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0|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意外的驚「?」:男孩?女孩? 他們所面臨的「應該」

對於新生兒的性別,我一直說:「不期不待,不受傷害。」但仔細感受內心的感覺,卻也覺得自己沒有這麼放得下。羊膜穿刺結果出爐後,新生兒的性別就是肯定不會翻盤了。
羊膜穿刺的結果出爐前,我和先生對於腹中胎兒的性別一直是個「好玩,但沒有很認真」的討論。小兒子說是一女一男,大兒子希望是兩個男生。我先生內心肯定是兩個男生,而我則是「不期不待,不受傷害」。
然而,仔細感受一下內心的感覺,發現自己也不是這麼沒有想法的。內心深處,對於「如何教養女孩」,還是比「教養男孩」來得有更多恐懼、不安。

女孩的成長過程都是「應該」?

在周慕姿的書《他們都說妳「應該」》中,有近四分之三的篇幅再講社會對於女性的期待與束縛。身為女孩子,「應該」這個字眼被使用得很早:可能從小孩子走路、穿衣開始,女孩子就有著諸多應該要遵守的規定,要淑女一點、要穿裙子之類的。相較於男孩子的穿衣風格、行為模式,可能都不會有如此大的拘束。
我的成長過程已是相對許多同齡人來得寬鬆許多,但也有過不少讓我覺得「如果我是男生就不會這樣」的場景發生。小時候,我不喜歡玩娃娃,卻很喜歡看聖鬥士星矢之類的卡通,也被長輩們說過「女孩子還看看這些打打殺殺的」。加上小時候的我一頭短髮,不穿裙子,去補習班報名時堅持要拿贈送的藍色書包而非粉紅色的,讓我媽無形之中也承受了一些壓力。但我媽很厲害的是,她從來不覺得這些是問題。所以,直到我成年了,她才把這些小時候旁人的疑慮,當作談資用來安慰其他媽媽們。
雖然我小時候的表現非常男孩子氣,但因為家庭沒有給我什麼壓力,所以還成長得滿開心的。不過,隨著年紀越來越長,我面對的不再只是父母長輩,而開始有了同學之後,「女孩子」這個角色,確實帶給我一些困擾,以及我也知道,身邊女性朋友的困擾。

女孩情緒的反覆無常

就我的印象所及,女孩子的人際圈圈形成得非常早。我是在女孩子小圈圈中適應得不算很好的人,從小到大一直有著不嚴重的人際關係問題。雖然不嚴重,但對於當時的我而言,卻相當困擾。
回頭想想會發現人的個性在某些方面上或許是天生的,我從小反應就很快很直,在當時的人際應對上或許顯得有點白目,對於當時有些敏感的女孩子中,便是「很容易傷人」的那種。小時候的我,也許更突顯了個體人的特質,我並非對於他人的情緒不敏感,而是更有著「自己事情(包含情緒)自己負責」的信念。
(ps,同樣地,我現在看到我兒子丟情緒炸彈我會滿不爽的,因為「那是你的事情」。)
女孩子的敏感對我而言並非一件難以相處的事情,但是多數女孩子表達「我在不爽」的方式卻讓我感到難以捉摸。那種隱晦的、刺探的、「你應該要知道的」的方式,在我長時間的校園生活中層出不窮。但或許女孩子這種易感與反覆,也是女性個性形成的原因,在反覆的情緒前進後退中,終將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

男孩和女孩,其實都有社會制約

雖然我和女孩子的相處有一些困難之處,但對於軟軟香香的女孩子,還是會忍不住露出微笑。而我在實際教養了 2 位男孩後,發現男孩子的敏感程度,也不亞於女孩子。在情緒表達這一塊,男孩子同樣有社會所認定的「應該」。
過去的我,對於男性享有了大部分的話語權而感到憤怒。年歲漸大,社會風氣雖然有所改變,但對於自己身為「女性」一事,有時候仍有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與困境。隨著身分的改變,又更進一步地發現,比起「女性」,「媽媽」與「孕婦」是更沒有話語權的族群,而這兩種身分應該占了女性總數的大半。或許,這也是無論追求「女權」多久,卻一直感覺女性權力沒有進步的原因之一吧。
回到男寶教養身上,我家的 2 個男孩,都算是高敏易感孩子,差別在於老大偏外向型,老二偏內向型。內向型的高敏孩子,比較容易被理解為「害羞」、「怕生」,一旦熟起來後便很瘋。對於幼兒而言,這是一個很容易被接受的進程:大多數的人,可以接受孩子在陌生環境中所有的害怕與不安感,進而對他多一些體諒與耐心,陪伴他渡過一開始的不適應。
外向型的高敏孩子,則在這個適應的過程中多了一些難度。因為他們表現得很自來熟、很不怕,所以更容易讓人忽略他們其實對於環境的變化有著同樣高度的敏感。以我家兒子為例,他在疫情剛開始時,被大人反覆叮嚀戴口罩、洗手一事,加上我們討論的話題都是疫情造成的死亡與永久傷害,讓他更覺得不安。
累積到後來,他的情緒變得反覆,易怒又敏感,甚至在學校有出現了突然地大叫、推人等過激行為。到了學校與他討論後,才發現這股不安的壓力讓他對於「哭聲」難以忍受。一位同學用哭的來表達情緒,成為炸彈的引爆點。當時我兒就讀中班,無法說出自己為何被點燃了這個炸彈,是在我們觀察以及與老師討論後,才發現是他內在的不安感無法紓發所致。
兒子的情緒表達反應了社會對於男孩子期待的「應該」:多數男性不被允許有著柔弱的反應,但他們的憤怒表現卻是可以被允許的,甚至可以被提升為「陽性力量」的象徵。然而,他們的憤怒不是真的憤怒,而可能連結著更深的不安、害怕、無力…等「柔弱」的情緒。無法讓男性誠實地表達他們的脆弱面,也是社會對於他們的制約。

所以,寶寶究竟是?

回到性別開獎的結果,在羊膜穿刺報告出爐後,醫生快速地看了一下:「嗯,正常喔!是同卵男寶。」
所以,我家又要多出 2 個男孩子了。不知道他們即使是雙胞胎,個性上又有什麼樣的異同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All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