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乎要成為我的寫作小題目了~ 第1集 人如何面對失落?女主角不想接受另一半的死亡,想盡辦法尋回的舊人,結果變成什麼也不是。當你自己也搞不懂你要什麼,在這世界上就無解了。 女生說出口的期待就變成了指令,因為失了感覺,男生遵守也會讓人生氣,不遵守也會讓人生氣。這部分的女人心情描述很貼切。 如果AI能複製一個人,這個AI"是"那個人嗎?而再往前一點思考,AI能夠透過資料"完全複製一個人"嗎?導演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第2集 社會上很多人是"旁觀者",或是"專業的旁觀者"。這遵守了"專業倫理",但對事件中的人來說,又是什麼呢? 對於犯罪者的人權,應該維護到什麼程度? 導演提出了一個很有創意的懲罰罪犯的方法,讓罪犯重複的經歷他讓受害者所經歷過的殘忍折磨,但這就回到前面的問題:在人權上我們能這麼做嗎? 導演給了觀眾一個深刻的體驗,當觀眾站在主角視角時解讀發生的事情,和了解真相之後的解讀截然不同,我體驗到了觀點如何大大的影響情緒。然而事後回想卻又十分衝擊,雖然對方是罪犯,但人的情緒如此真實,理智居然是可以讓人"忍卒睹"他人的痛苦,並得到洩憤的快感。 第3集 幕後人物的悲哀,人們只認識你塑造的角色,並且只會告訴你"扮演好那個角色就好",人的本體性被忽略與抹滅。雖說影片中是以"虛擬人物"來演示,但現實生活中他人只看到角色(媽媽、女兒、太太等)沒看到你這個人,也是一種忽視。 政治當中的建設很難,譁眾取寵卻很容易,做讓群眾"爽"的事情就好,讓我想到前幾年的韓流。 這部影片是接近十年前拍的,竟預言了十年後V-tuber的產生。群眾只認2D角色,背後經營的人真的得思考如何不被取代或是經營的成果不會一下被人拿走。 第4集 如果從人的意識"備份"出一段時間的意識,這個備份和人本體的關係是什麼?主僕、分身、手足、親子?我們可以奴役這個備份嗎?備份承認的事情,可以代表主體也承認了嗎?劇情設定是可以的。 "封鎖"這個概念實體化之後長什麼樣子?這裡的設計我覺得很有趣,吵架時提早互相封鎖等彼此消氣,會不會比較能避免說出傷害對方的話?不過經驗中被封鎖的人通常會更氣,看來不一定是個讓雙方平靜的好方法。 和前面幾集提過的主題相同:對待犯罪者的方法。這裡提供兩個做法:一是讓他們的記憶備份裡的意識永恆的受苦,二是設定讓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自動封鎖他。看來導演認為絕望與孤絕是對犯罪者最大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