩」落入跟別人一樣的歸類,與你對話就會開始失去興致。 大家都會問的問題,要等對方話夾子開了才能問,聊到對方希望你多了解我時,就可以問這類問題。 真實的交流不是想著盡快提出問題,然後等待
Thumbnail
思維方式不同,是否也是形成溝通過程中的一種障礙?我問著想要清楚回答的問題,想要著一拍兩瞪眼的回答。他繞著圈圈不願正面回答。我是真的不怕失去,而是只要一個明白。然後,又再度進入一樣的迴圈裡,是自己還不願走開,所以願意逗留。而他,是否也還沒想讓我走,所以說著那種不明不白,模稜兩可的回答。每每想討論些什麼
Thumbnail
這一個題目是我這學期帶的其中一位學生的問題。 他的問題是:「自他動詞的規則是什麼?要怎麼背?或是怎麼樣去理解?」 いくえ先生在這個板上已經寫過一些自他動詞的比較文 整理在這邊: [日語筆記]連日本人都不知道的自他動詞 久利生公平:変わった人と変わった人 [日本人在想什麼?] 落ち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